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安禄山出逃洛阳,叛军哗变(2 / 2)

像是马嵬驿兵变的飞龙禁军一样,武夫的戾气极大,当自己的利益无法被采纳后,久而久之,积累怨气,武夫们就会诉诸于武力去行一件事情。

这就是唐末“牙兵”的起源,他们没有一点纪律,一点不顺心,就用武力达成自己的心愿。现在前往汉函谷关的范阳士卒就是如此。

顺着谷水,即将到达谷城的时候,范阳兵卒产生哗变。

上万士卒的意志,集中于一点。

他们不再听从张忠志和安忠臣的命令,要求大军返回,跟随大军主力一起回河北。

他们不想像新兵一样逃跑,因为他们的家在河北、范阳、渔阳等地。

任凭安忠臣大骂,大军立于谷水不发。

“想要造反吗?”

行军司马何元辿呵止这些范阳士卒。

他拿出自己大将的威势,准备威服他们。

但范阳士卒不为所动,他们不尊军令,格外团结。

“谁不听令,便杀死谁,以儆效尤!”

何元辿再次大喝一声。

“先杀死你!”

暴兵愤怒再次被点燃,数以百计的士卒群起,持矛攻向何元辿。

“噗嗤!”

何元辿还未反应过来,便被数十支长矛洞穿。

又有一些暴兵冲向平时对士卒非打则骂的安忠臣。

安忠臣还在骂范阳士卒的时候,数百范阳士卒已经将他围住。

“放肆!你们不想活命了吗?”

安忠臣指着暴兵说道。

“杀了贼人,我们才能存活?”

暴兵齐喝,将安忠臣视为阻碍他们回家的贼人。

他们不待安忠臣回应,挺矛而来,安忠臣的数十名亲卫瞬间就被杀死。

“混账!”

安忠臣恐慌大骂,他虽骁勇,但寡不敌众,长枪还未抡几下,就被已方士卒挑开盔甲,刺破后心。

他眼睛瞪大,死不瞑目,无比憋屈。

现在所有范阳士卒的矛头,全部指向奚族出身的张忠志。

作为后世河朔三镇之一,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张忠志情商很高。

他见事不可控,立刻大喊:“我早就想杀死安忠臣,带着儿郎们回范阳,我是奚族人,怎会不留恋家乡?”

“不要杀张将军,他可以带我们回去!”

一名士卒大喊一声。

暴兵们这才平息怒火,愿意跟随张忠志。

躲过一劫的张忠志,只能硬着头皮原路返回,追击安禄山的逃亡路线。

他心中清楚要危险了。

从灵宝到洛阳,乃至于安禄山逃跑的荥阳,都将处于不设防状态。

唐军骑兵可以长驱直入。

燕军要几天时间,才能渡过黄河,唐军一定不会给他们机会!

张忠志是安禄山范阳起兵前,偷偷从长安逃回范阳的,因此被安禄山收为义子。

历史上,他因为投降大唐,被赐姓李,赐名宝臣,以示荣宠。

……

渑池。

李瑄杀死安守忠后,在秦赵会盟台休整一晚。

同时,他也得知荔非守瑜、车光倩、荔非元礼等配合天策卫完成峡石之战的胜利,全歼燕军。

向洛阳之路,除了有名无实的汉函谷关以外,基本已无障碍。

李瑄昨晚已派遣探马,在洛阳方向打探消息。

上午,李瑄到达渑池驿,聚拢陌刀军、神臂弩手。

数千天策卫铁骑、两万轻骑、一万铁骑,已经进入渑池境内。

同时,哥舒翰率领两万兵马,正在从西沃古渡渡黄河。

李瑄改变战术,让河东的其他三万兵马,由车神赛率领,前往上党高地,过太行陉,至汲郡。

防止安禄山逃出洛阳,从汲郡逃跑。

现在李广琛、辛云京都渡过黄河在陈留,汲郡由李国贞驻守,兵马只有五千,哪怕加上邺郡的张仁贤,也仅有一万,不足抵抗安禄山渡河。

如果安禄山全力守洛阳,可能守卫一年半载,但也仅此而已。

李瑄认为安禄山一定会逃回范阳,求更长的生机。

历史上的安禄山,在受挫一点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回范阳据守。

李瑄重新认命峡石令、渑池令、新安令。

让他们配合张守瑜、白孝德麾下的轻骑,剿灭余孽,安定诸县。

又让他们组织幸存的百姓,收拢叛军的尸体。

将尸体上所得的金银珠宝,分一些给诸县百姓。

因为李瑄知道那些叛军身上携带大量金银珠宝。

交代好一切后,李瑄先率领陌刀军、神臂弩手,向新安县而去。

并令后方士卒加快速度赶来,慢的话可没有军功。

翌日,在新安县与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汇合。

后方的三万多骑兵先一步赶上来。

李瑄得到消息,不仅汉函谷关无人驻守,而且安禄山已经弃洛阳而逃。

在新安县至洛阳城一带,到处都是散兵游勇。

从捉拿的散兵游勇身上,李瑄得知一些消息。

原来这些都是燕军新兵,因绝望之下脱离燕军准备逃回家乡。

另外还有一万范阳兵欲前往汉函谷关阻碍唐军前进,但不知为何,走到谷城的时候,又掉头向荥阳而去。

“叛军已乱,此时已是强弩之末。”

“陌刀军、神臂弩手、天策卫,河陇、安西北庭的轻骑、精骑,随本王奔袭至荥阳。”

“哥舒将军,你率领麾下两万士卒,捉拿溃散的叛军散兵游勇,不要让他们危害周围乡里。另派遣一队士卒,进入洛阳城,维持秩序。敢作乱者,斩!”

李瑄在汉函谷关下达军令。

由李瑄率领四万轻骑、精骑、骑马步兵先行,咬住安禄山的尾巴。

安禄山逃亡之路,随行的车马、宫人无数,不可能快。

不说追上,最起码能阻止安禄山大部分兵马从荥阳过黄河。

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都是郡兵、乡勇,又全是步兵,用以清剿余孽。

白孝德和张守瑜率领的两万轻骑,很快就会进入新安县,清剿叛军漏网之鱼。

他们即便跟不上大决战,李瑄也算他们大功一件。

封常清所率领的主力中,骑兵有两万,他们加快速度。

大概会慢李瑄一天的路程。

其余步兵急速行军跟随。

当天夜晚,李瑄路过洛阳城,派人向洛阳城宣布大唐收复洛阳,让百姓暂时不要出家门。

悲痛之中,总算迎来一丝笑容。

黑夜散去,将有曙光。

随后,李瑄下令张兴率领五百神臂弩手,五百陌刀军,一千骑兵,南下进攻伊阙关。

打开关门,令王难得率领八万大军进入洛阳。

如果陷入对峙,唐军能集合各类大军三十万,对安禄山的十万兵马形成碾压。

八月二十日。

安禄山距离荥阳还有一段路程,但令他惊恐失色的消息传来。

新兵全散,范阳军哗变,杀死爱子安忠臣和司马何元辿。

他寄予厚望的张忠志正率领一万范阳士卒向他追来。

这对当前的处境来说,已不是雪上加霜那么简单。

气急败坏的安禄山想杀死张忠志和那一万范阳士卒,却被严庄制止。

他不听严庄的,还是阿史那承庆将安禄山劝住。

现在杀死张忠志,攻击一万范阳士卒,全军必溃。

现在如今,燕军中范阳平卢士卒占据五成,另外五成是曳落河、六胡州精兵和契丹、奚、同罗、室韦、靺鞨、铁勒诸部。

危机时刻,必须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方可回到范阳。

阿史那承庆劝说安禄山赦免张忠志和范阳兵的暴动,并奖励他们。这样他们就又多一万精兵。

若执意灭掉这些暴兵,最起码损失一万。

理智之后,孰轻孰重安禄山还是能分清的。

不过安禄山也不得不面对唐军随时能追上的现实。

他下令将军中步行的妇女、宫女、奴婢全部留下。

让大军和他的战车保持一个速度。

如果马车掉队,则弃之不顾。

步兵士卒必须全力奔跑跟上。

八月二十一日,大军到达荥阳。

不出意料,荥阳北部的黄河古渡,李国贞、张仁贤率领兵马在河对岸驻守。

更令安禄山抓狂的是,昨夜张仁贤派小舟偷袭,烧毁了燕军上百艘船只。

现最少七天时间,才能将十万兵马从黄河古渡通过。

东面的战火还在持续。

郭子仪发现安禄山出洛阳后,不再进攻荥阳城,只是令一部分乡勇、郡兵把守荥阳四门。

他和辛云京、李广琛、张巡合拢兵马八万,向黄河古渡而去。

当他和李广琛发现燕军曳落河、同罗精骑后,立刻下令大军排兵布阵,两万骑兵在侧拱卫,又划分奇兵。

由于唐军人马太多,李归仁不敢冲阵。

反而被辛云京率领的陇右轻骑游射。

曳落河是铁骑,面对轻骑毫无办法。

而同罗轻骑只想回家,战斗意志被陇右轻骑完爆。

死伤数百人后,就龟缩到曳落河旁边。

郭子仪和李广琛商议一番,让辛云京统领轻骑随时对敌,而主力以方阵行军,留下破绽,让曳落河来攻。

但李归仁并未上当,他知道自己这些骑兵,根本不可能在陇右轻骑眼皮子底下击溃八万兵马。

遂向安禄山主力方向撤退,寻求策应。

而安禄山这边,正下令进攻黄河古渡。

叛军乘坐小舟,顶着唐军的弩箭。

每一次冲锋,就意味着燕军将损失一批船只。

唐军准备充沛,燕军虽凶猛,但久攻不下。

即便大船在黄河中央与唐军对射,也无法全面压制唐军上万士卒。

有燕军躲过箭雨,靠近码头,很快就要面对十倍于己的唐军,血融于河。

燕军连攻渡口一天一夜,唐军死伤千人,杀死数倍于已的燕军精锐,死战不退。

八月二十二日,车神塞丢下步兵,率领一万骑,先一步到达汲郡黄河古渡,彻底将局势稳住。

这一万骑不需要下马,就等着燕军上岸后,冲刺他们。

郭子仪、李广琛麾下的兵马,距离安禄山仅有十五里。

这也意味着安禄山渡河之梦破碎。

他麾下十万兵马,将与唐军背水一战。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