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旅顺口(1 / 2)

第759章旅顺口

“我来看看操练情况。”李佑对郑鸿逵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李将军有心了。”郑鸿逵笑道,抬手朝着前方一指:“李将军请看,眼下操练已比前些时日强了许多,军士们大部分都已适应,如说远航自然还是不成的,但在海上呆上两三日问题已不大。”

“这都是郑帅之功,如没郑帅哪里会有如此结果,郑帅之能在下佩服。”

“哪里哪里,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事,北人不比南人,本就不习水性,初至海上不习惯也是自然。其实不光是北人,就算是南方未出过海的人也是一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军士就能做到这程度已是惊喜了。”

郑鸿逵这句话是出自内心,他原本以为这样的适应训练要到现在这个程度起码一个月左右,但没想李佑的部下适应能力会这么快,军中除去很少部分人实在是体质缘故外,大部分军士在经过最初的训练后很快就适应了海上,这令郑鸿逵大为惊讶。

哪怕现在这些军士相比他们郑家的水师水手远远不如,可也很不容易了。而且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更是超出他的想象,他根本没想过天下居然有如此强军,先不说战斗力究竟如何,仅仅令行禁止和精神气包括军士的身体素质简直惊人,郑鸿逵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但这样的军队却生平第一次见到。

私下里郑鸿逵不由得感慨怪不得朱慎锥能在山西起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打入京师,并且登上了监国之位。

据说同样的军队朱慎锥手中还有一万多人,再加上相同精锐的骑兵,手里有这么一支强军,以普通明军的实力如何能够抵挡?

“这都是郑帅之功。”李佑感激道,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新军素质强,适应能力强,可就算这样要在这么短时间内练到这个程度最大的功劳还是郑鸿逵,尤其是郑鸿逵在海上的经验帮助良多,此外还有郑鸿逵拿出来的药草之功,没有这些哪里有现在的结果?

两人客气了一番,李佑开口询问郑鸿逵以目前军士的情况是否可以正式渡海作战,郑鸿逵听后不由得朝李佑望去,忍不住问道:“是否朝廷有旨意?令我等迅速出兵?”

“郑帅不必多想,朝廷那边并无旨意来,但辽东战事却依旧胶着,我昨日接到京中消息,似乎内阁和兵部都在催促殿下尽快派兵增援锦州,恐怕这样再拖下去,对殿下那边无法交代……。”

郑鸿逵明白了李佑的意思,自从他入宫见了朱慎锥,并领命担任莱登副总兵统帅水师后到如今已有近月了,这一个月来锦州依旧被围,辽东的明军始终不敢救援,锦州祖大寿几次试图出战打破封锁,却被皇太极生生击退,只能继续守着孤城,以待援军。

而京师中,因为朱慎锥一直在拖延时间,对救援锦州的方案不满意,和内阁、兵部多次讨论都未能确定。时间短暂且也就罢了,可时间一长京中上下未免不会有什么非议。

甚至有传闻说朱慎锥根本不想救锦州,宁愿坐视锦州失陷,祖大寿部被歼也不为动。如此举动分明就是想借建奴之手解决辽军,再加上朱慎锥之前又下旨取消了增派的辽饷和减免了西北几省的赋税,两者结合更让人联想翩翩。

知道真实情况的郑鸿逵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可天下人大多数都不知朱慎锥的真正谋划,更不知道朱慎锥早就做好了渡海作战的准备。现在朱慎锥并没催促郑鸿逵和李佑,而是把主要压力自己承担了起来,但作为臣子却不能不考虑朱慎锥的情况,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再不出兵的话,一旦京师那边谣言四起,对朱慎锥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明白了,李将军不愧是朝廷栋梁,军中支柱,在下惭愧……。”

“不敢,末将只是多想而已,想来监国那边自有打算,但为人臣者,却又不能不这样考虑。”

“是极是极!”郑鸿逵表示赞同,思索了下道:“如今要渡海作战勉强也成,再训练下去数日内也无法达到真正水手的程度,只要军士们能不晕船,能上岸后迅速恢复,渡海问题不大。”

“此外,之前准备的草药让军士们渡海时提前服下,行船时尽量平稳,这样就更能减少些动荡。我观天象,近五日内海上不会有大风浪,渡海较为合适,要不明日修整一日,后日渡海,如何?”

“郑帅可有把握?”

“呵呵,不敢说十成,七八成是有的,这海上变幻莫测,就算我也不能完全保证。”郑鸿逵笑着回答道。

李佑想了想,七八成把握也足够了,这打仗哪来的十成把握,何况还是渡海作战。时间不等人,如再不渡海万一京师有变麻烦就大了,李佑当即一咬牙道:“既然如此就这样安排吧,明日休整一日,后日渡海出战,对了,出战的奏折由末将来写,郑帅附和即可,万一有什么情况,末将来承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