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虽然主要发明人是路顺风,可是农学院的功劳也是客观存在的。农学院因为生物发酵饲料,受到了大管家的表扬。
上面领导甚至考虑将农学院从省城大学独立出来,成立省农业大学。这对于杨榕玮和农学院的领导来说,都是极大的激励。
他们也需要成绩。
路顺风从省城大学出来,正巧省城大学的校长杨东海从京城回来了,他回来的时候,正看着农学院的副院长杨榕玮、书记李德发、机电系主任刘亲、副校长黄建民、工会主席魏学忠等领导干部正在送什么领导出校。
这个阵势让杨东海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他急忙下车,如果是省里来的领导过视察,他这个校长不露面,会显得有些失礼?也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杨东海急忙走过去,却没有看到什么领导,因为省领导他大都认识,而且路顺风也不像是什么大领导,最多像是领导秘书。
直到路顺风离开省城大学的大门口,杨榕玮这才发现杨东海回来了,她笑道:“杨校长这一行还顺利吧?”
“还行,正好大家都在,等会儿咱们一起开個会再详细说!”
杨东海看了看手表道:“我先吃口饭,四十分钟后在机关会议室集合!”
“好!”
杨榕玮正准备离开,杨东海叫住了杨蓉玮:“老杨,刚刚那位年轻是谁啊?”
“他是路顺风!”
“他就是路顺风?”
杨东海自然也知道路顺风的名字,这段时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也让省城大学和农学院出尽了风头。
路顺风不仅发明了生物发酵饲料,更是培育出来了高产玉米沈玉一号,虽然路顺风对外宣称这是野生玉米,经过农学院的专家研究发现,这其实是杂交玉米,而且是采取抽北母株混合杂交而成。
至于路顺风为什么不要这个名誉,很显然,应该是路顺风有些顾虑,这都是因为路顺风的老师(前面写的,已经被吞了涉及了敏感问题。)
不过这个发现省城大学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取得成果,将是整个国家农业发展收益。
杨榕玮将路顺风来省城大学送猪肉,寻找技术支援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怎么不留路顺风同志在咱们学校多住几天?我正好可以见见这个年轻人!”
杨榕玮笑道:“杨校长是应该见见他,这个小子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主导沈家庄生产队发展养殖场、饲料场、窑场、煤球场、短短一年多,整个沈家庄生产队就产值突破一百万元!”
“什么一百万?”
“仅仅今年,他们生产队会出栏生猪一万六千余头,平均体重超过一百二十公斤,仅养殖这一项就超过一百八十万元,沈家庄生产队今年年底分红预计会突破三百元,加上秋后的分红,全年分红预计达到人均五百元!”
杨东海忍不住地感叹道:“没想到这个小子还是一个多面手!”
“谁说不是呢!”
杨榕玮道:“我真想把这个小子弄到咱们学校来,这么一个人才,为什么不搞研究,偏偏做个芝麻小官儿,真的是可惜了!”
“他的荣誉证书发了没有?”
“没有呢,省城乐副主任已经安排了,要在滨河县里给路顺风同志举办表彰大会!”
“时间定在哪一天?”
“应该是下个礼拜天!”
杨东海:“这个活动我也要参加,得见见这个小子!”
“他值得你见见!”
路顺风还不知道,他此时已经成为名人,而且特定范围内的大名人。
此时的大名人路顺风还在省城寻找一下塑料封装机,找了一大圈并没有发现有这类装备,问了好多人都说不知道。
路顺风在后世并没有关注过这类事情,可问题是这个塑料封装技术虽然是五十年代发明的,国内直到八三年才有了这个技术。
路顺风无奈地感叹,在这个时代,想做点事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毕竟技术跟不上想法。有再好的想法,没有技术支撑,也无法实现。
看来制作腊肉封装存放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想要将猪肉长期保存有些不太现实了。
没有塑料封装机,想要真空保存腊肉就无法做到,现在可以制作猪肉深加工只有罐头一个渠道了。
“路顺风同志,咱们现在干吗?”
“回去吧!”
路顺风也只能回到沈家庄生产队,再想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