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1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3600 字 7个月前

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

“嫂嫂与弟妹放心,我稍许会与殿下……”

“殿下千岁——”

前寝宫中,当朱高煦走进宫中的时候,刚好看到了坐在一起聊天的郭琰与张氏,还有一个坐在一旁,看模样才十五六岁的宫装少女。

“殿下……”

见朱高煦突然出现,三人都被吓了一跳,纷纷起身行礼。

“嫂嫂与弟妹来了?”

朱高煦笑着作揖回礼,随后走上前去入座,并示意道:“我刚才进来听说你们有事情与我说,不知是什么事情?”

他好奇看向几人,脸上笑意正浓,毕竟刚从武英殿回来,瞧了老头的表演,心里止不住的想笑。

“是这样的……”

郭琰见朱高煦询问,也带着张氏和同样叫朱高煦殿下的少女坐下。

“嫂嫂说云南布政使司那边说钱粮都供给下面了,因此汉王府的修建也怠慢了下来,所以想来与您说说。”

“您刚才去了武英殿,因此便错过了,但现在您回来了,便当着面把这事与您说了。”

“这件事啊。”朱高煦听后倒没有生气,毕竟现在云南迁徙了数十万建文佞臣过去,云南布政使司拿不出多余的钱粮也正常。

何况为了平定安南,云南布政使司和云南都司都开始储备军粮,以此防止大军南征时粮草中断,所以可以理解。

“东宫这边的支出是多少?”

朱高煦询问郭琰,郭琰闻言也开诚布公:“母亲给拨了十五万贯和二十万石,不过也用不了那么多。”

郭琰很了解朱高煦,在吉林时他就经常从王府里调拨钱粮去补贴吉林百姓,而今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也是一个路数。

“这样吧。”听到东宫开支每年居然拨给那么多,朱高煦也爽快道:

“我从东宫拨五万贯去云南布政使司,让他们加快汉王府的修建,也趁机可以扩大些建造,以免日后子嗣满堂住起来太小。”

“这怎么使得?”张氏被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要行礼,朱高煦却笑着制止道:

“我与太子妃在东宫吃食不多,宫人也被调去了内廷,花费不算太高,五万贯调走也算落到实处了,权当是我给嫂嫂和哥哥成婚时的礼单了。”

“这……这……”张氏看向了郭琰,郭琰也笑道:“既然殿下开了口,嫂嫂再回绝就不好了。”

“那我先替我们家那位谢过殿下了。”张氏很清楚朱高炽的存在有多碍眼,尽管朱高炽说朱高煦对他不错,但张氏始终不太相信,可如今一看她反倒是相信了。

她看人很准,朱高煦这种人自信大方,很少有人能被他收入眼中。

就自家那位的性格和实力,朱高煦根本不必担心太多。

只要自家那位去了云南别搞出什么事情来,那自己一家兴许会过得不错。

“这是弟妹吧?”

朱高煦开口的声音将张氏拉回了现实,她朝朱高煦看去,却见朱高煦正在与赵王府徐氏交流。

徐氏不过十六岁,是宁远伯何福的外甥女,半个月前刚刚完婚。

不过由于朱棣肯定参加婚礼,加上政务繁忙,朱高煦反倒是没能去成,但也让郭琰代他走了一趟,送了价值两千贯的礼单。

“回殿下话,湖广布政司传来了话,说是赵王府工期提前,大约明年腊月就可以出发就藩,后年四月全面竣工。”

“刚才母亲来话,说是让赵王殿下来年九月就藩,赵王殿下听了之后便来与我说,让我来宫里找太子妃,看看能否能让他多待些时日。”

赵王妃年纪小,朱高煦倒也没因为这件事说他,只是安抚道:“明日你叫老三过来,我亲自与他说。”

“是……”赵王妃闻言只能应下,张氏见状也知道事情聊的差不多了,因此起身笑着行礼:

“既然事情已经说完,那我二人便先回府了。”

“嫂嫂慢走。”朱高煦颔首,郭琰也笑着起身:“我送送嫂嫂与弟妹吧。”

在郭琰的陪同下,二人很快带着汉王府和赵王府的婢女离开了东宫的前寝宫。

朱高煦看了一眼殿内的女官:“让庖厨弄些吃的来吧,弄一荤一素和三碗米饭就足够,别弄太多。”

“奴婢领教……”女官应下,随后命人前去庖厨令人做饭。

过了一刻钟,等郭琰回来的时候,宫女也端着饭菜与她一同走进殿内。

“殿下在武英殿没吃饭吗?”

郭琰诧异,朱高煦摇头道:“老头子不管饭,着急赶我走呢。”

“何况武英殿的饭我也吃不习惯,不适合我的口味,还得是我们自己的庖厨吃着舒服。”

朱高煦喜欢辛辣,因此渤海的庖厨是他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毕竟他做饭也有一手,虽然不如专门做饭菜的御厨,但调教两个人,弄些粗茶淡饭没问题。

如眼下,一盘胡椒、茱萸所炒的蒜苗五花肉加上一盘韭菜鸡蛋,还有三碗米饭和一杯泡茶就是朱高煦的午饭。

“殿下有些过于节俭了。”

郭琰看着朱高煦狼吞虎咽的吃着,不由笑道:“之前母亲来时还说过我,说我不弄多些饭菜给您。”

“呵呵……你回她,说她儿子不忌口,不贪多。”朱高煦笑着喝了一口泡茶,同时还打趣道:

“若是让岳祖父看到伱我饭菜,兴许也会说我苛责你。”

朱高煦与郭琰的三膳,基本都维持在四菜一汤,别说和勋贵相比,就是一些武官和富户都比他们吃的好。

倒也不是作秀,而是他们之前在皇宫和侯府吃惯了山珍海味,食物基本都一个样,所以吃饭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果腹罢了。

不同的是,郭琰吃不惯胡椒与茱萸,因此夫妻二人虽然在一起吃饭,但往往是各自两道菜一份汤。

若是吃不饱,朱高煦会让人下点面,郭琰则是吃些糕点和甜点。

饶是如此,他们的日子被徐皇后看到后,即便见过节俭如马皇后的徐皇后,也不免说他们两口子日子过的有些差。

不过人嘛,过得如何自己知道就行。

“近些日子回家省亲了吗?”

朱高煦吃完午饭后,这才擦了擦嘴,用泡茶漱口后询问郭琰。

“去了,不过岳祖父现在住校,倒是很少回家。”

郭琰笑着回答,倒是朱高煦听后顿了顿:“住校了?”

“嗯,因为教材不让外带,因此便住校了。”郭琰说着说着,忍不住笑出了声。

显然,郭英是看了朱高煦对国防大学各类陆军、炮兵、海军等军事教材感了兴趣。

其实不仅是他,就连张玉他们这些后进的人都十分感兴趣,同时也感到了绝望。

火绳枪与加农炮的出现,虽然不能推翻传统作战方式,但确实增加了许多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

更别提朱高煦所编撰的教材中,还充斥着大量架空的战役例子。

例如明末的松锦之战、满清入关,以及同时期三十年战争之中的白山之战,西班牙王位战争中的布伦海姆会战等等……

从明清战争到拿破仑战争,这些战役故事都被朱高煦拿来作为课题,供教习和学生们研究。

他们可以是松锦之战的明军,也可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法军。

这类课题,得到他们大四才能接触到,但作为教习的郭英、张玉、陈亨等人却能提前接触,因此便被这些课题中的战役给弄迷糊了。

每天教学过后,他们这一堆洪武年间的老臣就凑到一起研究如何破题。

他们需要在限制的局面下,打出一场场战事,可以说朱高煦弄出了除围棋、象棋以外的新一套棋盘策略类游戏。

每场战役都有沙盘可供他们使用,整整三十二个课题,其中囊括三十二场大、中、小战役。

在朱高煦规划的大四期末考核中,必须通关三场考核小型战役才能算是理论毕业。

理论毕业后,还需要在大五前往军队基层实践。

相比较老朱的那套单纯考核武艺,朱高煦这套更有效,起码他能保证大部分武官子弟都能从小旗官开始了解军队。

当然,实习的前提是他们能撑到大五……

“听叔叔说,这段时间不少学子都平授散阶退学了?”

郭琰看着偷笑的朱高煦好奇询问,朱高煦闻言也颔首:“差不多快有五千人了吧。”

现实没有出乎朱高煦的预料,养尊处优的武官子弟在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近五千人主动退学了。

现如今的学子数量骤降到一万余四十二人,并且每天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学子申请退学。

这还是刚入学两个月,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朱高煦估计连七千人都不一定有。

他并不觉得自己残忍,因为这群武官子弟暂停袭职后,朝廷会选择授予他们武散阶。

大明的武散阶也有品级,不过只有正一品到正六品。

为了让武官们怨气少些,朱高煦也做出了让步,增设了正七品折冲校尉和从七品协军校尉的武散阶。

此外,这次授予的武散阶是以武官子弟承职的品级来平授,只要承袭的散阶还存在,武官的子孙们也能凭此来入学,可以说算是最后的保障。

在这套体系下,若是家中世袭卫指挥使,那便会平授正三品的昭勇将军。

按照洪武年间的百官俸禄规定,正三品昭勇将军的年俸是四百二十石大米,等同江南二百亩耕地的产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