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始作俑者(2 / 2)

秦将 起飞的东君 6222 字 2023-10-12

所以只要活完汉景帝时代,天下成年男子基本人人都有八级公乘爵位。

这样的后果就导致汉武帝上位,想要反击匈奴,正要以军功爵鼓舞士气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体系已经玩崩了,军功爵轻滥贬值到了极点。

汉武帝脑子一转,又搞出一套武功爵体系,想要激励士卒,但这东西换汤不换药,引不起人民重视,谁都知道汉家的军功爵是个什么货色。

汉武帝没办法,眼看军功爵体系救不回来了,便根据军功爵原有的精神另建《击匈奴降者赏令》,相当于立功直接赏黄金,封侯赐食邑,这才能激励士卒奋战。

这也是为什么秦代封侯极难,而到了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到处都是因功封侯的缘故。

纯粹是前代汉帝将这体系玩的崩坏,汉武帝没办法,只能掏出还有实利的侯爵来激励人,也算是尝到了军功爵崩坏后的苦头。

而这时候,既然军功爵彻底烂掉了,后面的汉帝也就继续烂上加烂。

皇帝即位,赐爵。立太子,赐爵。皇帝加元服,赐爵。皇帝改元,赐爵。有祥瑞,赐爵。有自然灾害,赐爵……

赐爵数量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比如汉宣帝刘询在位27年,赐天下民爵14次,其中有不只赐一级爵位的情况,累计赐爵达十六级。

不过爵位赐的多了,天下男子不可能人人都是十多级的高爵,所以汉家天子又有新规定,就是所赐予的爵位最高不能超过八级。

这就分化成了高等级的吏爵和低等级的民爵。

身为高爵的官吏,可以立功,或者被赐予吏爵,继续往上升。

而普通庶民,接受赏赐的民爵就只能达到第八级公乘封顶,所谓“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也就是民爵超过八级以上,超过的级数就要转让给兄弟子侄。

如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汉代“民爵八级制”。

历代汉帝之所以乐于赐天下人爵位,大概就是秦代最珍贵的军功爵,到了这时候已经彻底成了空头荣誉,除了一个称号之外,啥东西都没有。

统治者们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下一个诏书,赐给人民一个空虚的荣誉头衔,就能表现自己的慷慨恩德,达到普天同庆,收买人心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聪明的统治者除了给出一些空头称号外,往往在赐爵的时候,也会伴随着赐牛酒,减免租赋等些许利益,让黔首庶民们对其感恩。

汉朝的最后一次向天下赐爵,是汉献帝立曹操女儿为皇后,借此突出曹操的地位。

后来曹操掌权,肢解二十等军功爵制度时,除了保留和改革侯爵外,觉得这民爵八级制也挺不错,收买人心挺好用的,便保留了下来。

民爵八级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期,成为历代王朝祝贺节日喜庆的廉价点缀品。

这就是当年秦孝公和商鞅建立的军功爵制度,最后的下场。

赵佗心中幽幽一叹。

他知道军功爵制度的最终结局,而他自己又是从这个制度里一级一级爬起来,可以说是军功爵制度的直接受益人,对于这个制度自然有些感情。

赵佗瞥了王戊一眼后,目光再次望向了帝榻上的始皇帝。

哪怕在秦国统一天下后,需要不停征战的军功爵制度已经不太适应帝国的需求,在制度契合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转变。

赵佗也一直有对军功爵进行改革的心思,但再怎么样也不是像皇帝这么玩的呀。

直接广赐天下黔首爵位。

要知道军功爵制度的最终崩坏,就在于统治者的大肆赐爵,虽然汉代的大规模赐爵是从刘邦开始,全天下赐爵是从刘盈开始。

但或许他们是在学秦始皇呢?

这位千古一帝,正是破坏军功爵制度的始作俑者啊!

今天始皇帝想要在全天下赐黔首爵位一级,或许短时间内害处还不大,但开了这个坏头,后来者纷纷学习,制度崩坏只是早晚的事情。

想到此处,赵佗突然眼眸微凝。

这位皇帝在后世常被称作暴君,但几乎没人骂他昏庸之主。

能够统一天下的人物,难道看不到这广赐民爵的危害吗?

还是说,他是故意的?

要对军功爵制开刀?

还是说以此来试探军功集团?

亦或者是自己想的太复杂,皇帝就是单纯的是好大喜功,为了收买民心?

赵佗紧盯着始皇帝。

突然有些拿不准起来。

因为今日的始皇帝一直都表现的很平静,哪怕是赵亥和王贲接连站出来反对,他也没有表露过多的情绪,只是冷眼旁观王戊站出来为他辩护。

而且王戊说的那些收买民心,稳定诸侯故地的作用,也是他自己说的,始皇帝从来就没有表过态。

这个学过韩非之法的皇帝,只要他想,那就是权术高手,鲜少有人能猜透他的想法。

哪怕是赵佗,在一阵胡思乱想下,也摸不准皇帝的真实意思。

而这时候,在王戊一番慷慨激昂,暂时扛住太尉王贲的攻击后。诸多公卿暂时没有开口,他们不像赵佗那样已经提前知道了这道赐爵令的结果,在时代的局限性下,得仔细思索权衡。

就在此时,眼见无人再吭声。

帝榻上的始皇帝淡淡一笑,转头看向了赵佗。

这个当今朝堂上的武将扛把子。

“主爵中尉与太尉皆有所言,不知武功侯可有想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岁,赐爵一级。

虽然史书上只有短短六个字,但从整个军功爵制度的发展演变来看,这件事其实非常重要,始皇帝开了给天下黔首赐爵的头,可称作是崩坏的源头。

军功爵对秦太重要了,主角也是依靠这制度爬起来,所以并不想略过这件大事,好像大多数秦文汉文,也没有对爵位制度有过多叙述,还是觉得有必要多费些笔墨,能让一些书友知道此事,便算有用了。

此次赐爵虽然史书没写范围,但根据秦的其余三次大规模赐爵都是黔首,以及汉代都是赐民爵来看,赐官吏爵位往往是有另外说明的,所以这一次应该也是赐黔首爵位。

另考古方面有针对此事的出土实证: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出土一批挖文,是修筑帝陵而死的劳动者“墓志铭”,其中许多是山东六国的原住民,爵位都达到了上造、不更之类,能推断出这些六国遗民的爵位,基本都是秦统一后赏赐的,和传世文献的记载相符合。

关于军功爵资料,主要参考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该书是国内最系统最权威的军功爵制学术研究著作,感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