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二章 上将军开始不讲道理了(2 / 2)

道君 跃千愁 5712 字 6个月前

梁丞相手下的亲信大员被妄杀,愤怒不已,当朝上奏谴责,要求朝廷严惩呼延无恨。

愤怒虽是真,可也只是做给下面人看看,谁能把呼延无恨给怎样?朝廷有本事下旨撤换呼延无恨试试,这个时候谁敢?换个人去也降不住那数百万人马。

兵权这东西不是一盘菜,不是摆上桌谁都能吃的。

摄政太子昊鸿更是又怒又惊,呼延无恨直接越过朝廷,直接以军令凌驾于朝廷旨意之上是几个意思,这是仗着兵权把朝廷和自己给架空还是怎的?军令盖过了朝廷旨意,军令比朝廷旨意还管用,他还摄个鬼的政。

最可怕的是,护卫他安全的禁卫军也在呼延家的手里,他现在解除呼延威的禁军统领之职不是,不解除也不是,只好不断赏赐呼延威东西安抚,并让母后没事就以看望女儿和外孙女的名义经常往呼延家跑,常找呼延威谈心。

自古以来,帝王对手握兵权大将的忌惮,无非如此。

可是又能怎样?此时也不敢怎样。

昊鸿只能是找到三大派,然三大派自己一时间似乎都有些拿不定主意,面对局势也乱了分寸,态度有些模棱两可。

世人眼中,呼延无恨这是怒了,这是要报杀子之仇了。

可效果是明显的,呼延无恨貌似挟私怨而来,无视朝廷,触及怒锋者皆被灭门,连朝廷都约束不住了,游戏规则对呼延无恨没用了,阴奉阳违那套玩不下去了,谁不怕?

一时间,军令所到之处,无不战战兢兢执行,短时间内竟又凑出了二十万人马,硬着头皮迎上去与顾远达叛军交战!

然而走到这一步,齐国内部已是千疮百孔,国已不国,的确是大势已去。

之前见情况不对,已不知多少人与晋国暗通,许多人已主动授晋国以柄,表明相投的诚意。

被呼延无恨这么一搞,都不敢明着反了,晋国人马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谁现在跳出来就是找死。

哪怕集结在一起,也不敢去和呼延无恨去战,这就算晋国逼迫也没用。

只能是暗中做手脚,于是拼凑出的人马屡屡败于顾远达叛军之手。

不过多少还是迟滞了顾远达的行军速度,为齐军和秦军先前赶来的援军多少争取了一点时间。

齐国三大派一看,咦?发现呼延无恨这胡作非为的办法还挺有效的,局面到了如此地步哪还管什么朝廷死活,面对朝廷的说法越发模棱两可了。

面对阻挡叛军不利的态势,呼延无恨不是傻子,战场上的这点猫腻,他一看就懂,但局势如此,他也不捅破,真要彻底撕破脸了,那些人怕是不公然反叛都不行了。

一伙人既然这样玩,那他就不客气了,大军所经之州府,一律开库搜刮库粮,要把某些人私存的粮食全给压榨出来。

想把粮食藏起来是没用的,是交粮还是交脑袋,或是干脆起兵造反,随便你们选择,一点都不勉强的。

规定的期限内交出了规定的粮食,可免一死,没了足够的粮食,你们爱怎么反就怎么反。

交不出粮,愿意交脑袋的,那自然是好说。

愿意起兵造反的,尽管试试看,随时奉陪!

想跑?军方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骁骑军的奔袭速度还算可以,手上还有大量修士可用。

更何况,齐国三大派坐镇各地的修士还算配合。

呼延无恨是统兵作战出身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动手前就已经让各地修士提前配合了,譬如事先控制一些人的家眷。等到他一动手,各地都被闹了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呼延无恨竟敢如此搞。

上将军开始不讲道理了,那相关方面也就讲不出了道理,愿意交脑袋和敢在上将军大军面前造反的,一个都没有,只有交粮这一个办法。

一些属于朝中大员的产业内囤积的粮食,被呼延无恨直接派兵给抄了,美其名曰捐献,说事后朝廷会还。

事先派出了谍报人员去摸底,管你朝中有谁撑腰,一旦发现有粮就直接派兵扑去“逼捐”,连梁丞相的人都杀了,哪还会管其他人。

总之,呼延无恨只想在最短时间内筹措出能够维持大军长久存活下去的军粮!

这其实和抢劫没什么区别,可呼延无恨也是没了办法,通过正常渠道筹集粮草,从上到下处处诉苦、摆困难。

国都要灭了,既然大家还困难,那呼延无恨只好亲自动手来解决困难!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