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斯二世对大唐充满了憧憬,他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擒获哈里发,让他到君士坦丁堡跳舞。
他也暗自发誓,绝对不会让君士坦丁堡沦落在这群大食人的手中。
当然了,他当然不知道,在八百年后,君士坦丁堡还是沦陷了,甚至名字都被改成了伊斯坦布尔。
不过话说回来,康斯坦丁尼耶(Kostantiniyye)是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语里的写法,而伊斯坦布尔(stanbul)才是希腊语的俗称,在奥斯曼帝国官方来说,康斯坦丁尼耶“Kostantiniyye”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是这座城的正式名字,但是伊斯坦布尔也会偶尔使用。
真正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还是在土耳其建国之后,由其天降猛男国父凯末尔改的名称。
在接见了扶霖的使节之后,李恪把他留下来聊了很久,从早到晚意犹未尽。
他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今中亚地区的情况,聊着聊着,就从波斯与东罗马的和战,聊到大食的崛起,又聊到东罗马帝国的历史,还有希拉克略王朝的建立。
与普通人的想象不同的是,东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个国祚千年的王朝,其中也分为很多个王朝,就像是我国分为夏商周秦汉等等王朝一样,他们也分为利奥王朝、查士丁尼王朝、希拉克略王朝等等王朝。
其中大多数王朝都不超过一百年,只有马其顿王朝还有末代王朝巴列奥略超过了百年之久。
李恪也从和使者的对话当中了解到一条讯息,自从扶霖帝国丧失埃及、阿非利加和叙利亚等行省后,谷物产量大大减少,肉类消费量开始增加,羊毛和亚麻也取代产自埃及的原棉,成为纺织的主要原料。
当天晚上,他便决定让人回去跟使者到扶霖去看看,查探一番到底是不是如这使者所说。
若真是这样,那他李恪可就要发财了。
与此同时,李恪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联合波斯与扶霖,一同对付新兴的大食帝国。
在确定下基调以后,李恪开始一方面整军备战,另一方面则继续梳理国内的民生。
正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点道理李恪还是懂得的。
他可不想屁股还没坐稳,就被人给赶回了大唐。
到那时候别说是没脸见人,就说是一向视自己为骄傲的阿娘,都会在姐妹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说起杨妃,她现在可真正是扬眉吐气了。
她一共两个儿子,大儿子成了诸侯王,外封到汉国做真正的大王,她现在不仅是太妃,更是汉国的王太后。
在后宫当中,她都是横着走,可谓是春风得意,完全不是一个五十岁的女人。
这就是诸侯国的牛批之处了,国王不仅称孤道寡,其母亲也是王太后,妻子则是王后,儿子是王太子。
有的人一直不理解,甚至在弹幕里纠正说大汉棋圣打死的是吴王世子,然而那个时候的刘濞之子应该是吴王太子。
除了老李有点喜新厌旧,天天和徐惠妃腻在一起之外,杨妃也没什么不顺心的事情。
不过她也很知足了,都已经五十岁了,太上皇没事儿还能光临她的宫里临幸一下,这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妃子强太多了。
其中固然有她依旧十分年轻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两个儿子争气所致。
要是她知道自己的二儿子李愔在殷地安做了什么好大事,怕是得激动得昏过去。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李恪也探明了如今扶霖的确切情况。
他准备先和西域诸国搞一搞通商,先把汉国给富起来,然后再谈其他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修书一封回到朝中,言明如今西方的情况。
在收到李恪的信后,李承乾不敢怠慢,当即便召李象和李漱入宫商议。
“阿耶?”李象走到宫里,看到李承乾正拿着一封书信,心里还在画魂。
怎么,难道阿耶他又有什么构想了不成?
“象儿来了?”李承乾冲着他点点头,“坐着等会儿,你姑母一会就来。”
李象好奇地凑上前问道:“怎么了阿耶,还要召姑母一同来大明宫,难道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倒也没什么大事,你三叔给我来信了。”李承乾挥挥手里的书信。
然而让李承乾没想到的是,李象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怎么,你就不想看看?”李承乾好奇地问道,他本以为李象会直接来拿呢。
“阿耶想给孩儿看的话,自然早就递过来了。”李象笑嘻嘻地说道,预判了李承乾的预判。
李承乾:……
这孩子太聪明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不一会儿,李漱就走进了紫宸殿。
“大兄,象儿。”李漱和二人见礼。
“漱儿来了?”李承乾颔首,“坐吧,有点事情和你们两个商量。”
说着,他把那封信递给了李漱:“你和象儿都看看吧,这是老三来的信。”
李漱接过信拆开,和凑过来的李象看了一遍,抬起头问道:“三哥的意思是,那个什么埃及地区,是产棉花的地方?”
“不止产棉花,还产天然纯碱呢。”李象随口说了一句,又说道:“看来三叔可真是下了苦功啊,这才多久,就将基本情况给摸得一清二楚。”
“如今的问题在于,埃及被大食所占据,产棉和产粮的地区都被大食所把控,若是我们贸然和扶霖经商,那势必会被大食所针对。”李承乾伸手敲敲桌子:“棉花和粮食,不止我们想卖,大食也想卖,形成了竞争关系,天高大唐远,再加上他们是新近崛起,打遍天下无敌手,很难不对我们的商队起什么想法。”
“咱们去的目的不就是收拾大食吗?”李象颔首说道:“和大食冲突,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如今的问题在于,我们想和扶霖还有扶霖以西的国家通商,我们的军队到底能否为商队提供保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