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希望以后新学办大,设置了一个如同书院
一样的地方,若要进行扩大。招生条件,需要更改,需要向底层民众放开。
“长弘,你常教百姓习文认字,讲解书文也偏简化,在宁州之时,你讲学一不为财,二不为名,不管是乡野中豪族,还是农牧之民,你都一一接纳。”
“你一不嫌弃他们粗鄙奔放,二不嫌弃他们身无分文,三面对他们如同孩童般的询问,你都能起身解答,有教无类,想当年……”
萧骏赶紧打住,他可不想攀比别人的名号,免得以后给他惹事。教学这种事情,纯粹是因为他在阳明先生那里,学的太多了。太多知识学了不用,太糟蹋了。
再说了不进行教化,宁州怎么安宁?地方乡官从来不是摆设。当然自身的机遇与性格,也很重要。
从小听家风训导,再加上宁州环境使然,不进行教化,每天的民众冲突,又要镇压,又要做善后处理。
虽然,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自己最多算个一群人中的翘楚者。
但基本上是忙中度日,怕是还没等到自己统一天下,“回家”的那一天,自己就要因为积劳成疾,客死他乡了。
爷爷,父亲,已经逐渐摸索出了方向。而身为穿越者的自己,跳过时代局限,找到了一些方法,但有了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
正所谓天下之大,仅凭自己一代人,想要细致入微的完美解决,根本做不到,而做到逐渐消解,应该是当前最完美的方案了。
所以,希望新学一定是要办的,不仅要办萧骏还要大力支持。
萧骏雇来工匠,让他们给造几座大宅子,以作为学堂。
但是,人员方面萧骏就有些为难了。空闲下来的人才太少。
两人又聊了一些,具体事务。以及情况和刚传来的前面的战况。
待李允则走之后
萧骏还是仔细并反复的在脑海模拟。
设立学堂,已经让李允则去办,毕竟他早年在颖川学院,有过经验。而且萧骏对这个全才的能力,很有信心。
之后
情报工作可以让文和代理负责,让章惇从旁辅助,早点做事,立点功勋,为以后的升迁做些准备。
“教书识字的语文,可以定在每日黄昏时。对政务工作的学习,再配上一两门各自的专业课。三个半小时为一天。”
农政方面:王祯,为了指导百姓更好的生产方法,还要忙着春种、秋收的记录,除了早晚,每天都泡在乡镇田野之中。
“对,与其让他过来教书,不如送一些学生到他那边去,既给他送了帮手,还能在实践中增长经验。”萧骏在心中想道
而且这个职务,最适合去招平民子弟,而豪家子弟,大多数可能不会入职。
刘休仁、李蔡二人,现在没有具体职务,让他们去培养文职吏员,没有问题。
邓绥好像有个老师,班昭,之前跟她借了许慎,又带走了虞诩,蔡伦被自己安排去监管造纸张生产了。
现在,又要把她老师借过来,这可真的是……
艾尔海森,去负责语言、文学之事,根据植入过来的记忆,自己已经好几年了,去求他帮助,应该没有问题。
但愿他不要推辞,不让自己可真要跟他好好辩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帮兄弟一次。
明明帐下人才这么多,用的时候却嫌少了。
萧骏想了半天,荆州当地的蔡家,黄家两家,还有一部分邓家。被自己用卓越的成绩和战绩收服后,在当地行事,也算没有什么大阻碍了。
“老话说的好,朝中无人莫做官。”在这里非常适用,而且很多名士,他可能不注重自己,但肯定在乎地方,对他的关注风评。
而当地的教育大权不在自己手中,在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手里。
他们不是自己人,教学风格,与自己的教学需要,以及允则提出的概念不符。
萧骏要做的是将教育下沉,培养更多的人,而不是只在贵族子弟中找人。
东汉有数千万人,但读过书,论及出身,不是高门豪家,就是名声大的乡里豪杰。
真正出身微寒的少之又少,像范仲淹、李定、这样的,有学识或能力拼上位子,知道得体恤的,不多见。
萧骏又不想麻烦系统,虽然他可以去招一些教育人才,但这些人才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植入的不好,也算是新官上任,跟自己提出的政策相悖。
萧骏决定,这个问题要自己解决,走南闯北36众,他们以前能力都不高,有的因为召唤的早,还有的因为植入,帮原主人洗了数值。
但跟在自己身边,听课都听了这么久了,总该多少有点长进不是?
萧骏:“统帅:97,武力:101,智力:96,政治:99,魅力: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