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风骨(1 / 2)

看着码头内外狂啸的人群,贾琮微微弯起嘴角。

今日他旨在壮锦衣之威,传锦衣之名。

让天下都知道,锦衣卫又回来了!

虽然以一把天子剑强撑起了场面和格调,但这等威势会随着距离的延伸而衰减。

出去三百里,则闻者寡矣。

想要声明远播,还需想个法子。

贾琮想的法子,便是在这漫天武装中,添一抹红妆色彩。

无论是前世今生,还是古往今来,才子佳人和英雄美人的故事,从来都是百姓茶余饭后最佳的谈资。

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时刻还是小儿女的心思,那些准备弹劾他以天子剑取军心民心的人,怕要大失所望了……

崇康帝就算要敲打他,也是敲打他这般儿女情长。

听着对面丝毫不衰减的热情欢呼,似一重重热浪般袭来,感觉到身边佳人的颤栗,贾琮转头看去,就见平儿俏脸通红,杏眼中目光激荡,也在看向他。

贾琮靠近些轻声道:“我知道,纵然刀山火海森罗地狱,姐姐也愿意陪我走一遭的,所以刚才我没问你。”

平儿闻言,本就闪亮的眼眸愈发水汪汪的,她笑着轻轻点点头,不过又道:“宝姑娘也会的,她只是……”

见她如此善良贾琮哑然失笑,道:“我明白的……好了,姐姐已经帮了我大忙了,快去车里罢。”

这时后面的嬷嬷们已经跟了上来,听闻贾琮之言搀扶着平儿上了马车。

待一众内眷上了四五架马车后,贾琮在亲兵的护卫下,率先走下楼船。

在码头上翻身上马,面对依旧呼啸呐喊的锦衣校尉,他抬手一撑。

六大千户忙转身压制麾下,三千锦衣呼声骤止,开始重整阵列。

贾琮见之,满意的微微点点头,继续驱马前行。

身后,数架马车已经开始从甲板缓缓驶下船。

贾琮止住校尉们呼喊,许是为了不要惊吓了骡马……

不过,锦衣们好劝,码头外的围观群众们就不好劝了。

随着贾琮纵马缓缓往外走出,离围观百姓越近,码头外的声势竟愈发膨大。

尤其是当贾琮经过西北向时,三十六家画舫、七十二座青楼的百余名当家花魁名妓们看着头戴紫金冠身着飞鱼服腰悬天子剑,还披着一件华贵的大红斗篷的贾琮骑在白马上,俊秀非凡的面容神色坚毅,嘴角边却又浮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一百单八朵娇花们已经不屑再用和寻常百姓一样叫喊的方式来表达仰慕之情了,不知是否是相约好的,还是不约而同,三十六家画舫、七十二家青楼的人手竟然就在西北向官道下生生腾出一片空地,摆放上了古琴、琵琶、洞箫、圆鼓等乐器和席位。

一百单八佳丽入场,屈膝坐于几前,或抚琴、或轮指、或吹箫、或擂鼓……

而唱出的,竟是清臣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众多书生士子们原本发出勃然的呼声,不过随着诸女凄婉悲戚的和声,让整个天地间的氛围都为之一变。

欢呼声止,人群竟就这样安静了下来。

连贾琮都在近前勒住了马缰,静静看着她们展示才艺。

这不是后世流行音乐的曲调,而是古乐经流传下来“宫商角徵羽”的唱法。

虽没有那么强的歌唱性,但韵味悠然深邃……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曲罢,不知多少人为之落泪。

一百余花魁唱罢,齐齐看向贾琮。

见贾琮点了点头,百余佳丽无不振奋,为首一满身仙气的白衣女子面蒙白纱,如星辰般明亮的眼睛看着贾琮,在贾琮看过来后,微微颔首躬身为礼,而后一双纤长细手在古琴上一挥,曲调骤变,其她诸女赶紧跟上。

听闻此曲调,周围本已安静下来的人群又沸腾起来。

不过在花魁们轻启丹唇开唱时欢呼声又戛然而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竟是贾琮留在楼船上,流传出去的中秋词!

贾琮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一曲中秋词,让他得到了天下第一才子的美誉……

秦楼楚馆中,清臣公子之名,谁人不知?

一曲不似人间韵意的《水调歌头》唱罢,贾琮于马上微微躬身致敬。

见他如此,原本跪坐的一百零八佳丽,竟连忙起身,均是白衣飘飘,屈膝福下还礼:“谢公子!”

贾琮再度点点头,距离三十余步说了一声:“唱的不错。”

说罢不再耽搁,纵马继续向前。

身后却传来众佳丽和声一言:“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贾琮回首一笑,座下马蹄却不停歇,到底远去。

身后上元码头车辕滚滚,战马嘶嘶。

车厢内,宝钗和平儿面面相觑,有担忧,亦有自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