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贾琮的话,薛宝钗不由笑道:“皇上,皇朝自宋以来,便自极为优待文人。”
“臣妾觉得,皇上刚刚登基,不好如此对待文人,一旦传扬出去,未免绝了那些贤能之士为皇上效力之心啊!”
听到这番话,贾琮只觉得十分刺耳。
贾琮又瞥了薛宝钗一眼,隐隐约约,觉得薛宝钗大约是把自己当成长孙皇后了吧。
贾琮本要发火,却又强自忍耐下来。
不由说道:“贵妃,宋朝优待文人不假,但宋朝积弱,处处避让求和,岂是我所欲也!”
“对待士子,当宽严并济,不可一味纵容。好了,今天不贪国事,朕累了。”
贾琮说完这番话之后,薛宝钗脸色有些难看,忙赔罪不已。
只是,她心里仍旧放不下。
她觉得,这件事情,的确是皇上做错了。
她必须要婉谏皇上,不能让皇上一错再错。
因此,薛宝钗亲自端上来几味糕点,然后伺候着贾琮。
不多时,薛宝钗又说道:“皇上,便是在先朝,也断没有一日连抄十一家重臣的时候。”
“皇上便是要抄他们的家,何如分开来,也强似……”
砰!贾琮脸色一寒,猛地将装糕点的玛瑙碟子大力掷在地上,摔了个粉身碎骨。
他猛然起身,冷笑道:“因此,朕如今倒是成了十足的昏君不成?”
“薛贵妃,你读书也多,自谓娴熟,难道不懂得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不成?”
“哼,望你好自为之!”
说罢,贾琮一甩袖子,转身大步离开。
在他背后,薛宝钗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薛宝钗不理解,她明明是好意。
看到皇上做错了事情,难道她还能假装不知,一句话都不能劝诫不成?她岂会不知道后宫不能干政的道理?然则这等劝诫,又何曾是干政了?
长孙皇后还劝诫李世民不要杀魏征呢,而李世民并没有斥责过长孙皇后后宫不得干政。
反倒是夸赞了长孙皇后,而长孙皇后,终究也成为一代贤后。
为何到了自己这边,便被如此嫌弃呢?
愤怒之下,贾琮不由信步走到了林黛玉处。
原本林黛玉早就知道今日皇上去了薛宝钗那里,因此也并没有准备什么。
如今皇上突然到来,倒是让林黛玉诧异起来。
林黛玉忙将贾琮请了进去,命人好生伺候着。
而林黛玉却并没有询问贾琮为何生气云云。
而是顺着贾琮心思,和他说着话,渐渐的,贾琮心里一口邪气,倒也消散了许多。
薛宝钗和林黛玉比,差距还是蛮大的。
而这种差距,是差在两人的家世上。
比方说,薛宝钗家里,除了金钱之外,不能给她任何扶持和帮助。
而林黛玉这边,林如海唯恐林黛玉会在十一位大臣方面,劝诫皇上。
因此早早就进宫见了林黛玉,并且深刻和林黛玉剖析了皇上推动新政的决心,新政一旦推行,会带来的好处。
还有皇上杀猴骇鸡,浑然不顾及自己的名声会如何云云。
而林黛玉听完这些之后,哪里还觉得贾琮做的过了?
反倒是心疼起贾琮来。
而这,大约便是两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了。
薛宝钗身居后宫,她便只能看到表面的事情。
至于新政好处等等事情,她虽然聪明,然则终究见识有限,正如后人所说的历史局限性。
因此,好些事情,她是不理解的。
不理解,便忍不住要劝诫。
而林黛玉因为早知道这一点,故而不劝诫。
甚至因为林如海的叮嘱,她也时刻铭记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
因此,贾琮在林黛玉这边,渐渐平了心气,倒也觉得,还是林妹妹最好。
好吧,其实整个后宫,除了薛宝钗之外。
其他妃子,倒是都不太可能会劝诫的。
因为除了林薛之外,她们根本不会关注到外面的事情上。
便是听说了,也浑然不会放在心上。
……
却说到了第二日早朝,昨儿晚上,许多文臣,都商议妥当,准备为十一位被抄家的重臣求情。
早朝之时,他们果然出来,纷纷求情不已。
贾琮见到这一幕,嘴角不由浮现出一抹讥笑来。
这帮子文臣啊,先前还有十一人十分强硬,甚至忍不住开始逼宫,逼迫自己不再推行新政。
而等自己真的让这十一人乞骸骨,并且抄了他们家之后。
其他文臣,顿时就胆怯了。
如今,他们便不敢再行逼宫,而是求饶起来。
而等自己再强硬一番,他们便什么都不敢做了。
呵!这帮文臣,在先朝的时候,大部分便都是保守派,求和派,或者说是投降派。
他们的骨头,早就已经软掉了。
指望他们强硬到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来,贾琮直接将这十一人通敌卖国的证据,拿给朝中文武百官观看。
看完之后,便再也没有人为这十一人发声了。
毕竟,这十一人,通敌卖国,这可是个几乎可以和谋逆媲美的罪名了。
为这等人求情,必定会让人误会,难道你们也曾通敌卖国不成?
好吧,这些人里面,在前朝的时候,还真的有不少人,在和满清勾勾搭搭,暧昧不清。
当然,说他们通敌卖国倒是有些过了的。
毕竟满清没打入京城,他们也没有面临选择的机会……
但是这些文臣,都是已经心惊了。
因此,再没有人敢站出来求情。
接下来,审理之事,贾琮便交由三司共同审理。
这等大员,单独一个部门,倒也不好审判。
……
却说几日之后,这十一位重臣,被判流放岭南。
岭南便是后世的海南岛,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不过在当时,却是瘴疠之地,去了多半过不几年,便要葬身其地。
而等这十一位重臣被流放之时,竟是没几个人敢去为他们送行。
谁让他们是以通敌叛国的罪名被流放呢!被判流放,没有满门抄斩,已经是皇上仁至义尽,从轻发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