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联贼制夷(2 / 2)

“亦或者...模仿李自成围攻北京!”

“至于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多尔衮只需派兵牵制就能让他无暇西顾。”

崇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多尔衮和范文程并非鼠目寸光之人。尤其是范文程,建奴能发展起来,这位文臣之首“功不可没”。

范文程何许人也?

范文程,字宪斗,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老祖宗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范仲淹!

是的,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范仲淹打了一辈子鞑虏,没想到五百多年的后的今天,他的第十七代世孙投降了鞑虏。

如果被范仲淹知道,大概率会被气的掀开棺材板。

李邦华的眉头比崇祯的还要深。

皇帝担忧的问题不无道理,以多尔衮和范文程的谋略,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也就是说,最迟两个月后,明军与建奴就要有一场决战!

“勤王的圣旨不能撤啊!”李邦华有些疲惫。

他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刚击溃流贼又要迎来建奴,这大明朝真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ap.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让各路大军继续进京勤王,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将会得到喘息,成为我朝心腹大患!”右都御史房可壮忍不住说道。

“是啊陛下,攘外必先安内,否则内外皆困!”

“张献忠和李自成才是我朝心腹大患,建奴虽然占据辽东,但有山海关和长城挡着,一时半刻进不来。”

朝堂上文武百官纷纷发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不出意外,绝大部分人都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

毕竟不解决内部的流贼问题,在内忧之下,外患更无法解决。

这句话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崇祯并不认可这个说法。

他是带着记忆穿越的,根据记忆里的两段历史,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第一段是清末,八旗兵攘外攘不动,安内又安不下,于是清廷各种割地各种赔款,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撒币。

第二段历史是民国,众所周知,提出这个说法的人被打到了台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两拨人替他检验过了,崇祯不能头铁的继续检验。

为了节约时间,他让高时明提前出发,这件事文武百官还不知道。

所以他必须在朝堂上提出召降张献忠,然后才能正大光明的进行下去。

崇祯目光扫过李邦华,眉头轻皱:“诸位,你们觉得两个月时间能剿灭流贼吗?”

“大军一去一返就将近两个月时间,如果此时撤回勤王大军,到时候建奴围城怎么办?”

“他们可不是李闯贼!建奴现在要人有人,要炮有炮,京师的城墙能扛住建奴的红夷大炮吗?”

“所以朕认为当务之急是诏安流贼,又称联贼制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