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为何如此憔悴?”喻安性连忙询问。
周汝登拿着《语文》教材,开口便极力推荐道:“中卿,这本《语文》真是世上前所未见的好教材,以后天下开蒙之学子有福了。”
“这是什么书?”喻安性不明所以。
“这便是王建阳的新作《语文》,专门是一本开蒙之书,”周汝登赞叹之色溢于言表,“此书的内容深入浅出,选材精当,编排的更是出彩,蒙童用此书学习认字,只怕真能在一年半载之内便学会认字。”
“原来是建阳先生之佳作。”喻安性笑道,“早听闻那福建王建阳是个奇才,我也喜欢看他的书,既然先生说此书是一等一的蒙书,想来定是好的。”
“何止是好,天下一流!”
不仅是周汝登,在整个江南只要是教过馆的读书人看到《语文》一书,那惊艳的感受几乎都是一样。
这书实在太好用了,用来教学生识字,比起以前的方法,不知要省多少力气。
在这些读书人的大力推荐之下,江南百姓不久之后也认了这本书,以至于更多的私塾先生都只能拿来《语文》仔细学习。
因为江南百姓送孩子到蒙馆去学识字,第一句话就是问先生用不用《语文》教材,如果不了解《语文》、不会官话拼音,还怎么开私塾?
为了提高识字率,王文龙早就放出了三本教材的版权,许多作坊见《语文》卖的这么好都来跟风印刷。
开蒙教材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以至于短短五年之后,这本《语文》居然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样因为印刷数量太多售价直接打到了市面上最低一档,在同样的印刷品中也就比黄历卖的贵一些而已。
不光是蒙童和教书先生争相阅读,这书还直接启发了本时空教材的编写思想。
以前的大明根本就没有教材这一概念,全天下的书院都用着同样的三百千加上四书五经。考童生考秀才对着的是这几本书,考到进士对着的也是这几本书,学生能把四书五经理解到什么程度,一部分看悟性,另一部分基本上要靠能不能碰到一个好先生。
而王文龙的《语文》《数学》《自然》三部著作出版之后,大明的读书人终于才意识到:教材和哲学书是不同的东西。
开始有人学习王文龙的写作方法,将教学内容按课时和知识点独立编出来。
至万历末年,《语文》已经在全天下普及,并且启发了一大批类似的教材,连程文墨卷的编写体例都改变了。
教材质量的提升直接带来的是教育效率的提升,江南百姓的识字率以一种缓慢但显著的方式迅速攀升,一代人内就会带来显著影响。
而王文龙的《衡山书斋三部》被认为是这一教材启蒙运动的发轫之作。凭这三本书,王文龙就已经成为明代文化史上地位无法撼动的伟大教育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