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为什么不列装?(2 / 2)

只是恍惚间,众人似是隐约从刘荣身上,看到了其父祖:太宗皇帝,以及孝景皇帝的影子……

“那是~”

“三棱箭头?”

走入作坊之内,刘荣并没有直扑自己的目的地:水车驱动水力锤炼、锻压系统。

似逛街般漫步行走在作坊内,不多时,刘荣便发现了一个被自己遗忘的项目。

“确是。”

刘荣发了问,自是有匠人当即上前,神情雀跃的讲解起来。

“三棱箭头,又称为三叶箭头。”

“相较于过往的二刃,或是单叶箭头,这种三棱箭头,可以让射出的箭矢精准度更高、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

“而且在射中敌人之后,二者所能造成的伤害也有显著区别。”

“——装配单叶箭头的箭矢,在射中敌人之后,即便形成了创口,箭矢本身也会将创口挡住;”

“只要别急着拔剑,中箭者便可以插着箭矢继续作战。”

“战后,也只需要小心取下箭头,并迅速以金疮之药敷贴,便可不怎妨碍行动,且很快便能伤愈。”

···

“但三棱箭头,却必定会让中箭者进退两难。”

“——若是不立刻拔出箭矢,就会因箭头的三棱流血凹槽,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失血而死;”

“可若是拔,又无法轻易堵住创口、止住血。”

“再加上三棱箭头,每一棱尾部都有倒钩——想要从身上拔出三棱箭,那留下的绝非是三棱创口,而是一个缺了血肉的圆形创口。”

“故而,测验这三棱箭的北军射声卒都说:中了这三棱箭头,就算不是被射中要害,也大都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对于刘荣在一片堆放箭头的区域停下脚步,随行众人本还有些疑惑。

不就是箭头嘛?

这有什么好看的?

果然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王公子弟;

这点世面都没见过……

但在那军匠讲解过三棱箭头的特点之后,方才还不以为意的众人,却是当即齐齐涌上前去,各自拿起一枚没有装配箭身的三棱箭头,全方位无死角的观察起来。

观察片刻,再思考片刻,然后又继续观察一番。

不多时,众人原本不以为意的面容之上,已是尽带上了满满的凝重之色。

——那军匠说的没错!

这小小一枚箭头,所能造成的杀伤,却绝非过去,以及汉家如今大规模列装的普通箭头所能比拟。

如果说,汉家如今列装的常规箭头射在人身上,就好比一根尖锐的树枝插进了人体;

那装配有这种三棱箭头的箭矢射在人身上,却像是在敌人的血肉之下,埋了一台静止状态的小型绞肉机!

只要蛮力往外拔,就必定会跟着拔出一片血肉,能不能止住血且先不说,单就是感染,便绝非这个时代所能有效处理!

可若是不拔,又会因为三棱箭头的特殊构造,而导致中箭者失血过多,终究还是个死。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一位技术高超,甚至高超到后世外科医生级别的玩刀高手,像是屠夫剔肉剔骨般,将箭头从伤者的血肉里剔出来。

这个过程有多痛苦,不必赘述;

有这个技术的人有多稀缺,更是不必多言。

最关键的是:就算有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也绝不可能是草原上的匈奴人。

换而言之:就这么一枚小小的三棱箭头,就可以让汉家弓弩部队的杀伤能力,从过去的‘除非射成马蜂窝或射中要害,否则就只能看运气好不好,能不能让敌人感染而死’,直接进化为:只要射中,无论是头还是脚,无论前胸还是后背——只要射中,就八成会死!

“嘶~”

“若当年,吴楚七国作乱时,便有此等三棱箭头……”

一时间,在场众人无不是冷汗直冒,看向刘荣的眼神,也油然生出一股忌惮。

——这玩意儿,通体上下都透出阴损二字!

能想出如此恶毒的武器……

“不愧是刘氏天子啊……”

如是想着,众人便次序低下头,纷纷为自己先前,对刘荣或多或少的轻视而感到庆幸起来。

——幸好没显露出来!

若不然,万一被这位记恨上……

对于众人的想法,刘荣就算不完全了解,也能猜个大概。

不能怪这些精英心软,实在是华夏文明,如今还刚进入起步阶段;

短短几百年前,华夏文明内部的战争,甚至都还在讲究君子不重伤、不伤二毛的‘君子之战’。

即便后来,出了个叫孙子的孙子,搞出来一套老六兵法,时至今日,华夏文明也还是多少倾向于‘杀生不虐生’式的战争模式。

即:能一刀砍死,就绝不砍两刀;

能一箭穿心,就绝不把人射城马蜂窝。

但作为穿越者,刘荣却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说:战争,便是双方无所不用其极,发动自己所能发动的一切资源、采取自己所能采取的一切手段,以争夺最后胜利的野蛮决斗!

而在这样一场只以胜负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暴力斗争当中,心软,是绝对绝对不被允许的。

义不掌财,慈不掌兵,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既然已经做出来了,何不量产列装?”

观察过三棱箭头,明显已经达到了自己早先所要求的程度,刘荣当即便是发出一问。

好东西,当然要配给军队了!

刘荣原以为,三棱箭头之所以还没有列装,是因为孝景皇帝驾崩,汉家举国丧,少府还没来得及申报;

却不料刘荣一问发出,那军匠却顿时露出一个极为苦恼的表情,满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三棱箭头,并没有达到量产列装的要求。”

“——如今的三棱箭头,无不是以炒钢熔铸,再锻打、磨炼而成。”

“而今我汉家,年得铁不过百万斤,钢更不过区区两万斤。”

“区区两万斤钢,就算是全部做成三棱箭头,也不过三五万支。”

“而军中弓弩部校的箭矢配给标准,是每人每年五十支。”

···

“这还只是非战时,供弓弩部队训练所用的配比;”

“若逢战时,则会按照每一场战斗,每一位弓弩之卒,配箭矢十支的标准配发。”

“——是每场战斗,而非每场战争;”

“若是按当年,吴楚叛军攻打梁都睢阳时举例:用我汉家一年的钢产量,所制作出的五万支三棱箭,只够在睢阳之战首日,供五千弓弩之卒击退吴楚叛军的前两波攻势。”

“也就是说:顷天下一年所得之钢,所铸之三棱箭矢,只需一部弓弩都尉作战半日,便会被消耗一空……”

“若是敌军攻势猛烈些,便是两个时辰内消耗完,也绝不奇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