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这么黑,又伸的这么长,饶是郑知礼再小心仔细也难免露出行迹来,两本弹章中那些个细致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和钱款数字的举证就是显倒。
郑知礼只是工部的佐贰之臣,也就没参加今日的常朝。但此时他来与不来也都不重要了,仔细听完两本弹章内容的满殿重臣都心知肚明,此人这回是真栽了。
若只是郑知礼这么个工部侍郎也断不至于让殿中的气氛依然如此紧绷,真正让满殿重臣继续屏住呼吸的是这两本弹章里一并连身为政事堂相公的崔无综也给弹劾了。
原秘书监郑知礼之所以能转任工部侍郎,正是崔无综举荐的结果。仅此一条,崔无综就少不得挂落上一个“识人不明”。唐时之政事堂诸相公除了分辖各项事务之外,举荐贤才、量才而用亦是分内职责。正是因为有这个背景,昔年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后,武则天第一句说的就是“使如此人才零落不偶此宰相之责也……”
“识人不明”这四个字放在一般官员身上还算不得什么,但落到宰相头上就不一般了,依常倒这是必须承担连带责任的。
就这还没完,这两份弹囊里不仅说到了崔无综举荐郑知礼之事,一并将崔无综入相以来四家族子弟官职的升迁情况详附其上,以实实在在的事实坐实了这位宰辅相公任用亲族,重家族甚于婆天下的私心。
尤其是后面这一条简直就是戳着皇帝的心窝子要把崔无综拉下马了。更根却也让满殿重臣看不明白的是,这两份弹章一份出自中书省下的中书舍人王无任,另一份却是出自门下省下的给事中方佑权。
唐沿用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乃最高一级行政架构,三省中的尚书省主官为尚书令,因昔年太宗皇帝李世民未登基前曾任此职,是以自他之后,尚书令之位便已空而不授,尚书省实际是由天子直领。
尚书省之外,当朝的中书省主官正是首辅武承嗣,而门下省主官原是由前次辅狄仁杰亲领,狄仁杰被贬窜之后,不知什么缘故这一位置便空缺下来,如今实际负责省事的乃是另一位相公李昭德。
简而言之,中书省乃是武承嗣的地盘,门下省则是李昭德的范围。这两人一是武党领袖,一是狄仁杰被贬之后李党在朝最高官员,二人两党本是冰炭不同炉,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却让满殿大臣作何想法?
也难怪重臣们如此猜度,实是中书舍人与门下给事中皆是两省中当之无愧的中坚人物既是省内有主事之权者,又有直奏之权。别说三省了,任何一个衙门里似这般要害的位置若不得主官赏识断不可能出任。
现今武李两党领袖麾下中坚不约而同的—齐向中间派及其领袖崔无综发力,要说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却让满殿见惯了政治阴谋的重臣们短时间内如何相信?
难倒武相与李相都已不满当前温吞水一般的朝局,已有默契先合力废了中间派后再互相厮杀,好使继承人之争早日尘埃落定?
若然如此,陛下当是作何想法?我等又该如何因应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变局?
因这是小范围常朝的缘故,上奏章的两人也不在殿中。两本弹章涉及的诸多当事人就只有崔无综一人在场,而依常倒,重臣当殿被劾后便需侧身缄言,天子开口问询前不能为自己申辩。
桩桩件件凑到一起就使得殿中侍御史宣读完奏章后满殿一片寂静竟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天子不开口这件大事牵扯到的三位宰相也都不开口,那些各部寺监的主官们谁敢冒然说话?
目睹此状,排班仅在武承嗣之下的陆无方侧身看了看面色如铁的崔无综,欲待上前说什么时最终却没出班,只是留下一声轻微而深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