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断后(2 / 2)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218 字 3个月前

之前因为内喀尔喀的炒花部再加上科尔沁部的背叛,让林丹汗恼怒异常,可接连两次出兵都没起到效果,非但没能解决掉这两部,还因为两部和后金的勾结中遭受了一定损失。

两次战争没有结果,志大才疏的林丹汗发誓要彻底平定两部,让所有草原的蒙古人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可还没等林丹汗继续向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出手,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突然背弃他投靠了后金建奴,更让林丹汗气得七孔冒烟。

接着乌珠穆沁部翁衮都喇尔子多尔济车臣济农与其叔之子塞棱额尔德尼台吉也因与林丹汗不和,率部投奔了漠北外喀尔喀。苏尼特部素塞巴图噜济农、浩齐特部策凌伊尔登、阿巴噶部都思噶尔札萨克图济农各率所部,也投奔了漠北……。

接连不断的打击,使得蒙古本部人心惶惶,林丹汗这个大汗之位也有些不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给这些背叛自己的各部狠狠教训,林丹汗执意要再一次聚兵,这一次他不准备向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出手,而是要打漠北蒙古,也就是外喀尔喀部。

虽说林丹汗此举实际上并不妥,作为草原的共主在这种情况下妄动刀兵并不是好的选择,而且这些人背叛林丹汗的原因虽然林林种种,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宗教问题,可最大的问题是林丹汗这些年倒行逆施四处竖敌,而且从政治和军事上不断失误的缘故。

如果换成朱慎锥,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是先稳住内部,避免类似的情况再一次发生。然后拉一派打一派,再借用大明的力量作为盟友,直接联合大明朝后金下手。

只要帮大明解决了后金问题,无论内外喀尔喀还是科尔沁就失去了最强大的助力,再通过联姻、拉拢、分化等各个手段,加强蒙古本部对各草原的影响力,从而由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林丹汗根本就没这么干,他从来没考虑过这些,这些年来林丹汗一直都是想用武力来进行压制而从不考虑政治问题,再加上他刚愎自用又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不顾各部的实际情况连年征战,使得草原各部叫苦不迭。

如果林丹汗发起的战争胜利的话还好些,可偏偏连年战争又败多胜少,蒙古人又不傻,一次两次跟着你大汗打仗还行,可回回如此,自己损失巨大又捞不到半点好处,怎能不会有其他想法?这一次林丹汗出兵外喀尔喀,阿失帖木儿是不看好的,从内心来说他也是拒绝的。上次朱慎锥在草原的时候,两人私下就聊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可惜阿失帖木儿不是朱慎锥,作为蒙古本部部落首领,又是林丹汗的直系下属,他无法违背大汗的命令,除非阿失帖木儿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叛心,直接脱离林丹汗远走他方,或者直接归附大明,但这个选择对于部落来说又不可能,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无奈之下阿失帖木儿只能尊从林丹汗的命令出兵,这一次出兵和前几次一样,依旧由哈丹巴特尔领兵。按照阿失帖木儿的想法,最多也就是和上几次出兵那样无功而返,到时候战争结束直接把人拉回来,也算是给林丹汗一个交代罢了。

但谁都没想到这次出兵却出了事,林丹汗这一次打的是漠北蒙古,而漠北蒙古的地盘可不小,再加上漠北和漠南蒙古不同,环境远比漠南恶劣的多,不仅地形复杂,还有大片的沙漠地带,在这种地方作战难度极大。

而且战争一开始,漠北方面就避开了和林丹汗正面交战,依靠地形优势牵着林丹汗大军鼻子走打起了游击。这种战术让意图以决战彻底解决漠北问题的林丹汗面很不习惯,从开始起足足大半个月,除了双方小规模的交战外,林丹汗的大军连对方的主力在哪里都没摸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末很快就过去,当秋天到来后,漠北的天气一夜间就冷了下来。按理说这时候林丹汗应该退兵了,因为再拖下去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可憋着一口恶气的林丹汗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没有下达退兵的命令,在他看来天气带来的影响是双方的,要论军力是自己这边更强,只要抓紧时间抓到对方主力位置,一战而定拿下,一切问题就能解决。

由于林丹汗的这个错误决策,使得蒙古本部的部队开始陷入了困境,当短暂的秋天过去,冬季开始来临,第一场鹅毛的大雪下来后,这仗根本就没办法打了。

不服输的林丹汗依旧硬挺了十来天,这才无奈下令撤军。可这时候撤军哪里这么容易?随着冬天到来,撤军变得困难得多,而且漠北蒙古各部落也看到了进攻的机会,原本躲着林丹汗的那些部落骑兵一个个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开始尾随林丹汗的大军不断骚扰。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丹汗的撤军速度根本就提不起来,撤军大半个月还没能把部队撤回察哈尔本土,这时候林丹汗也发急了,这天越来越冷,自己这边的补给也不足,再加上大军行军速度缓慢,又没携带足够的过冬物资,如果不马上撤回去弄不好就全军覆没。

林丹汗绝对不会看着自己的本部力量受损,一旦没了本部掌握的军力,那么他这个大汗就彻底坐到头了。为了摆脱困境,林丹汗做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就是用其他部落的部队作为断后,掩护他本部主力撤退,而哈丹巴特尔不巧就成了牺牲品,成了断后的一员。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