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大陆想要做成一些事情必须要遵守欧洲大陆的传统规则,否则就很难在欧洲大陆获得人心,赢得理解。
洛哈特花了大概一个上午从马克西姆和保利德夫的谈话中总结出来了一个中心思想,他们的想法很真实,因为在魔法界文化上来说,英国处于欧洲魔法文化界的边缘地带。
欧洲大陆遭受的格林德沃之乱英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英国人遭受到的伏地魔和食死徒的恶行,欧洲人感受也不深刻。
既然如此,洛哈特决定换一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事情换一个视角来看,会有全新的收获和处理方法。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洛哈特想到了《史记》中著名的一段。
虽说“春秋无义战”,不过春秋时期还没有彻底礼崩乐坏,“师出有名”的道义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可以说就是“国际舆论压力”,然而楚国在屡遭中原诸侯国排斥之后选择了“我蛮夷也。”。
英国或许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既然欧洲大陆魔法界的文化与教育界人士不认可英国的做法,那么不妨就让不管他们了,自认为“我蛮夷也”,开始抛开各种潜规则做事。
这种“我蛮夷也”的做法和口号,在洛哈特看来其实是一种更加高层次的智慧。
在洛哈特所生活的前世,华夏明明越发展越好,却始终得不到某些国家的承认,就有部分人提出了一种叫做“入关学”的思潮。
这种思潮将华夏比作了明朝时期的建州女真,而将目前控制着世界文化界主流的部分欧美国家看做了大明。
当然,这么说不是因为华夏是蛮夷,而是西方把华夏看做蛮夷,华夏在当今“西方中心论”世界体系下,就是“蛮夷”。
近代四百年以来,华夏文明是一种边缘文明,欧洲文明、西方文明、昂撒文明才是主流文明,不管同不同意,华夏就是处在世界边缘地带的“蛮荒之地”。
而如今,英国对于欧洲大陆而言,也是蛮夷。
蛮夷如果按照“大明”所制定规则行事,那么大明制定的体系就永远能够让自己获利并压制“蛮夷”,造成“蛮夷干什么都是错的”的现象。
而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对于出于蛮夷地位的英国魔法界来说,入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选择。
放弃欧洲大陆的那一套潜规则,不在和他们讲大道理,而是去发展自己的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等到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呈现一种碾压式的姿态后,作为蛮夷的英国魔法界,就可以选择入关。
入关后自然有大儒为我辨经。
这是华夏历史上的满清入关后发生的真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