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即将到来的小冰期(2 / 2)

徐学聚交待完工作就离开,王文龙想着先找个编辑来帮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志谟,这位仁兄见识广博各种乱七八糟的书没少编,现在放在他的作坊里头实在有些屈才,招来做报纸编辑肯定不错。

李鼎经此一事大为灰心,让他都不太想再去帮徐学聚推广红薯了。

等到鲜汤烧开,妇女便又从一旁的锅中捞出一粒粒番薯丸,下到锅中烧滚。

不一会儿三碗热腾腾的番薯丸就端到了王文龙陈经纶和李鼎面前。

他又想到商业情报可以去找李国助,只要问清他们在哪些港口需要什么货物,既是帮他们筹备货物,同时也有利于小商人寻找销路。

整个亚洲的春天都会推迟出现。

报纸的主要要求就是传播迅速成本低廉,有了油印技术后可以直接用最便宜的毛边纸,反正油墨也不会洇开。

那女子高兴说道:“我们也不会做,只怕不合老爷口味。”

“是要大力推广呀。”王文龙点头说。

而更让王文龙紧张的是他知道南美火山大喷发还只是这场气候变迁的开端而已。

“哎,老爷好和气呦。”女子在围裙上擦擦手笑着便去了。

福清县,江阴。

李鼎说道:“贫道从贡川请来的道友也被打了一拳,今天就上船回闽西去了,你说这事,贫道……贫道实在是做不得了……”

他夹起一粒番薯丸放入口中咀嚼,只觉丸子清甜弹牙,里面还包了蔬菜和紫菜碎做成的馅料,虽然不舍得放油,但是口感也算丰富。

“这群混蛋!”王文龙听了大怒,直接道:“仙公哪天还有仙薯公的祭祀?我去同藩台大人要一封手书,我带人跟着仙公一起去,看他们谁敢闹事。”

王文龙一笑,突然有种给单位办三产的即视感。

王文龙和李鼎连忙道谢。

特别是对福清这样的地方,红薯一季收可抵半年粮,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这边刚刚落笔李鼎就推门进来,一脸气愤的说道:“建阳,你这些新作物实在是难推行的很,我实在有些爱莫能助了,不如还是回去念经……”

不出意外,几个月后福建百姓会突然发现天上开始掉灰尘。

徐学聚拿到王文龙递给他的“报纸”之后先是有些不适应,但是经王文龙介绍之后,倒也觉得这种印刷方式颇有道理。

王文龙现在大小也是徐学聚手下的幕僚,催动几个衙役跟着自己出去作威作福的本事还是有的,好不容易请了李鼎来帮忙,怎么可能让他这样受委屈而去?

陈经纶一家就是福州长乐人,与福清没隔着多少路,几年前他和父亲在金学曾支持之下推广番薯,福清县江阴一带就是推广成功的试点地区之一,陈经纶对此地风俗真是如数家珍。

徐学聚让王文龙赶快着手准备开始招人以后,如果报纸的销量好的话甚至布政使司衙门可以继续投钱,扩大印刷规模。

那农家妇女不善言辞,脸上挂着朴实笑容道:“几位老爷请用饭。”

更要命的是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反射掉大量的太阳辐射,全球的气温将由此迎来骤降。

那些百姓受阻挠之后也不敢再种红薯,已经按原来方法,在不适宜种稻的土地上勉强种植水稻。

接下来的五十年,寒冷将成为世界的主基调。

陈经纶笑着说:“番薯不挑地,挖个坑埋下去,等成熟再挖出来就是了,实在是懒汉粮,本地百姓也不是愿意偷懒,只是过去实在没地种,现在种了番薯家家户户施肥的可勤了呢,种出的番薯又大又甜。”

陈经纶介绍说道:“本地稻米产量实在太低,别处只拿番薯煮粥做饭,本地百姓却是将番薯当做米面一般,拿它做面擀饼,这番薯丸也是本地百姓想出来的吃法。红色丸子是拿红薯做的,较为弹牙,白色的丸子用的是白薯,口感较粉面,两位试试合不合口味。”

越想越有门路,王文龙摊开纸就开始写《旬报》创刊号的策划书。

全球的农作物将会大规模死亡,在欧洲,常年可以通航的泰晤士河变得每年冰封,冬季温暖的南欧威尼斯海面上都出现浮冰,俄罗斯地区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会因为气候异常和粮食短缺而死亡。

福清县最富饶的地方是龙江两岸,那里有大片良田,种水稻也可保衣食充足,但是离开江岸大片地方就不再适合种稻,多年前逃荒到此地的居民加上卫所百姓聚集在山间小片平地上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北方的百姓会渐渐发现到农历三四月份才出现春天,然后飞快入秋。

三伏天从过去的四十几天变成三十天,到崇祯年间的极端情况变成只剩十天。

站在万历二十八年的起点,小冰期即将到来,早一年推行新作物都能救活很多的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