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效益(1 / 2)

看着儿子慢条斯理地吃着一粒粒的石榴,这种吃法很慢,也很悠闲。

李世民望着还剩一半的那只石榴,现在很想将那只石榴夺过来,而后挖出一大把石榴,放入口中嚼着,如此吃才算是豪迈与痛快。

可眼前,这个儿子还是一脸慢条斯理,一颗颗吃着石榴籽。

李丽质指挥着弟弟妹妹收拾甘露殿,两个月不来,甘露殿内其实还是很干净的,也不知道这些孩子打扫这里是为了什么。

不多时,这个甘露殿显得整齐又空旷了许多,还有不少杂物被堆放在殿外的箩筐中,等收拾好之后,孩子们就会将箩筐中的东西全部带走。

李世民叹道:“张大安是一个纯良的孩子。”

李承乾将石榴籽全部放在一块白布上,而后用白布包裹着籽,丢入一旁的小桶中,就当是垃圾桶了,再将眼前的桌子擦干净。

而后,喝下一口茶水,道:“父皇,授人以渔才是最该弥补的亏欠。”

李世民低声道:“你可知当年道祖所言,天地君亲师?”

李承乾反问道:“儿臣看书时,还见卫鞅说过,掌握智识者往往就能掌握权力,这话也没错吧。”

李世民微微颔首。

李承乾接着道:“既然如此,张大安能够为社稷出力,那么他是不是跟随孤,成为东宫的洗马伴读也就不重要了,儿臣培养张大安的智识,这并不冲突。”

李世民闭着眼,坐在椅子上沉默良久。

“儿臣先回去了。”

听到儿子离去的脚步声传来,李世民才睁开眼,眼前一群孩子也跟着离开了。

李治从父皇的桌边拿过余下两只石榴,快步走出了甘露殿。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心中多了一些不解,而后面色稍稍有了些许不悦,拿着茶碗的手力道更重了几分。

甘露殿内很安静,一旁的书架比以往都空旷了不少。

李承乾一路走向东宫,身后跟着一群弟弟妹妹。

其实这个家还是挺好的。

真要说一个强大的王朝会崩塌,那么这个崩塌的苗头多半也和自我内耗有关。

若只顾内斗,而不知扩张,若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知长远打算。

排除异己,导致不能齐心协力。

很多简单的问题一旦变得复杂,一切都只会变得更乱。

也不知所谓天地亲君师,还是什么智识者掌权。

想要当一个皇帝,从皇帝这个职业的必要职业素养来说,要将这些当作彪炳。

可若是当作彪炳时,又因此模糊了自己的本性,那就会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因此,很多写圣贤典籍的人都是老油子,圣贤还不是那一批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人。

在李承乾的思想观念中,只会辩证地看待这些知识与论述。

也仅仅只是没有其他人那样的盲从而已,仅此而已。

回到东宫之后,李渊抚须看着这群孩子带来的东西,好奇道:“怎么?你们这群小子造反了?”

李治连忙道:“爷爷,孙儿可没有造反。”

李渊错愕一笑,又道:“那这……为何将你们父皇的甘露殿洗劫了。”

李慎上前解释道:“是父皇不要的,我们就拿来了,拿的时候父皇没说不准拿,就是父皇不要的东西。”

李渊见到了一块上好的玉石,欲言又止。

李丽质拉着爷爷的手走到一旁,解释道:“这两月,弟弟妹妹在太液池,也总是在父皇母后的身边,是这两月父皇与母后实在是烦透了弟弟妹妹。”

李渊叹道:“也就爷爷能够照看伱们了。”

李丽质轻笑道:“只要弟弟妹妹们能够回东宫,父皇殿内的东西拿走了也无妨。”

李渊笑着,笑得很开心,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儿子被这些小子给制服了,半辈子意气风发的儿子,也有现在这一天。

李丽质扶着爷爷坐入崇文殿内,给爷爷倒上一碗酒水道:“而且今天还要给稚奴与慎弟准备房间。”

李渊笑着摆手道:“你也去忙吧。”

李丽质给爷爷倒好酒水,便离开了。

独坐在崇文殿内,李渊面带笑容喝着葡萄酿,以前的丽质还是那么小小一个孩子,现在的丽质看起来比以往更像是个从容大方的持家长姐。

孩子们长大,好像只是在一夕之间的事。

李渊想着以前的时光,感慨现在她们都长大了,而自己也老得更快了。

李承乾走入东宫中,听到了菜放在油锅上的滋滋声,猪油炒黄菜的香味就从一旁的厨房中传出来。

小福从厨房中探出头来,道:“再有半个时辰就可以用饭了。”

李治抱怨道:“小福,你是不是炒菜又忘记把饭煮上了,怎么还要半个时辰!”

东阳瞪了他一眼,道:“有你吃的,又饿不着你。”

李治委屈着道:“弟弟饿了。”

东阳道:“那就饿着。”

“啊……”李治痛苦地挠了挠头,看看四下,找到了一些萝卜丝,先吃着萝卜丝垫肚子。

尽管,李治满腹抱怨,可他还是只能等着小福将饭菜做好,东宫的兄弟姐妹最是喜欢小福的饭菜。

每天除了期盼听课结束之后的快乐时光,那就是等待吃饭的时辰。

李承乾一路走向寝殿。

宁儿跟在一旁一边道:“殿下,京兆府命人送来不少奏章,早晨就送到了。”

李承乾脱去鞋子,赤脚走在冰凉的地面上,觉得舒服了很多。

地面传来的凉意,也能让精神更振奋一些。

等太子殿下坐好,宁儿递上笔墨,再倒上一碗热水,将殿外的炉子点好,随时给太子殿下倒上一碗热茶。

李承乾看着京兆府的账册,今年卖葡萄所赚来的账目都还没有入朝中的库房中。

其一是京兆府收缴而来的市税,这些钱都要用来建设关中各县各地的作坊,这件事要不少银钱的。

今年的建设重心在渭南县,也仅仅只是这么一个县。

有了泾阳与渭北两县的成功典范,京兆府的步子并不大,而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虽说可以一呼百应,倘若真的迈大了步子,关中十二县一起动工,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