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赵祯:朕觉得给仕林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2 / 2)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308 字 7个月前

杨怀敏越说,脸色变得越阴沉,最后更是咬牙切齿地道:“这些文臣,欺我等太甚!”

与前唐的太监相比,宋朝太监的权力本就大降,但原本再怎么说,还有皇城司,还能外出监军,耀武扬威。

现在可好,机宜司的成立,让皇城司权力骤降,现在对西夏的战略里,更有一条令他们惶恐。

那是御史中丞晏殊首先提出,后来又在《定边十策》里面落实的,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

官家的阵图不授予倒也罢了,真要罢了内臣监兵,可就断了一条内侍的晋升之路。

正如文臣外放知州,积攒功绩后,回朝更能得到重用,内官外放监军,亦是天子信任的体现,如果能好好贯彻天子的意图,回宫后自然能水涨船高,不然只在禁中苦熬,那晋升就太过漫长了。

同时这还是一条获罪后重回中枢之路,历史上任守忠由于极力巴结刘娥,在刘娥驾崩,仁宗正式掌权后,就把这個内官贬出去,但他却靠着监军得力,重新回宫,讨好仁宗,后来仁宗驾崩后,转而巴结曹太后,又舍弃曹太后投靠英宗,在各个掌权者中挑拨离间,反复横跳,最后前朝的宰执们看不下去了,司马光、韩琦、欧阳修、赵概联手,直接越过英宗,将任守忠彻底贬谪,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现在任守忠没有那等权势,却同样要为自己考虑,没有谁愿意外出之路都被堵死,一辈子只能在宫墙之内小心翼翼地侍奉各个主子,所以皇城司被夺权他忍了,但监军被裁撤,就实在忍不了!

至于罢内臣监兵,是为国家大局,为前线战事考虑?

他一个没了根的宦官,理会那些作甚!

眼见杨怀敏的怒火同样达到顶峰,任守忠开始添柴:“杨都知,此事还要从长计议,机宜司背后站着狄三元,此番《定边十策》也是狄三元所献,那位可是深受圣人和官家的信任,你千万不能跟狄三元对着干啊!”

杨怀敏怒了:“咱家没想跟他对着干,是他不放过咱家呐!江德明、阎文应,可都是这位入了京后的事情吧,现在是不是要轮到咱俩了?”

任守忠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想要敬而远之,但现在远不了了,就希望别人上:“那杨都知准备怎么办?”

杨怀敏能被太后选中,执掌入内内侍省大权,也不会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冷冷地道:“伱应该说,我们准备怎么办?到这份上了,阁下还想置身事外?”

“当然不会!”

任守忠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件,推了过去。

杨怀敏接过信件,打开扫了一遍,眉头扬起:“原来任都知早有准备,有了外臣出面,我们再在太后耳边吹吹风,让他们去和那位三元魁首斗去!”

“正该如此!”

任守忠清苦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举起茶杯,称呼表字:“敬嘉溢兄!”

杨怀敏呵呵一笑,也以茶代酒:“敬稷臣兄!”

“干!”

……

“任守忠与杨怀敏私下密谈了近半个时辰?”

就在前后两省的都知,敲定了同盟,准备开始行动之际,官家的寝宫外,张茂则站定,听着亲信的禀告。

他年纪固然小,但作为从小服侍官家长大的内侍,任谁都知道,只待官家亲政,张茂则必然能上位掌权。

于是乎,在大内总管一分为二,大伙儿跟着站队,却有些既不愿意选任守忠,又不想跟着杨怀敏的,干脆朝着张茂则靠拢过去。

张茂则也没有胆怯地将他们拒之门外,反倒平静地予以接纳,加以安排,很快宫内的大小事宜也瞒不过他。

但张茂则并未为了一己之私,而是时不时地说给官家听,事无巨细,原原本本地禀明。

此时亦是如此,在确定完消息无误后,张茂则就走入寝宫,来到正在看书的赵祯身侧,低声道:“官家,方才任都知和杨都知,在外省偏殿密会,屏退了其余宫人,不知谈论了什么……”

“不知谈论了什么?能让两位都知密会,近来还有何等大事?”

赵祯放下书卷,目光中闪动着怒意:“看来不让内臣监军,果然是有道理的,怪不得先生和仕林不约而同地强调这点,从江德明到阎文应,再看任守忠和杨怀敏,皆是这般偏私妄念,上了前线,岂不是要误了大局?”

张茂则低垂着头,不作任何评价。

宫内事宜,他只负责禀告,一切判断自然交给这位跟着太后学习之下,越来越成熟的官家即可。

而赵祯一语道破两位大内总管的心思后,仔细想了想,又不禁发出感慨:“敢动这份心思,说明比起仕林为国朝所做的诸多功绩,朕予他的支持还不够大啊!得多做些事情,方能震慑小人之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