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皇太极(1 / 2)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286 字 2个月前

第387章皇太极

等袁崇煜回到宁远,把皇太极的意思告诉了袁崇焕,又带袁崇焕去看了皇太极的“诚意”后,袁崇焕心里也很是高兴。

别看袁崇焕一直吹牛说自己比孙承宗还厉害,对付后金不费吹灰之力,可真正坐上辽东经略后的他反而开始有些心虚了。

之前他只不过是兵备道,宁远之战后才担任的辽东巡抚。一直以来,袁崇焕都是在孙承宗手下干活,负责的也之事宁远的防务。

打工和做老板是完全不一样的,十个打工人眼里九个觉得自己老板是傻X,根本比不上自己,老板这个位置自己来坐一定比老板干的更好,自己只是运气差些罢了,要论能力远比老板来得强。

袁崇焕就是这个心态,他一直觉得凭着自己的本事别说辽东经略了,就算坐上当初孙承宗的蓟辽督师都是没问题的。可当他真正从一个打工人变成老板,开始掌握更大的权利时,所处的位置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使得袁崇焕突然发现当老板并非那么容易。

现在的袁崇焕已经是辽东经略了,整个辽东他是一把手,到了这位置,他不再仅仅负责宁远一处的防务,而是要考虑全局。

真坐上这位置才发现事不是那么好做,自己知道自己,袁崇焕细思之下觉得自己吹出去的牛要实现没那么容易,可问题这牛已经吹出去了,总得有个交代吧?想来想去正好天启皇帝给他升官的同时也带了话,袁崇焕灵机一动就有了和后金和谈的想法,只要后金同意和谈,重新尊大明为主,那么辽东的战事就可以用这个方式结束,到时候大明名义上就是后金的主子,后金成为大明的藩国,这样一来就不用继续打仗,双方也能实现和平。

如果能达成和谈,放弃辽东给后金也是值得的,毕竟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大明再强也有些吃不消,其他的不说仅仅每年巨额的军费支持就已经超过正常财政收入了,如果不是魏忠贤搞钱的本事无人能比,恐怕辽东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派弟弟袁崇煜去沈阳,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皇太极,而现在皇太极给自己的回复让袁崇焕高兴不已。看着皇太极送给自己的厚礼,袁崇焕心中更坚定了当初的看法,他觉得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同,这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人,大明和后金的和谈成功可能性很大,一旦谈成了,摆在自己面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就此,袁崇焕写了奏折,向天启皇帝表示后金新汗皇太极有意和大明和谈。当然这奏折中袁崇焕可不会告诉天启皇帝所谓的和谈是他先提出来的,把请求和谈的建议说成了皇太极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要和谈,理由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努尔哈赤已死,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不同,是一个爱好和平共处的大汗,这么多年双方不断战争,各自的损失也很大,以前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和谈自然没有基础,可现在努尔哈赤已经死了,皇太极打算和谈是很正常的。

消息传到京师后,天启皇帝看了袁崇焕的奏折倒也有些心动,虽然他内心中是想彻底解决掉后金的,但以目前大明的军事力量,在辽东彻底打败后金还是有点不切实际。

哪怕继续沿用当年孙承宗以守为攻,不断封锁的政策,可真要把后金围死困死,不战屈人之兵,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期间还不能有半点意外,一旦后金破罐破摔,不惜一切代价撕破大明防线的话,这个战略部署就根本再不起作用。

之前努尔哈赤活着,双方自然是死敌,可现在努尔哈赤已经死了,担任新汗的是皇太极就不同了。从袁崇焕送来的奏折里似乎这个皇太极和老奴有些不一样,并没有努尔哈赤那种强烈的攻击性,另外皇太极这个人天启也听说过一二,据说皇太极好儒学,仰慕大明文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就连身边的人中汉人也不少,而且还爱读中原的书籍,颇有文采,这样一个新汗从意识形态上亲近大明也是很正常的。

就此,天启皇帝考虑之后就同意了袁崇焕的建议,并给了他和皇太极谈判的权利。

等消息传回宁远,再从宁远传到沈阳后,得知大明那边态度的皇太极哈哈大笑,他没想到大明居然这么好骗,自己随便糊弄几下,大明的君臣居然信了。

皇太极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大明真正和平,从后金建立一刻起,后金和大明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更何况,从萨尔浒之战到觉华岛一战,大明在后金手上损失了多少军民数都数不过来,双方的仇恨已到了骨子里,怎么可能说把手言欢就把手言欢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