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吴孟明的目的(1 / 2)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289 字 1个月前

第619章吴孟明的目的

附和杜勋几句,吴孟明道:“出京之时只以为是恒通一事,谁想山西的水居然如此之深,现在不仅是恒通,还牵扯出了介休范家,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范家在山西这些多年所作所为京师那边却没得到半点消息,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呀。”

杜勋微一皱眉:“以吴大人所见,周安民早就知道介休范家的事?”

吴孟明正色道:“公公久在大内,对于地方有所不知也是自然的。他周安民在山西执掌锦衣卫千户所多年,整个山西都在他的监控之下。介休范家在山西可不是小门小户,又同地方官府勾结颇深,周安民要说半点不知,公公可信?”

杜勋微微颔首,吴孟明说的有理,作为山西锦衣卫一把手的周安民本就有监察之职,而且锦衣卫不仅监察官员,千户所还有监察地方的职权,介休范家是晋商中的大商家,可这些年来却从未听闻山西锦衣卫有关于此事的上报,由此可见周安民一个失职是逃不了的。

而且杜勋还想到了其他问题,就是为什么周安民会在这种时候突然就拿出关于介休范家的证据来,先不说证据的真实性与否,仅仅从时间来判断也太过巧合了。

有关恒通的事刚传出,恒通的大掌柜亢有福就不知所踪了,而当他们前脚来到太原,后脚周安民就拿出了指向介休范家的证据,这么多巧合实在有些蹊跷。

杜勋能做到十二监总管太监的地位,自然不是能被好糊弄的,再联想到出京时对恒通的了解,杜勋甚至想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周安民故意拿介休范家的事来转移目标,意图为恒通脱罪。

周安民为什么会这么做?杜勋觉得周安民极有可能和恒通包括亢有福有所牵连,要知道在天启年间,魏忠贤在天启的许可下在山西同蒙古开设互市贸易,当年周安民就是互贸的主导人,而那时候恒通作为具体实施方配合朝廷包括锦衣卫进行互贸,两者之间没有来往根本就不可能。

从恒通的发家史来看,恰恰也是那个时间段恒通快速发展起来,最终成为山西包括整个大明的豪商之一,周安民既然和恒通有这么一层关系,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借用介休范家的事来替恒通说话,甚至脱罪是有极大可能的。

想到这,杜勋看了一眼吴孟明,悠悠问道:“除去这些,周安民就没和吴大人说些其他?”

吴孟明伸手入怀掏出周安民给他的银票递了过去:“公公请看,这些是周安民刚才给下官的,说是从恒通那边查抄的赃物,让下官交于公公处置。”

接过银票,杜勋翻看了一下顿时摇头笑了起来,这些银票数额可是不小呀,足足有几千两之巨,由此可见更能证明周安民和恒通有所瓜葛,要不然也不会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

而且周安民说这些是赃物,交由他来处置,这种话的意思也很明确,说白了就是行贿。

如此简单的手段杜勋假如还看不明白,也在宫中就白混这么多年了,此外还有一点让杜勋更简单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周安民拿出的只是银票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纹银,这就说明了另一点,是借这个办法来告诉杜勋包括吴孟明一件事,就是银票虽好,但却建立在恒通无事的情况下,一旦恒通倒了,这些银票就成了一张废纸,到时候用来擦屁股都嫌硬呢。

把银票放在一旁,杜勋问吴孟明:“吴大人久在锦衣卫,查案一事的能耐自然是咱家不能比的,依吴大人来看,此案如何查更妥当些?”

“出京之时陛下有过交代,此来山西当以公公为首……。”

不等他说完,杜勋摆手道:“吴大人不必过谦,你我奉皇命来此,咱家自要仰仗吴大人才是,何谈这些呢?”

“既然如此,下官就直说了?”吴孟明拱手道,见杜勋点头,他开口说道:“下官以为此案牵扯恐是不小,恒通一事虽是空穴来风,但未必无因,以下官的判断来看,虽有夸大嫌疑,但恐怕确有此事。”

杜勋眯起双眼,看着吴孟明,吴孟明解释道:“下官以为不管是恒通还是介休范家,都是一丘之貉,这屁股下全不干净,说他们私下勾结官员,暗中走私,甚至蓄养私兵,下官觉得均是事实。”

“只不过恒通的背后是蒙古人,介休范家的背后是辽东建奴罢了。而且这两家在山西根深蒂固,关系更是盘根错节,除去地方官员外,宗室这边也逃脱不了嫌疑,甚至九边那边恐怕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