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救杨复盆钓鱼城访神医(2 / 2)

书籍1339182 新作者1n3qOm 6381 字 7个月前

其四是钓鱼城作为一座山城,不仅是战斗单位,同时也是独立的生产单位。城内有完备的水利设施、居民区。城内及周边山岭上的平地,可供城内百姓自耕自种粮食以自给,不惧蒙军的持久围城。

上述诸因素,成就了南宋晚期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即以弱势步兵,接战优势骑兵,蒙军攻城五个月不下,蒙哥汗且被重伤身死。是役之后,南宋朝廷派遣大将吕文德进驻黄坪,和播州军相互接应,共同部防,以御蒙军。两军相会后,认为要修建一座城池“龙岩新城”,以作为播州的政治、军事中心。这座新城,也就是后来的海龙屯。但可惜的是龙岩新城修筑完成后,尚未及发挥抗蒙的军事功能,南宋王朝已宣告灭亡。

仅就钓鱼城之战的军事意义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蒙军败北,使得南宋国祚得以延续二十年之久。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在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而当时率东路军已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此时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南路军,一路克捷,已进抵潭州(今长沙)城下,而闻蒙哥死讯,亦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接应下,渡过长江北返。蒙军的北返,使南宋国祚得以沿续。

而从世界史角度来看钓鱼城之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蒙哥之死,使蒙军所从事的第三次西征停滞下来,缓解了其对欧、亚、非等国的军事威胁。这一过程具体为: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西进埃及时,忽获悉蒙哥死讯,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自率大军东还。结果留下的蒙军因寡不敌众,被埃及军队打败,最终未能进入非洲。蒙古国的大规模扩张活动自此走向低潮。

其三,钓鱼城之战,也创造了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的契机,这对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蒙哥汗所施行的政策,带有浓厚的蒙古游牧部族色彩,野蛮、残酷,极不适合统治中原汉地的需要,当时甚至有蒙古贵族提出要杀尽汉族王、张、李、刘等七大姓,以改变中国北方为牧场的主张。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受汉族农耕文化影响较深的人,他继位后,能延揽汉族儒士,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推行汉化政策,改变蒙军滥杀无辜的政策,使当时中国北方与南方经济,免遭更大破坏。

而回顾钓鱼城之战经过,对于当时上钓鱼城寻访名医的黄义明来说,自然是对这一古战场抱有无比的崇仰心情。

且说黄义明为赴钓鱼城寻访名医傅青主,叫上两名随从,备上重礼,驾轻舟一叶,约经三日,终于来到钓鱼城前。举目仰视,城高约400米,两侧均有一字形城墙相屏障,其后为一道高约20米的自然山崖为退守防线。码头皆以巨石垒就,台基高出江面4米,以五级平台样式,递次向后延伸,平台上仍见当年战时供安置弩、炮的残具,周边长满了野草。而此处码头与码头后的山城防御工事,紧紧成一体,当年在钓鱼城三十六年的防御战中,成功地控扼江面,阻止了蒙元大军的顺江嘉陵江东下。

黄义明环视了一下码头步局,连道好险,怪不得当时能阻挡住蒙军三十六年的攻势。随后黄义明找一个能将轻舟泊下的地方下船后,便与两位随着登上码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山径,向钓鱼城主城门奇胜门行去。所行未远,但见前方草木屏障,越过草木,见一洞口,上书有“飞檐洞”三字。原来此洞为入城的暗道,本为城垣下崖壁间一处天然石缝,被改造成暗道。洞长约数百米。入洞,初行光线幽暗,但见巉岩凌空,石幔低垂,洞底有缓坡沙滩,浅沟隐现,泉水叮咚。沿洞泉流水上行,登一台地,突见大厅顶部石隙直泻一缕天光,与石隙中叮咚跌落的清泉相映成万斛明珠,原来此处已是飞檐洞暗道的出口。

出得洞口,但见钓鱼城的主城门奇胜门即在城北百余米处,而城墙墙基之下,却临峭壁,怪石嶙峋,其下为悬崖,草木繁茂。而自飞檐洞出,距地面尚有数米。若从该洞口入城,先需用洞口备有的绳索坠下,然后方可顺山阶石径入城。飞檐洞故有“可入而不可出”之说。

黄义明与两个随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得洞口,登上奇胜门,攀上城墙举目四望,连道奇险。原来钓鱼城的城墙是凭山崖砌石而成,总长约8千米。而入得外城,内尚有内城墙,内城墙亦四向有门。钓鱼城降元后,部分城墙被拆除,明代又加重修。

而除黄义明入钓鱼城所登临的奇胜门外,城墙四围尚开有镇西门、护国门、青华门、出奇门等,黄义明入钓鱼城,所走得是最不易行走的一条道路。

黄义明与两位随从下得钓鱼城城墙,便沿着城内一座叫“薄刀岭”的山路前行。何以有此名呢?原来钓鱼城内亦有数座山岭,以薄刀岭与城墙相连,高出平地百米,两面皆悬崖,仅岭脊有一道宽不盈尺的地方形成道路,被形容为“两面万挂悬岩,岭脊薄如刀刃。”,此山路为钓鱼城内最为险峻之处,登高可以极目远眺城西钳形嘉陵江流以及合川城区。

黄义明与两个随从下得薄刀岭,进入内城,但见道左是一个颇大的高山湖,被称作“大天池”,这也是城内主要的水源地。围绕着大天池周边,稀稀拉拉地住着一些人家。而在湖周山岩缝隙上,长着茂盛的草木,不时有野免、山鸡、或其他禽兽,自树丛中窜出。由此足见钓鱼城内的荒凉。不是说钓鱼城内全盛时住十万人家吗,如何现今变得如此荒凉?原来自元代将合川城府衙由钓鱼城迁自山下合川城旧址,山上大多居民皆随之下山。再加上明末叠经张献忠屠蜀及清兵入川剿灭张献忠之役,原川民大量死亡,现住钓鱼城之人,均由山下逃至山上的避难人群。

进得钓鱼城内城,黄义明向湖周居民打探傅神医现居何处?回答是住护国寺后、忠烈祠前的一间草屋中,此处距护国门不甚远。根据山民的指路,黄义明与两位随从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所行未远,但见一座半残的古刹矗于道左山岩之上,寺前尚有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杏树,黄义明与两位随从道:此座古刹,显然就是山民所说的护国寺了。

步入寺内,但见佛倾钟倒,殿梁上布满了蛛网,亦未见有出家人清扫。但穿越寺院,见寺院的主体建筑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佛殿、观音殿、祖师殿、藏经楼以及僧房前后院等,保存尚算完好,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依山布局,殿宇宏敞,结构精巧,可以想见其全盛时期的辉煌。原来原来此座古寺创建自唐代,开山始祖为四祖师石头和尚,其为由来已久的佛教“临济正宗”圣地,算得上是一座千年古刹。寺院后毁,至南宋绍兴年间重建,元大德二年(1298年)又毁于兵火。明弘治七年(1494年)合州知州金祺重建,至明末因战火再废,时距黄义明临此尚未久,因此其登临时见到的只是一座半残的古刹。

出得护国寺后门,但见道左有草屋一间,屋前有山泉一口及半亩菜地。黄义明道:此屋中所住,必是傅神医了。遂整衣扣门,问傳神医在否?两位随从则手捧礼盒。扣门未久,但见一位相貌清瘦、身材高挑、头戴儒生方巾、年逾六秩的老人前来开门,口中并答道:在下傅青主,不知何方贵客来访?黄义明连忙叫随从送上礼盒,并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而傅青主听罢黄义明所述来意,知黄义明乃为救明殉身的李定国末徒,及拯川民于水火的乐山邦邦主后,敬意有加。连声说道:黄将军只身入川,创建乐山城邦救川民于水火,百姓皆传颂。今杨将军有难,我岂能不救。随即便收拾行装,欲随黄义民下山。但是他向黄义明表示:行前须向忠义祠告祭。黄义明诺声连连。

2023年9月4日校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