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诗人之祖曹操(1 / 2)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每每提到三国,总是绕不开曹操这个人物。

三国纷乱,群雄并起,然而最为耀眼的也不过其中几位。

曹操以其复杂之性格、功过之评说,在起承转合的历史舞台上经久不衰。

说起曹操,各有评述。

他身份多重,既是政治、军事家,也是文学、思想家。

战场上,以少胜多、胜不骄败不馁。

用人上,不计前嫌,唯才是举。

文学上,开建安之风,扬豪迈之气。

他以绝佳的人格魅力征服古今,在星辰浩瀚的历史银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操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从小就很机敏,但是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灵帝熹平三年,曹操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做了郎官。”

“灵帝光和元年,曹操因受其堂妹夫牵联被免职,但于次年再次被朝廷召回,仍任议郎一职。”

“灵帝光和七年,黄巾军起义,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

“因讨伐颖川的贼寇有功,升迁为济南相。”

“任济南相期间,曹操罢免依附皇亲国戚的官吏,禁止滥设祭祀等活动,使得济南逐渐安定。”

“但当时卖官制度风行,曹操不肯迎合权贵,托病辞官。”

“灵帝中平六年,董卓发动叛乱,废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即为汉献帝。”

“随后,董卓上表推举曹操为骁骑校尉。”

“但曹操因不愿接受董卓的举荐,改名更姓后逃回老家。”

“曹操在逃亡至中牟县时,被当地亭长逮捕,遣送至县里,后因有人为其求情,曹操得以释放。”

“回到陈留郡的曹操散尽家财聚集士兵,为讨伐董卓做准备。”

“献帝初平元年,袁绍、袁术等人号召联合各路诸侯,组成同盟军,以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加入盟军,并且提议袁绍联军立即出兵董卓,遭到联军盟主袁绍的拒绝。”

“于是,曹操独自领兵去攻打董卓,在汴水失利,曹操的军队损失惨重。”

“后因其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马匹让给了他,曹操才得以逃脱。”

“献帝初平二年,曹操协助东郡太守平定盘踞在附近的黑山贼。”

“因功封为东郡太守,设郡治于东武阳。”

“此后曹操接连讨伐黄巾军,因镇压黄巾军有功,曹操被迎为兖州牧。”

“任职兖州牧期间,曹操继续讨伐黄巾军,追其至济北,收获降兵三十余万,改编精锐为青州兵。”

“同年,袁绍与袁术之间产生矛盾,曹操联合袁绍多次讨伐袁术,使其败走淮北。”

“曹操的父亲在董卓作乱之际,前往琅邪避难,结果被陶谦杀害。”

“曹操以为父报仇为由,在献帝兴平元年征伐陶谦,征伐期间一直屠戮徐州百姓。”

“在曹操征伐徐州之时,东郡守备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叛变,迎吕布为兖州牧。”

“曹操势力范围仅剩有甄城和东郡的范,形势异常危急。”

“曹操急忙回军攻打吕布,双方胶着对峙了百余日,最终因蝗灾大起各自退兵。”

“随后,吕布又率兵来攻,被曹操出奇兵制胜,击败吕布后的曹操陆续收复各个县。”

“献帝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曹操派遣部下曹洪领兵向西迎接汉献帝。”

“袁术的部将苌奴与卫将军董承想拦截曹洪,未能成功。”

“曹操被任命为大将军,后因袁绍不愿在曹操之下,拒绝接受太尉之职。”

“曹操便将大将军一职让予袁绍,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

“曹操此时手握大权,经常以汉献帝的名义命令各路诸侯行事。”

“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徐州,进攻吕布。”

“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

“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陈宫,归降曹操。”

“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

“曹操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等人,占据了徐州。”

“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

“曹操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曹操经过数年经营,实力大涨。”

孟浩然: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能打的猛人一大堆,那谁才是曹魏的第一大将。

有实力竞争曹魏第一大将的人选,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张辽。

这四位大将,都曾经为曹魏立下过汗马功劳。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无可争议的压倒其他人。

但如果非要评价的话,第一个出局的,大概率是张辽。

虽然在这四人当中,张辽的战绩最夸张。

白狼山之战,张辽阵斩乌桓单于。

合肥之战,张辽更是用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大军。

而且,在曹魏集团所有武将当中,张辽是唯一一个进武庙的人!

但这样的张辽,如果和要和其他几人做比较的话,却存在三个缺点。

第一,他不姓曹,也不姓夏侯,不是曹操的亲戚。

第二,张辽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实在太晚。

第三,最重要的是,从始至终,张辽在曹魏集团当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个将军。

所以,张辽虽然能打,战绩也不错,但注定不可能是曹魏的第一大将。

当然,如果说曹魏集团的外姓第一大将,那可能就非他莫属了。

在张辽之后,下一个出局的,大概率就是夏侯渊。

夏侯渊的战绩,其实并没有张辽那么夸张。

但奈何人家是夏侯家的人,当年还没起兵的时候,就替曹操顶过罪。

后来曹操起兵之后,他也一直跟在曹操身边,功劳苦劳都不少。

最关键的是,夏侯渊曾经单独负责过凉州和关中的战事。

尤其是在凉州方向,夏侯渊十个月扫平凉州。

只可惜后来,夏侯渊死在了定军山,而且死得特别窝囊,所以要稍微逊色一些。

要不然的话,夏侯渊其实是有望争夺第一把交椅的。

所以最后,决胜局就在曹仁和夏侯惇之间展开了。

而在这两人当中,夏侯惇的战绩,可能就要稍微逊色一些了。

夏侯惇其实也是打满全场的狠人,曹魏集团立国的主要战役,夏侯惇基本上都参与了。

尤其是在创业初期,要不然夏侯惇跟着曹操去扬州借兵,以及后来兖州之乱力保三县,恐怕曹操根本就撑不到最后。

但问题是,在这些战争当中,夏侯惇很少有独挡一面的时候。

夏侯惇一生当中,唯一一次单独负责一个大方向的战事,就是曹操进攻孙权后退走。

此后,曹操把夏侯惇留在了东线,和曹仁、张辽一起抵挡孙权,督二十六军。

但对于夏侯惇当时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是否能全权负责东线战事,以及夏侯惇负责东线的时间长短吗,其实是有争议的。

最后剩下的,便是曹仁。

当年曹操最开始起兵的时候,曹仁便追随了曹操,而且自己募集了上千人。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曹操手里总共也没多少人。

而后来,曹魏集团所有的主要战争,曹仁几乎都没缺席。

打徐州的时候他单独领一支军队,打张绣的时候他垫后救了曹操,打袁绍的时候曹仁负责对付侧翼的刘备。

赤壁之战以后曹仁留守江陵,潼关之战曹仁正面战过马超,襄樊之战曹仁死守樊城。

这些战争打下来,曹仁在曹魏集团的声望和地位,几乎已经无可动摇了。

包括曹丕登基之后,曹仁的封邑,也是三千五百户,要比其几个人都更多。

封邑这种东西,有时候基本可以代表这个人在当时的地位。

唯一可惜的是,后来曹仁在濡须口之战当中,损失惨重。

所以,曹操麾下这四位大将,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毫无争议的压倒其他人。

但如果非要较真的话,那可能还是曹仁要更胜一筹了。

“献帝建安五年,袁绍率领军队十余万,准备进攻曹操。”

“而此时,刘备占据徐州,与袁绍一同对曹操形成夹击之势。”

“此种情形,曹操觉得袁绍不足为惧,处理刘备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曹操率兵进攻刘备,占领了徐州,活捉了刘备的部将夏侯博,俘获了刘备的妻儿。”

“而袁绍那边,犹豫反复,直到曹操大败刘备,返回官渡,始终没有出兵。”

“八月,袁绍大军前后连营步步推进,靠沙堆扎营,东西延伸长达几十里。”

“当时曹操的总兵力不足万人,受伤的人占十分之二三。”

“袁绍大军逼近官渡,曹操在营垒内筑土山挖地道来应战。”

“袁绍军队发动猛烈进攻,曹军难以抵挡。”

“由于官渡相持日久,曹操军队军粮逐渐匮乏。”

“曹操便写信给荀彧,打算撤回许都。”

“荀彧并不赞同曹操此举,并且力谏曹操不要退兵,以免错失争夺天下的良机。”

“曹操在听完荀彧的分析后,听从了荀彧的建议。”

“曹操与袁绍相持了数月,已经兵少粮尽,士兵疲惫困乏。”

“此时,袁绍的谋臣许攸投奔了曹操,劝说曹操进击淳于琼等人。”

“曹操采纳了许攸的计策,便留曹洪守卫大营,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攻打淳于琼,最终大败淳于琼。”

“袁绍得到曹操攻打淳于琼的消息,便派张郃高览等率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结果二人投降了曹操。”

“袁军一败涂地,袁绍和袁谭弃军逃跑。”

“袁绍自从兵败后,发病吐血,不久死去。”

“献帝建安七年,袁绍去世后,治中别驾审配等人假托袁绍遗命,拥袁尚作为袁绍继承人。”

“献帝建安八年,袁尚与袁谭被曹操打败,退守至邺城。”

“曹操听取谋士郭嘉的计策,先行退军,以静制动。”

“袁尚与袁谭二人不顾曹操的威胁,忙于内斗,袁谭不敌袁尚,竟向曹操求援,曹操趁机占领河北。”

“献帝建安九年,曹操为逐一攻破袁氏兄弟。”

“他先和袁谭联姻,增兵援助袁谭攻打袁尚。”

“打败袁尚后,再进攻袁谭,大败袁谭。”

“当时三郡乌桓势力强大,且有一些袁氏残余势力混入其中,并多次入塞为害。”

“为清除袁氏残余势力,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听从郭嘉建议北伐乌桓。”

“为解决距离遥远、粮食运输困难的问题,曹操安排董昭开凿出两条水渠解决了军粮供给问题。”

“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自邺城发兵,五月份到达目的地锦州。”

“是时,大雨滂沱阻了行军,曹操心急如焚。”

“恰巧,当地人田畴来到曹操军中,为其出谋划策。”

“告知曹操有一条新的通行道路,且愿意充当向导,带大军出发。”

“于是,曹军在田畴的帮助下顺利到达目的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