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离别 春节 科举(2 / 2)

尘途逐光 蓬行 4543 字 2023-05-18

从古至今所谓绝圣弃智、绝学无忧,民愚而朴、少私寡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存天理、灭人欲,归结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即便这个愚是见素抱朴、返璞归真,是天道是自然,但老百姓敦厚朴实服从教化了,总要给条活路嘛,稍微表达不满提些意见,就是奸宄多欲,就是乖戾邪辟,那天道难道还不让人说话,清心寡欲难道是不让人过像样的生活?

为杜绝寇贼便片板不下海、寸货不入番,不以攻为守而专以守为守、以退为进,以手足痛当做腹心疾来治,到头来手足痛终于蔓延成腹心疾,整个国家民族裹步不前,曾经一骑绝尘、万邦敬仰的灿烂文明如日月而不改光,但传承文明的民族和山河竟要沦落到受尽近几百年来才赶上来的列强的蹂躏残虐。

内忧外患到这般田地的过节,似乎是朝廷让老百姓开心的唯一方法,这更像是自娱自乐。

过不了几年,老百姓要连在家里装作过节很快乐的权利也要被侵略者剥夺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清廷再怎么用残酷手段防民,也腐朽不了多少年了,到时候水溢堤坍,会将清廷那看似宏大实则烂透了的鳞鳞大厦冲得七零八落,烟消云散。

曹旸和很多提前进京的举人一样,根本就没心思过年。

望着黑压压涌入各寺庙道观的人群,他们的想法是,如果给佛祖和神仙磕头烧香就能解决国家危亡的大事,那么他们宁愿天天跑到寺观的钟楼上去敲钟,让锣鼓和钟声惊醒上苍,惊醒国人。

元宵夜,他和辽东举子吴玄、台湾举子邰琪等几个穷读书人穿过比以往过年萧条许多但依然舞龙舞狮、走高台高跷、猜灯谜字谜的喧阗的街道,在一处胡同口的简陋的茶楼里吃些粗茶淡饭,迷茫地谈了谈时局,算是不辜负这皓洁的圆月。

年关刚过,便要继续准备科考。

为了节省盘缠,曹旸没有在客房要炭盆,而是裹着衣服被褥窝在床上,蜷成一团,忍受着寒气,勉强撑着书看。

伏案写文章时,穿上袄子,还得披上被子,有时砚台上的墨汁结冰了,便哈气消解,不停研磨以防再冻住。等写完一篇文章,已是手脚冰凉僵麻。

原来是为了功名而参加科考,现在他不知道吃这么多苦头到底是为了什么?就像奔跑了十多年的老马,要想让它停下来,是没法一下子勒住马头的,还得任它惯性般地跑半程。

那些达官显贵、高门大户子弟,没必要像他们这些穷举子一样用功,他们的心思在于门路。国事家事已如此残破不堪,曹旸这样的穷举子既没法用功,又没有门路了。

一八九五年春,正是春暖花开、桃李吐芳的时节,乙未科会试考完,参加科考的举子们等待发榜。

如果是太平时期,举子们唯一关心的便是自己能不能上榜,而这一年非同一般,《马关条约》的内容突然传来,其中割让台湾、辽东及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举子们群情激愤,不可遏止。

台籍和辽东的举人痛哭流涕,清廷要把台湾和辽东百姓活生生变成“丧家之犬”,任人奴役,真是中华民族千古未有之奇耻大辱。

吴玄要赶会辽东去,邰琪急着返回台湾,他们没法眼睁睁让自己变“丧家之犬”,哪怕是死,也要死在故乡。

举子中一些有志之士不愿坐以待毙,开始奔走呼告,议论纷纷。

后来朝廷里传出,割让辽东和台湾之事也许还有转圜的余地,洋人正在斡旋,朝廷与日本人的谈判并未中断。

吴玄和邰琪这才暂缓了回乡的脚步,焦急等待时局变化。

才过了几天,曹旸在茶馆儿见到吴玄和邰琪时,看到吴玄原本清秀的脸庞沧桑得如老了十岁,邰琪魁梧健壮的体格瘦了一圈,胡子拉渣的,发辫也没有怎么梳理。

他们都意识到,洋人的斡旋只会包藏祸心,朝廷的谈判,也怕徒劳无功。

当此之时,朝野和民间,积蓄着的一股革新的力量开始涌动,就像火山喷发前的预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