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玄武门,启动!(求月票)(2 / 2)

“你最好是。”魏征目光灼灼地盯着李象,似乎想把他看个通透。

被魏征盯着,李象也不觉得有啥可心虚的,就像是平常一样。

有些话魏征没有说透,他觉得自己的暗示已经够到位了。

李象当然也听懂了魏征的深意,他只觉得更心酸了。

整个正月期间,李象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去魏征的府上探视,偶尔还和李世民一起。

二人经常屏退左右侍从,甚至连李象也撵出去,私底下说着悄悄话。

正月十三那天,李世民考虑良久之后,便带上衡山公主,也就是未来的新城公主,还有李承乾与李象,几人一同出发,再次前往魏征的府上。

皇帝前来,而且是带着太子,这可是极其正式的事情,也是无比的殊荣。

魏征强撑病体起身,穿戴好朝服,拖妻带子在大门口迎接李世民。

李世民悲从中来,连忙将魏征搀扶起来,把他扶回卧室。

他坐在魏征的榻前,伸手摸着魏征枯瘦的手,眼泪哗哗地往下淌。

李象这回也没空嘲讽李世民爱哭了,他站在一旁用袖子不停地擦着眼睛。

李承乾也是如此,李家祖孙三人一个比一个能哭。

“玄成,你还有什么担忧,一并说来。”李世民知道魏征可能是不行了,于是便问他的后事。

魏征抬起头,看了一眼李承乾,对李世民说道:“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这话的意思就是,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忧虑国家的危亡。

李世民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意思,就算是临终之前,魏征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太子。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走到窗前,哽咽不能言。

魏征欣慰地拍拍他的胳膊,他知道李承乾已经做得很好了。

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蘅芜,伱过来。”李世民冲着衡山公主李蘅芜招招手。

李蘅芜贞观八年才出生,甚至比李象还要小上四岁,现如今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儿。

她走上前,李世民抚摸着她的脑袋对魏征说道:“玄成,快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吧!”

然而此时的魏征想要起身谢恩都已经无法做到了,他挣扎了两下,又颓然地放弃,只能躺在床上对李世民说道:“恕老臣失礼……”

李世民痛哭流涕,看了一眼魏叔玉,又仿佛摸着珍宝一样抚摸着魏征枯干瘦削的手。

至此,婚约就算是定了下来。

历史上,在魏征去世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比如太子李承乾谋反,还有给褚遂良看备份,以及侯君集、杜正伦的事情,魏征也受到牵连,这门婚事也被悔掉。

但现如今侯君集早就事发了,李承乾也不可能被废,所以这婚事也是绝不可能悔掉的。

离开魏征的府上时,李世民的情绪还没有平复。

“象儿,你老师的家中,还需要你多帮衬帮衬……”李世民看向李象,言辞恳切。

“放心吧阿翁。”李象颔首道:“我最近还在琢磨赚钱的门路,打算带上二姑姑和小姑姑。”

二姑姑,指的是城阳公主;小姑姑,指的是这个比他小四岁的衡山公主。

小孩子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听到有赚钱的门路,原本沉浸在悲伤当中的衡山公主问道:“是吗,是什么赚钱的门路呢象儿?”

被比自己小的女孩叫小名,这还是李象全新的体验……

上辈子他都是大辈,哪里当过这种小辈儿?

但考虑到这年代的辈分比天还大,李象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放心吧小姑姑,侄儿自有妙计。”

“那小姑姑的富贵,可就托付在你的身上了。”李蘅芜奶声奶气地说道。

回到宫中之后,一切如常。

老李还是时常派人去探望魏征,想要获取第一手的病情。

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李世民喝了点酒,非要拉着李象在立政殿留宿。

李象看着妃子们那幽怨的眼神,真想说一句我也不想听帝王引擎啊……

然而没奈何,李世民的话就是圣旨,李象只能照办。

睡觉之前,老李还拉着他聊东聊西,和他讲应该怎么带兵作战。

李象听的是一个头两个大,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

依旧是被帝王引擎吵得难以入睡,早上起来的时候,李世民还感叹着对李象说今天要和他一起去一趟郑国公府,说他昨晚梦到魏征了。

然而就在说话的时候,王德忽然脚步急促地走了进来,面上也带着哀戚之色。

“大家……”王德欲言又止。

李世民瞪着眼睛看着他,已经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他缓缓地坐下身子问道:“怎么了?”

“郑国公……郑国公他刚刚,去了……”

听到王德的话,李世民的右臂举起来,又放下,重复了好几次,他终于涩声说道:“备辇!朕要亲临郑国公府!”

王德刚要离去,李世民再次说道:“等等!召集内外百官,还有各族使节,都要前来参加丧礼!”

正月十七日,郑国公、太子太师、侍中魏征,病逝于长安城府邸,享年六十三岁。

李世民亲临其丧礼,为之举哀,痛哭流涕。

随后,李世民又下诏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同时赐羽葆、鼓吹,加班剑四十人,赠绢布一千段、米粟一千石,允许他陪葬昭陵。

将要下葬时,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平生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太多,不符合魏徵的志愿。”

对朝廷供给的一切仪仗和物品都推辞不受,仅用白布、帷幕装饰承载灵柩的素车,不用花纹、色彩和刍灵。

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徵灵柩的方向痛哭,竭尽哀思,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

恒山郡王李象奉诏致祭,李世民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将它书写在墓碑上;又为其创作挽词十首,以表哀思。

(二更送到)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