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勣为了给父亲报仇,口头对外,打的一直是荆州军的旗号,秦昊也并不知道徐勣被萧骏收编了这档事。
秦昊还感叹了一句,诸葛亮三分天下有他的道理,果然是人杰地灵,实力强劲,王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手下居然握着这样的实力。
那以后刘表入主荆州要怎么办呢?
秦昊应该是知道有萧骏这一号人的,再加上,萧骏只是荆南四郡守之一,一郡长官罢了,有荆州刺史的威胁大吗?
不过是运气好,得了个岳飞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他手下可是有白起,这位杀神的,不是什么首要敌人。
先前,也就是拿下定襄后。秦昊目光就一直关注在,宁州刺史萧域身上。
这是将来必定扫除的障碍,就在自家肘腋之间,要知道,宁州与并州的距离,就是一条黄河的差距。
他帐下的人物,秦昊已经派人打听了一遍,好家伙,统帅有
速不台、魏冉,政治有范仲淹。(剩下的人,秦昊的人就打听不到了,因为听风拦在了面前,韦孝宽铁壁神帅,去的人无一生还。)
光就打听到这些,秦昊就觉得如芒在背,但考虑天下情况,他还从没听说过萧域除了保境安民,教化民生。就没听说过有什么大的动作了。
等到,秦昊知道李渊,杨坚,赵匡胤这些开国皇帝出世时,已经得不到收益的秦昊,只能将目标下放。
先关注那些,注定要成为敌人的家伙。其中也少不了王猛的劝导,
王猛说,萧域是汉家北面屏障之一,无故图之,只会成为拖累,增添祸患,没有好处。
他善于洞察人心,此人一直作为汉家臣子,再加上,宁州一带,已经被他治理了民生和谐,轻易图谋,打起来绝非一年三月能够解决的,只会多一个宿敌,无济于事。
王猛知道秦昊,有吞天下之心,但也分清事况才是,他们手中才不过两郡之守,怎能和一州之地对抗。
况且人家地无大乱,民生也愈加安定,不仅有塞上江南,作为牧马之地,有精兵强将庇护,更是能通西域戎狄之地,进行贸易。对他的情报,也知之甚少。
最后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
抵抗不了,自家兵败最后一无所成,另一种可能就是两败俱伤,损其根基,没了雁门、河套两地之力,防御衰落。
两方大战,难免走漏消息。到时候西北两方的戎狄,铁木真、耶律阿保机等一批人,会联合南下,成为得利的渔翁,到时候就是生灵涂炭,祸乱千里。
王猛的建议是,先取并州为基业,邺城是河北重镇,拿下城池,再趁势扫清各方抵抗,便能控制整个冀州,再跟河北的刘虞公孙氏联盟,变能保证后方安定。
收招,并、冀两州之兵,聚河北之粮,西可定宁州,取得云、朔、九原三郡之地,夺塞上江南,以及众多水草牧场。
或者是拿河东,入关中,夺陇山,聚山河之险,防中原之兵,先握汉中之道,后开高祖之业。
甚至是可以,据两州之力,争夺青徐二州,南渡黄河,东出彭城,两面出击入中原争雄,奠定根基,成就霸业。
秦昊听着这一切,敬佩无比,差点就要因为自己的短视,而延误时机。
相比于诸葛亮隆中对,王猛这一招可以说,一招三解,各有各的好处,没想到自己的选择可以这么多。
确实啊,曹老板不就是在消化了河北,才有了,大举出兵的底气吗?
若不是在赤壁遭逢挫折,到时候渡过长江,夺了三吴之地,孙刘两家战败之后,再想翻盘,那就需要,极小概率的事件了。
秦昊听得如此劝告,也打消了之前的步数,这个成熟的战略,很适合自己之后的发展。
最重要的原因,未来的袁绍、刘虞、公孙瓒这些人物他都很熟悉,刘虞麾下有刘彻,那卫霍双星也大概率在那,这个老好人,与其交好便可。
公孙瓒性情虽烈,但直来直去,为人爽快,有豪侠气,秦昊熟读三国的他,对此也很清楚。
但要先解决黄巾之乱,只是等待时机,这个战略便可着手实行。
而虎牢的战火,还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