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2
总有人商业嗅觉敏锐,从对珀尔的专访报道窥见出版新书的利润。
第一个找上门的是《伦敦时报》的主编艾伦。
艾伦近水楼台,通过手下记者马龙了解更多情况。
听闻珀尔·兰茨在船上就已经着手写书,推测这本书十有八九快要完稿。
深知趁热打铁对书籍销量的重要性,这就立刻上门。
艾伦状似豪爽,甚至都没有提出试读一段稿件,上来就报价。
“兰茨先生,尽管之前我们没见过面,但刊登在我社时报上的专访,也算有过一次愉快合作经历。
你就是我的朋友了。对朋友,我从不吝啬。可以向你一次性支付稿酬八百英镑,购买出版你希望出版的那本书。
放心好了。时报出版社体系成熟,你把出版权交给我社,无需再担忧各项琐碎手续,从印刷到零销由我社全权代理。”
艾伦撂下这些话,微微抬起下巴,认为下一秒就会听到珀尔的感恩式答应。
他认为足够了解眼前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只通过新人记者马龙的专题访问,也向几位尼亚号船客旁敲侧击过。
珀尔·兰茨性情坚毅乐观,好不容易离开了荒岛,但身家财产几乎都在海难中毁了,目前正需要一笔足量钱款过生活。
八百英镑的报价,可不就是一笔巨款,它在1835年足够在伦敦一套很好的房子还有富余。
海难幸存者刚到伦敦,第一份稿费就实现房产自由,这是多么令人心潮澎湃且激动不已的事。
艾伦就等着对方的激动感谢。
珀尔不露声色地瞧着艾伦的自得姿态。
此刻,她岂止没任何惊喜。恰恰相反,心底有淡淡的不悦,这把她当成哪种型号的傻子?
与八百英镑不够去开银行保险柜盲盒无关,她纯粹为遇上给职场新人挖坑的公司高层而不爽。
如今给稿酬大概三种方式。
一口价,基础稿费+加印分成,以及版税。
版税不是通俗认知要支付的税收,而是指出版社使用书籍要给作者付的版权使用费。
大致公式:版税=单本书零售价x印书数量x版税率
通常,也可以说它就是稿费。
不难看出,公式中版税率的高低决定了图书分成的高底。
珀尔在旅途中向有出版经验的学者做过详细了解。
如果选择以版税方式支付,版税率最低有6%。向上可以不封顶,但基本在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那已经是高人气作家所得。
回头来看,艾伦报出一口价八百英镑是高还是低呢?
珀尔来不及做充分图书市场调研,却能粗略推算出自然类书籍的市场销售情况。
一本少插图的自然类通俗科普图书,零售价低至2-3先令。
仅看伦敦普通工人,月薪60先令上下,这样的书籍还在他们的消费能力范围内。
对博物学的兴趣热爱早就蔓延至大众之间。
伦敦人口已有两三百万,还不谈自然类书籍没有文化壁垒,能销往欧洲美国各地。
工人阶层能买得起大众科普读物,并且对这类书很感兴趣。
那代表庞大的潜在读者人口基数,也为此类书籍的销售总额持续升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眼下,鲁滨逊二世的新闻热度正在顶峰,人们对兰茨先生的传奇经历正在最好奇的时候。
珀尔无需出版社等候,可以立刻供稿。将这个时机精准拿捏,岂止是省了一大笔宣传费。
对比畅销热榜上的书籍动则年销百万,她退一步只做保守估计,在新闻热度档口卖出二三十万册不难。之后的加印数量还没算进去。
以一本2、3先令的售价,第一版总销售额能高达两三万英镑。即便按照最低版税率6%,也有1200到1800英镑。
艾伦给的一口价800英镑,根本不是豪气冲天,而是挖了一个大坑。
欺负的就是第一次卖书的作者,对市场估测没有经验。毕竟新人没名气,吃不准销量如何。
这种新人的弱点在珀尔身上完全不成立。
凭着“鲁滨逊二世”的新闻热度,谁不知道兰茨先生。她还算谦虚的,都没有往高了算。
艾伦作为《伦敦时报》主编对图书市场的行情不说了若指掌,也能判断得七七八八。
他不可能不清楚八百英镑的报价毫无诚意。不看文稿一上来就报价,自是清楚其中暴利,而不是两人是朋友之类的托词。
“谢谢您的慷慨。能获得您的友情报价,我倍感荣幸。”
珀尔没有直言艾伦的满满算计,和和气气地道谢。
下一秒,转口就提出自己的诉求。
“不过,恕我直言,比起一口价,我想要接受市场的考验采取版税制。卖出多少册,我就赚多少分成。这才公平,不是吗?”
艾伦本来信心满满,八百英镑能砸晕初到伦敦的年轻人。
不料对方和和气气就反手一个绝杀,居然异想天开要以销售额分成来算稿费。
开什么玩笑,这是痴人说梦!
巨额利润,报社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艾伦早就算了账,他凭着多年经验大胆估测凭着“鲁滨逊二世”的风头,哪怕珀尔的书写得再烂也能冲到百万销量。
百万销量的总销量金额能达十几万英镑。
就冲这一点,报社才不在乎这本书写得烂或不烂。
报社没必要看文稿,反正这次的购买者多是冲着探秘“鲁滨逊二世”的称号去的。
内容烂,这次也能获得十几万利润,是珀尔损失忠实读者;内容口碑好,下次再与珀尔合作就行。
反正这一笔大的是能稳赚就行。
因此,只可能是一口价,甚至不给「基础稿酬+加印稿酬」。涉及到加印就要看销售量了,在预估势必大爆的情况下,那就是把钱往外推。
至于版税制的分成方式,是绝不可能答应珀尔的。
“兰茨先生恐怕不懂,能以销量分成做稿费的作者,必须是出版社合作已久的老伙计。”
艾伦没说的是有个前提,必须是有好些本畅销书的作者,出版社为了留人才开高价。
像是珀尔·兰茨这样的新人,报社只想做先做一锤子买卖。
即便这位的人气正盛,谁能保证不是一闪而逝的流星,而能成为长明不灭的恒星。
艾伦颇有信心,他了解如今伦敦出版业的那些当权者,多是与他一样的想法。
“这样吧,我做主,再加五百英镑。一千三百英镑,是非常有诚意的报价了。你询问伦敦其他出版,他们的给价只低不高。”
一千三英镑,踩在了最低版税率的门槛上。
是将珀尔当做彻头彻尾的新人对待,不肯再多给一点点。
说到这里,艾伦又叹气卖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