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旧人将去(2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3065 字 7个月前

想要清楚这些,就必须整顿好吏治,所以朱高煦才会做第一个大规模派遣流吏的人。

本土豪强士绅走出的胥吏,即便被百姓弹劾,他也能依仗自己在本地的实力对百姓进行报复。

可流吏不行,流吏的权力都在他身上的那层皮上。

只要这层皮被扒下来,曾经他引以为傲的各种人脉都会坍塌。

旁人也不会为了他一个平头百姓去报复另一个平头百姓,除非他出的价钱更高。

“新政的事情我不会改,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的事情我也不会做。”

朱高煦给出了夏原吉答案,夏原吉闻言欲言又止。

在旁人看来,他只是朱高煦手中的棋子,但他十分清楚,旁人这么看,是因为朱高煦把自己保护的很好。

不止是他,就连黄福、亦失哈也是如此。

朱高煦麾下文臣中,稍微露出锋芒的便只有率领新政派站在庙堂的孙铖。

“半月前,黔国公和曹国公已经开始对广西土司改土归流。”

“大藤峡和地方上一时间冒出的叛军不下十万,但以他们俩的手段,想降服这里并不困难。”

“我现在在意的,唯有钱粮之事。”

朱高煦一直没有轻视李景隆,虽然他打不过朱棣,甚至被朱棣压着打,但他也仅仅是打不过朱棣他们几个罢了。

朱元璋临终前留下的四个统帅分别是朱棣、宋晟、沐春、李景隆。

李景隆打不过前面三个,但打其它人就是手拿把掐,这点从他过去十几年在广西平定土司的功绩就能看出。

广西土司实力并不弱于贵州土司,毕竟从南宋开始,安南就一直在广西扶持土司,因此当地土司实力也算深厚。

之所以现在才能拉出十万兵马,主要原因就是杨文、李景隆、盛庸的多重打击。

在朱高煦看来,以当下的速度,最多三个月,就能结束叛乱,唯有大藤峡的瑶苗叛乱比较难以收拾。

这地方在历史上闹了二百五十余年,直到天启年间才被彻底镇压汉化。

对于这块地方,朱高煦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所需要的兵力也不多。

只需要让盛庸领两卫兵马日常巡查,打击当地盗寇,用不了十年就能把当地苗瑶给彻底镇压,不敢再造次。

只是这么一来,大明每年就需要在当地固定一笔开支了。

朱高煦提前与夏原吉商量,意思就是让他回去和郭资讨论讨论。

“钱粮之事倒也不用担心,舰队两次下西洋带回的香料,至今还未处理完全。”

“以每年处理五百吨来算,起码需要三年才能处理干净,每年能收获二百万贯。”

夏原吉汇报了香料的事情,朱高煦闻言也颔首,对于夏原吉主管吏部,兼管户部的结果十分放心。

他正准备说什么,却见殿门的班值太监突然走了出去,片刻后走回来,脸色有些犹豫。

他朝自己这边走来,并在见到自己注视他后,走入偏殿内跪下。

“殿下,泾国公府传来消息,泾国公刚才薨逝了……”

话才说出,朱高煦便突然起身,脑中闪过了陈亨的那张脸庞。

靖难之后,陈亨就常年闭门不出,只有他的长子陈恭、次子陈忠,以及幼子陈懋还时不时出现在朱高煦案头的奏疏中。

当下,这三兄弟一个在西北、一个在北方,一个在西南,仅有子嗣在陈亨膝下尽孝。

恍惚中,朱高煦反应了过来,却也极快镇定道:“召都督陈恭、都指挥使陈忠、都督陈懋回京守孝。”

“这……”听到朱高煦的话,守在一旁同受震撼的亦失哈迅速反应过来,连忙开口道:“殿下,陈忠还在广西的战场上。”

“西南有黔国公他们在,不会出什么事,调陈忠北上,另外把陈亨的消息传去北平给陈懋时,也给父亲送去消息。”

朱高煦解释过后,亦失哈便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按照他说的去做事。

夏原吉见气氛不对,也起身作揖:“臣告退。”

“嗯,你先回去吧。”朱高煦现在满脑子都是曾经在大宁城演戏的那个小老头。

他与陈亨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如果没有他交出大宁兵马,自己也不会靖难如此顺利。

只可惜,陈亨不想夹在自己父子之间做选择,所以才在靖难后选择归养府中。

“殿下,您也不用太难过,泾国公毕竟已经八十了。”

亦失哈见朱高煦还有些难过,不免安慰起他来,朱高煦闻言也稍微振作了些。

确实,如果不是他的话,陈亨估计会和历史上一样,在靖难第二年就因为伤势过重而病逝。

自己的出现,让他比历史上多活了十二年,但……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叹的不仅仅是陈亨,而是在叹洪武一朝的老将已经开始逐渐退场了。

从郭英到宋晟,再到现在的陈亨,这些老将一个个凋零,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朱高煦两世为人,说起心理年纪,也差不多快五十了。

到了这个心理年纪,能令他害怕的,除了寿命,便再无其他。

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做,因此对于死亡十分畏惧。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身旁的亦失哈,只见亦失哈的两鬓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居然已经开始泛白了。

“你才四十四岁,怎么就开始变老了?”

朱高煦瞧着亦失哈,忍不住说出这句话。

亦失哈也察觉到自家殿下的目光,摸了摸自己的鬓角,不免笑道:“只是头发花白,如何称得上老?”

“若是有朝一日殿下也亲征,那奴婢依旧与当年一样,与殿下上马杀敌。”

亦失哈不服老,或者说他本来就不觉得自己老。

瞧见他这样,朱高煦也稍稍安心几分,随后叹气道:“泾国公的事情,先看看父亲是什么态度吧。”

“是……”亦失哈没有反驳,毕竟陈亨在燕府与渤海两派中比较特殊,他是因为朱棣才选择帮朱高煦,但同时又与渤海诸将十分密切,所以对于他归养,燕府和渤海都没有什么意见。

主仆二人对话结束,泾国公陈亨去世的消息也开始传开。

北方,朱棣得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初九了。

“陈亨……也走了吗……”

站在北京紫禁城的宫道上,朱棣手里拿着南边亦失哈代笔写下的书信,黯然失神。

站在他一旁的王彦也有些难受,鼻头酸着回过头去,擦拭了眼角后才回头振作道:

“殿下的意思,是询问陛下您准备如何处理泾国公薨逝后的安排。”

“……”朱棣沉默片刻,随后才叹气道:“追封泾国公陈亨为全宁王,赐谥号襄敏,其长子陈恭袭爵,朝廷辍朝一日。”

朱棣将自己的安排全部说出,王彦也连忙与人记下,将旨意发还了南京。

瞧着王彦做完这一切,朱棣沉默着在空荡荡的北京紫禁城中走动。

由于尚未迁都,北京依旧是行在,因此紫禁城内的奴婢除了之前调来的八百人,便只有朱棣身边的四百多人。

一千二百人放在比历史上还要大的北京紫禁城里,不管怎么看,都显得空荡荡的。

这样的空旷,让朱棣的沉默加重了几分。

王彦清楚朱棣性格,知道他在伤感,便没有打扰,只是默默跟在身后。

直到日渐西斜,王彦才开口道:“陛下,纪纲已经押送解缙至德州,十日后便能抵达京城,您看……”

他想询问朱棣是否要亲自审问,可朱棣却摇头道:“三司会审,然后将他收押诏狱,或者……”

朱棣顿了顿,片刻后又道:“或者你问问老二那边,他想要解缙这条命很久了。”

显然,对于解缙的性命,朱棣已经不在意了。

王彦见状作揖应下,朱棣也询问起他:“张玉、孟善、丘福、火真他们几人身体如何?”

不同于朱高煦的渤海诸将,朱棣麾下燕府派和洪武年间老臣年纪差不多,平均年纪五十多。

燕府的青壮派里,也只有张辅、孟瑛两个可以挑大梁,前者三十七,后者二十九。

除了这两个人,其它的燕府二代基本也就是千户官、指挥使的水平罢了,连几个将兵上万的都找不出来。

兴许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朱棣才会询问自己旧部的身体如何。

只是对于他的询问,王彦却面色有些犹豫,最后才说道:“张玉和孟善他们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丘福与火真他们北征返回后,也先后开始生病,看样子再上不得战场了。”

“都老了啊……”朱棣感叹着,同时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不由询问王彦:“我有白头发没?”

“陛下没有什么白头发,至少比奴婢的要少。”

王彦如实交代,朱棣并没有什么白头发,虽然已经五十三岁,但看上去顶多四十五六。

“俺也老了。”

朱棣这话意有所指,王彦不敢答话,朱棣也不追问,而是背负双手,向着乾清宫走去,背影越来越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