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原刑部尚书阐述知府选拔原则,中书省改革任重道远(1 / 2)

第222章原刑部尚书阐述知府选拔原则,中书省改革任重道远

朱棡意味深长的看着商暠,“商大人的意思是,王承基的官职提升得太过迅速了?”

商暠笑着摆了摆手,“知府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沉重,面临的问题和状况往往也更加复杂多变。

因此需要挑选有足够的办事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官员任用此职。

就大明目前的情况而言,通往知府的道路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朱棡都认为赌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许多大事件背后,其实都有赌的成分。

区别只在于有些人赌错了,有些人赌对了。

有些人赌的筹码是国运,有些人赌的筹码则是命运。

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赌钱的人,因为那样的赌狗必输无疑!作为大明如今最有实力的藩王,朱棡基本上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改变别人的命运。

况且如果不破格提拔王承基的话,朱棡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安排方克勤。

当然现在既然有人提出了异议,朱棡还是决定做一个虚心纳谏的贤王。

于是在他眼神的鼓励之下,商暠接着说道:“我大明做官讲究‘内外皆历’,既使低级京官流向地方积累经验,也可以让高级地方官有一定的地方任职经历。

因此前官职为六部属官,与部、寺、司属官的京官,在知府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

毕竟作为六部属官的官员,基本上都与吏员有着丰富的交往经验。

他们善于把握吏员这一丰富的行政资源,这样有利于推动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朱棡似乎想到了什么,“从京官外任的层面上看,不仅能够打击官员结营私党、相互掣肘,而且还可以让熟悉朝廷政策的官员治理地方。

这样做便于朝廷政策在地方得到更好地落实,想出这个措施的人必有大才。”

商暠叹了一口气,“其实我大明向来不缺乏拥有才干的官吏,只是底层官吏在不了解陛下用意的情况下,只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手上被分配的事情。

他们虽然勤勤恳恳地为大明做事,到头来却只换到一场虚妄。

上一刻努力到达的终点,下一秒便成为重新开始的起点。

眨眼间破碎的,不仅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也有着这些贤臣能吏曾经的梦想!”

朱棡皱着眉头说道:“陛下原本打算明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这可不是单纯的改个名字就完事的。

首先是要统计各个行省的家底,综合考量后再依据这些,重新建制各个布政使司的职权。

因此方克勤、郑士元这些人手上的差事尤为重要,只可惜他们没有一人知晓,父皇对今年吏部考校钱粮的重视。”

在向商暠讲述“空印案”扩大化背后隐情的同时,朱棡脑海中却在为另外一件事情感到头疼。

经过“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感觉中书省权力过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于是他便将中书省机构撤除,同时将地方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就这样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正式成立,取代了行中书省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

由于三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司法和军务,因此布政使只是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

他虽然掌握行政权,却没有司法权和军事权。

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随着中书省被撤销,平章政事和左右丞的官职都被废除了。

原机构的三把手参知政事,便被顺理成章地改为了布政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