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不管了(1 / 2)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286 字 1个月前

第621章不管了

周安民早就知道了杜勋和吴孟明的打算,怎么可能让他们置身度外?他在严厉调查案情的同时不断给各王府、宗室施压,可表面上又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在山西这么多年,周安民和各王府宗室明面上井水不犯河水,可要说没联系也不可能,毕竟大明宗室虽没实权,却有特权,作为锦衣卫不可能避免和他们的来往。

施压的同时,周安民暗中派人给几个王爷和宗室中的头面人物递话,告知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而且他虽是锦衣卫,可说起来也算是半个宗室,要知道他周安民是娶了宗女的,自己两个儿子身上还有着一半朱家的血脉呢。

这一次完全是皇帝派人来查案,他作为山西锦衣卫的一把手只是配合。而且他早就和杜勋、吴孟明提过,希望这件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偏偏这两人为了立功根本不搭理自己,还直接逼着自己严查。

除了这事外,还有恒通的事呢。恒通这些年已是晋商中的豪商,而且在成立恒通钱庄的时候,朱慎锥就想过把宗室拉拢其中的念头,分了一些股份给晋王府和其他王府。

虽然这些股份不多,也对恒通的经营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钱庄的不断扩大,银票的使用极为方便,作为恒通立足根本的山西,银票已成了许多商人包括大户人家交易的首选,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各王府和宗室。

现在介休范家的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一旦继续追查恒通,恒通一旦倒下那么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这个损失程度包括损失面可是不小,也是所有人无法承受的。

得知周安民暗中递来的消息,各王府、宗室包括地方官员对杜勋和吴孟明是恨得牙痒痒的,尤其是在经过调查后的确证明了周安民所说的一些情况后,更认定了之所以会闹成这样,完全是这两个小人所为。

为了脱罪,这些人一方面恳求周安民不要继续严查,至少帮忙拖延些时间。另一方面发动关系找皇帝求情,同时让京师的官员上书皇帝,为他们说话。

周安民答应了他们,表面上大张旗鼓,可实际上却放缓了调查,给了他们充裕的时间。而等到这些人开始发动,利用宫内宫外包括朝堂的能力给崇祯皇帝施压,以让崇祯皇帝把这件事到此为止的时候,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马上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一时间,朝廷包括宗室内的群起沸腾,各种奏折雪片一般朝他涌来。这些奏折有的是为宗室求情的,有的是指责杜勋和吴孟明办案有着私心,意图扩大化以打击宗室和官员为自己捞取好处。还有的是恳求崇祯皇帝看在同为宗室的份上,哪怕宗室有问题也不至于穷追猛打,毕竟大家都是老朱家的自己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何必给外人看笑话?面对这些情况,原本意图严查严办的崇祯皇帝开始犹豫起来,崇祯皇帝本就是一个刚愎自用性格犹豫的人,一开始有多决断,现在就有多迟疑,一时间也不知道是继续还是高举轻放的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在山西的周安民又一次发动了,他借着严查的名义暗中摆了吴孟明的人一道,居然吓得西河郡王一系的镇国将军重病不起,几日后不治而亡。这件事顿时激起了山西各宗室的人人自危和愤慨,得知消息后崇祯皇帝为避免激化矛盾,只能把此案叫停,并且下旨让杜勋和吴孟明立即返京。

旨意传到山西,杜勋和吴孟明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到了这时候,他们再察觉不到是周安民算计了他们就白吃这么多年的米了。

终日打雁,反叫雁啄了眼。一口闷气憋在心中却不知道往哪里撒,实在是难受的很。

“这个周安民,居然给老子来这么一招?好!好!好!”吴孟明气急而笑,相比他,反而杜勋要冷静的多,也更为沉稳。

看了一眼吴孟明,杜勋暗暗摇头,他认为这种事说起来也不能怪周安民,毕竟是你吴孟明先算计的对方,但没想反而被对方算计了,这又能怪的了谁呢?而且说起来周安民还是吴孟明的救命恩人,你吴孟明不报恩反而如此算计周安民,周安民知道后不挖坑把你给埋了就算不错了。现在事闹到这种程度,查肯定是查不下去了,崇祯皇帝在京师已经喊停,并下旨让他们回京,等到了京师后,吴孟明肯定没好果子吃。

杜勋不是官员,只是太监,太监是皇帝的家奴,自然以皇帝的想法为主。主子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至于其他根本不用多想。而且这一次来山西虽是自己为主,可做事的却是锦衣卫,吴孟明作为锦衣卫同知,不管如何责任肯定是跑不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