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 “评奖这玩意,有时候是要靠一点点运气的。”(2 / 2)

“今天中午看完了。”雷达点着一支烟,回答道。

“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嗯还算不错吧,比较成功塑造了农民改革家岳鹏程的艺术形象,较好地处理了历史、道德与审美之间的关系”雷达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另外,文字朴实。”

“就这点?”方明华反问道。

“你让我要说多少?”雷达停下脚步,看着方明华笑道:“我是评论者,不是吹鼓手,我就看出这些优点。”

方明华听了笑了。

“雷主编,听你这口气,你不太看好这本书。”

“对你呢?”雷达反问道。

“我也不看好。”方明华回答的干脆利落。

“原因?”

“这部书算的上是改革文学范畴,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相对于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等作品,《骚动之秋》无论在人物塑造上,还是语言结构上,都看不出任何的创新和进步!”

“特别是这部小说在内容上过度趋从于制度政策变化,在结构上简单停留在时空顺延的机械模式,在文本语言上更像那种苍白空洞的报告文学,整个作品缺乏起码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无法带给读者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作者把笔墨主要聚焦于岳鹏程这个乡镇企业家身上,然后像流水账似记录了岳鹏程遭遇的苦难、大胆的变革以及心性的畸变。整个故事只是停留在事件表象上,既没有遵循生活的逻辑,也缺乏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导致作品太过浅薄,甚至显得过于流俗。”

方明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雷达认真听着,最后点头表示同意。

“你说的对,这本书确实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提议要将这本书纳入到评委会成员阅读范围?”方明华说出自己的疑惑。

雷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明华,在初评的20本小说里,有几本是反映改革现实的作品?”

方明华仔细想了想:“不多,侯泉声的《商界》和彭名燕的《世纪贵族》可以归于这个范畴。不过平心而论,这两本我觉得更差,还不如这本《骚动之秋》。”

“这就对喽.总要有一部反映改革现实的小说吧?矮子里拔将军嘛。”

雷达的话意味深长。

原来是这样!方明华瞬间明白了。

难怪这本书获奖,让许多读者大跌眼镜,文学评论家洪治纲就曾对《骚动之秋》侥幸获奖这样评价:“如果要说它的获奖有什么更深的意味,那只能在文学之外,艺术之外。”

“其实,明华,你写的那部《钢的琴》也属于改革文学,文学价值要比这本好的多,当初我们读书班讨论了那部小说好久,可惜因为你已经连续两次获得茅盾奖,不得不放弃。”雷达又说道。

现在方明华考虑的不是这个。

按照历史,《骚动之秋》获奖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一个人反对也没多大作用,这里面有政治正确的含义。

“雷主编,我也想推荐一本书供评委会阅读。”方明华突然说道。

“哦,哪本?”雷达顿时来了兴趣。

“余桦的《活着》”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