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策论之议(1 / 2)

正在得意洋洋,指点江山的考官,被这一声呵斥之后,身体猛地一颤。

回过头来,正好对上了章援那张还带着些许怒气的脸。

连忙后退几步:“请大人见谅,是下官话多了。”

“尔等可曾治理过水患?”

章援看向众人,缓缓开口。

众多刚刚还在职责这篇文章的官员,却纷纷闭上了嘴。

他们本身就是一些新晋进士,一部分并没有被任用为官,还有这一部分则是留用于京城之内。

正因如此,所以自然没有什么地方关的经验,更不可能有过治理水患的经验了。

“既然尔等都未曾治理过水患,那此话却是何意?”

章援看着几人,再次开口。

而那些考官此时都是低下了头,不敢回答。

只有一位胆子颇大的考官,抬起了头:“大人,对于治理水患一事,朝中早有定论,如今这篇文章之中,没有一点是契合朝中定论的。”

“那么按照你这种意思,我大宋是没有水患了,或者说水患已经不再是我大宋的心头之患了?”

章援倒是没有生气,反问一句。

那位胆大的考官听到这话,却也是哑口无言。

“你们身为进士,却不如一个小小的举人,甚至他现在还只是一个秀才。”

“我任职于工部之中,即便是我,都不敢说我能够将水患彻底平定,朝中确实有着定论,但那也是无奈而为之。”

“这篇治理水患的文章,在我看来乃是上上之文,待到我回到朝中之后,便会将此文呈给圣上。”

章援看着这些考官,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听到这话,诸位考官脸色微微一变。

在实践方面确实是章援要超过他们太多,所以他们自然是争辩不得。

而且章援这句将此文呈给圣上,更是表明了他对于此文的重视。

宋明远此时也是拿起那张考卷,开始仔细阅读了起来。

虽然他现在是任职于翰林院之内,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地方任官的经历。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在这篇策论之中,见到了介甫公的影子。

作为王安石的小迷弟,宋明远对于王安石的很多文章,都是熟读过不少遍的。

其中便有着对于水患的介绍,而徐汉良这一篇文章,不仅仅是建立在王安石那篇文章的基础之上,甚至还要比那篇文章更加详细不少。

王安石所没注意到的点,所没有注意到的源头,在这篇文章之内居然被一一指出。

特别是发动百姓的力量这一点,更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种理论。

但他却能够清晰的知晓,这种理论绝对是有着其实际依据的。

“我也感觉这篇文章是上上之文。”

宋明远的这句话算得上是给整件事情,来了一场盖棺定论。

原先痛批徐汉良的那位考官,此时的脸色并不好看。

再次开口:“就如两位大人所说,这篇文章没什么问题,但这篇关于农民造反的文章,则是错漏百出。”

“一旦遇到农民造反的话,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情肯定就是要安抚了,然后禀告朝廷,让朝廷做出定论。”

“可是这篇文章之中,却将矛头直指太祖,居然说我大宋自建立以来便有晚唐之气象,实在是难以入眼。”

听到这些话后,周围众人身体也都微微一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