臣只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并做到知人善任即可,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
已经有些听不下去的朱棡,不顾老朱之前的告诫,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说道:“身为官员不积极施政,对待政事懒散懈怠。
怕出事就不愿为,贪图安逸便不想为。
能力平庸就不会为,反腐高压之下拿不了好处不愿为。
就是不知道,张大人属于哪一种?”
心中充满忧虑和不安的张易,此刻正不断地向着朱元璋磕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额头都磕破了皮,鲜血直流。
“陛下,臣实在是冤枉啊!臣只是觉得,户部的工作应该由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来负责才好。”
朱元璋愤怒地瞪着张易,大声呵斥道:“哼!这么说,咱还得感谢你为国分忧了?
张易,你这根本就是在推卸责任!”
正在这时,朱棡突然开口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张大人所说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户部的事务确实非常复杂,可这绝对不能成为他不做事的理由。
如果每个人都像张大人这样,那朝廷不就乱成一团了吗?”
朱元璋微微点头,表示同意儿子的看法。
他随即皱起眉头,看着张易严厉地说道:“既然如此,张爱卿。
你还是把户部侍郎这个位置让出来吧,咱找更适合的人来担任。”
朱棡忽然想到了什么,“爹,儿臣记得张大人之前曾经说过,‘户部的具体收支情况,全掌握在胥吏手中’。
咱们不妨将户部的那些胥吏,都叫到御书房来。
倘若其中的确有可用之才,父皇可以破格提拔一下。”
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听我儿一席话,令为父茅塞顿开。
王景弘,你亲自去户部传旨,一定要把人给咱带过来。”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几名身着胥吏服饰的年轻人,在户部尚书偰斯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元璋面前。
“咱记得让王景弘传旨召见的是户部胥吏,偰爱卿擅自来到御书房,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偰姓自诞生之后,便迅速迎来了“高光时刻”。
偰文质的五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陆续科考中了进士。
故元朝廷为此专门在偰家发源地沙涨村,立了一块“五桂坊”牌坊,用于表彰偰氏“五子登科”。
其中偰文质的一个儿子偰哲笃,在考上进士之后,做过元朝的礼、吏部尚书。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由于偰哲笃的儿子偰斯被老朱任命为户部尚书,因此也就有了“父子两尚书”的说法。
根据朱棡的了解:偰斯的兄弟偰逊,后来还在隔壁的高丽国担任了高官,由此将偰姓血脉散播到了韩国。
据后世的史料统计,偰氏家族总共出过八个进士、两个尚书和七个宰相。
注定要被写入族谱的偰斯,此时却只能战战兢兢地向朱元璋请罪。
“户部出了张易这种尸位素餐之人,臣身为户部尚书犯有用人不明的错误。
来御书房面见陛下,一方面是为了请罪,另外一方面想为朝廷推荐几位贤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