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2 / 2)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21 字 4个月前

“怎么可能影响呢,我都怀疑王忠嗣的权势,将落在李七郎的身上。”

“你是说李七郎要兼任河东、朔方的兵马?不会吧,我朝开国以来,都没有这样的例子。以往最多是两镇而已。”

“我也觉得不可能……”

在诸臣边走边聊的时候,车驾到达明德门。

李隆基龙辇前方的金丝帘子已经全部掀开。

使百姓隐隐约约能看到龙辇中威严的身形。

这种机会可不多,平时李隆基出入城,都是从夹道而行。

长安百姓们再次看到李瑄的样子。这一次的反应比以往更大。

天子脚下,百姓知荣辱!

收复九曲经过朝廷宣传后,是比擒拿乌苏米施可汗更大的功绩。

整整四十年,九曲重回大唐怀抱,并完成开疆扩土,兼并九曲吐谷浑,降伏白兰羌。

百姓们各种赞美的言语,少年们无不崇拜。

还有无数少女爱慕的眼神……

相比于上一次,长安的胡商,对李瑄充满敬畏。

哪怕是大食的胡商。

在丝路之上,李瑄彻底扬名,和大唐、大食齐名的吐蕃,被李瑄打得节节败退。

控制河西走廊的李瑄,能直接影响胡商的利益。

即将科举,文人才子们在周围品头论足,皆认为李瑄是千年一出的风流人物。

李瑄的亲朋好友得知李瑄回来后,在朱雀大街上欢腾,李瑄向他们招手。

就这样,一路到达朱雀门后,向东前往兴庆宫。

朝臣这才散去,李隆基独召李瑄入勤政务本楼。

“得知圣人召见,臣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不敢有一丝一毫地耽误。只是与吐蕃大战在即,臣要尽快回边关。如有要事,圣人尽管吩咐。”

入二楼后,李瑄向李隆基拜言。

像是只要完成李隆基的吩咐,就会回去安边守土一样。

“也无甚大事!就是觉得七郎该与吐蕃赞普决战,问问兵马是否够用,朕可以从河东、朔方调离骑兵前往河湟。”

李隆基向李瑄说道。

“吐蕃赞普御驾亲征,其兵力必然雄厚。如果圣人能从朔方、河东调遣骑兵,我军在胜利后,损失就会更小,减轻国家和百姓的负担。”

李瑄沉顿一下后,立刻向李隆基说道。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更多的兵力,保证胜利的时候更漂亮。

解救王忠嗣,也可以在这上面借题发挥。

“我会立刻传达诏书,让河东、陇右,共出五万骑兵,至河湟支援,听候七郎的调遣。”

李隆基点头说道。

自灭亡突厥汗国后,大唐获得许多战马,再加上王忠嗣经营马策,使朔方、河东,骑兵数量超过六万。

抽调其中五万,随李瑄战斗。

五万骑兵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大唐在北面的骑兵不止这些,关键时刻还能抽出诸部胡骑。

“多谢圣人,明年以后,青海郡设立,苏毗归附!吐蕃将缩入雪域高原之内。如有机会,臣会擒拿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来报答圣人之恩!”

李瑄拱手说道。

“哈哈……如果擒杀尺带珠丹,朕直接封七郎为王。”

李隆基仰笑一声,不过他也知道有难度。

尺带珠丹见势头不对,一定会逃入雪域高原。

“臣愧不敢当!”

李瑄知道这个时候,李隆基还不轻易封王。

等天宝后期的时候,李隆基开始不把王爵当回事了,连安禄山都能授郡王。

这种“君轻爵位”而“人觊贵宠”,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将毁坏一个国家的根基。

李隆基既然滥封滥赏,不珍惜朝廷爵禄。百官当然只求谄媚皇帝、杨氏姐妹,一心博取富贵荣宠。

但李瑄所获得的爵位,都是实打实的军功。

“七郎,你觉得现在朕和汉武相比如何?”

李隆基被李瑄几句话搞得心潮澎湃,问出这番话。

自然是与汉武帝比军功了!

“汉武帝灭了匈奴,却空虚了国库;您灭了突厥,天下依然富足。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李瑄最擅长说这样的好话。

“七郎,你常在民间行走,天下间有没有人议论我的错误。”

李瑄对李瑄的回答很满意,每次与李瑄交谈,总能让他心情舒畅,这是李林甫都无法比拟呢。

但李隆基还想知道民间对他的错误是怎么看待的。

他也知道自己犯下有错误,即便有的他不认为是错误。

“臣从古籍上发现,即便是上古圣人办事也不是没有一点失误。所以就出现了尧帝信用鲧、共工、兜、三苗等四凶的失误;周公失误于重用管叔、蔡叔等叛臣;孔子失误于错误对待宰予;连太宗皇帝都因冤杀张蕴古而感到后悔。世人不会去说尧舜、孔子、周公的过失,自然不会有人觉得圣人不对。”

李瑄倒是希望与李隆基多聊一下这些,把李隆基逗高兴了,再找机会切入王忠嗣事情中。

“七郎经典通熟,若非七郎年纪尚小,都可以成为宰相了。”

李隆基心中遗憾,想到李瑄要是年长一些,他就可以托付政事,高居无为了。

就当前而言,李瑄在李隆基心中地方,超过李林甫。

甚至两人一对比,李隆基觉得李林甫哪哪都差。

“宰相要看能力,我还有不足之处。”

李瑄微微低头。

他只字不提年龄和资历。

入相进行布置,是他必须要做的。这几年内,他一定要想法设法拜相。

“王忠嗣的事情,七郎可听说。”

李隆基点头后,话锋一转询问李瑄。

他当然没有忘记李瑄是王忠嗣的部下。

但他十成十的确定,李瑄对他忠心耿耿。

“臣在咸阳的时候,刚听说这件事情。”

李瑄没有避讳,如实说道。

现在王忠嗣应该还在大牢中接受审讯,以王忠嗣的心气,一定非常难受。

“七郎怎么看待!”

李隆基又问李瑄。

“王将军曾是臣的上司。之前我在朔方的时候,王将军不喜言谈,沉着勇敢。只是三年未见,不知具体。”

李瑄用一知半解的语气说道。

“以七郎的经验来看,王忠嗣有不臣的动机吗?”

李隆基似乎想问到底。

他想从李瑄口中得到好的答案。

“高祖曾说过:李密反叛,谈不上放虎归山,无非‘以蒿箭射蒿中耳’。臣认为王将军若有不臣,也是如此,成不了气候!”

“圣人为千古一帝,威服边军。即便王将军有异心,士卒也不会听从他的。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如果王将军不是愚不可及,或许其间有什么隐情呢!圣人如果因此而生气,就大可不必了。”

李瑄以“蒿箭射蒿”的典故,委婉劝说李隆基。

蒿草到处都是,低贱不值钱。但是,若把草杆制成箭杆,那蒿箭就是贵重有力的武器。

把蒿箭射入蒿草,是弃贵就贱,打回原形。一个人的力量,来源于他所在的组织,离开了组织,就是蒿箭回归蒿草而已。

两句话结合起来,夸赞李隆基为千古一帝,威震寰宇,太平盛世无任何反叛成功的可能。

王忠嗣若忠诚,才是价值千金的蒿箭。

王忠嗣有异心,沦为一文不值的蒿草。

“好一个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七郎,我免去你为鸿胪卿,拜为御史大夫,领御史台调查此案!”

被李瑄这一说,李隆基顿时觉得此案也没什么。

蒿箭射蒿!

他觉得这个形容太恰当了,王忠嗣即便有罪,也不过是蒿草,何必生气呢?

让李瑄参与调查几天,如果查不出,再行决断。

他想杀王忠嗣的心思也淡了。

正如李瑄所说,王忠嗣不是一个愚不可及的人。

李隆基觉得有可能是李亨先联系王忠嗣。

不过也就这样了。

一是他不再信任王忠嗣,二是不想再杀儿子。

“臣拜谢圣人!”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

作为文职事官,御史大夫和鸿胪卿虽都是从三品,但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之前王忠嗣兼任御史大夫,现在交由李瑄。

有这身份,他就好操作许多。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