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十几日里,李元徽几乎每日来探望兄长李三郎,但躺在榻上的李三郎却时常昏阙,并且呕血。
等到二月二这天,李元徽再次入宫的时候,竟然发现李三郎格外清醒。
“三哥今日看起来不错。”
李三郎听了这话冲他笑了笑,然后道:“应该是大限到了。”
李四原本带着微笑的脸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想要宽慰他几句却也做不到,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
明明眼前这个人死了,他就能当皇帝了,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在没有能威胁他,但他还是不想这个人死去。
“四郎,我还是看不见你打下你画的那张图了还是有些舍不得啊”
“那就多活几年,总能看见。”
“我也想啊,可是由不得我啊.我要去见阿耶阿娘,还有大哥,二哥了这大唐就交给你了,好为之,好为之”
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五日,李玄庆驾崩于太极殿之中,临终谓“国赖长君”,传位于齐王李元徽。
李元徽于灵前继皇帝位,任命司马修业为山陵使。主持李玄庆的丧礼。
命群臣商议李玄庆的谥号和庙号,最后却乾纲独断,给兄长定下了庙号为“成祖”谥号“高武”,葬于“延陵”。
三月,以王妃慕容氏为皇后,侧妃张氏为贵妃,夫人段氏为淑妃,长子李承平为齐王,次子李承道为代王,思宗的儿子长恭为许王,延宗为韩王。太宗的儿子李恪为越王。
以韩全为左千牛卫大将军,王佛保为右千牛卫大将军,段武达左监门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四人掌宫城宿卫。
随后,又大封群臣。裴弘德为太师,司马修业为太保,杨邃为太傅,裴继为司空,温大雅为司徒,宇文成业为太尉。
将一众从武德年间就开始担任宰相,或者已经卸任宰相的老臣,提拔为“三师”“三公”。这些人由此也进入了荣修状态。
但原本在位的宰相,也保留了两人,一个是舅父窦茂,以中书令迁尚书令,另外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克明。
以天策府长史郭寿存为中书令,行台左仆射独孤颍为侍中,司州刺史李百室为尚书左仆射。
李青莲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乔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懿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除了自己的亲信之外,太宗旧臣房乔,成祖旧臣姚懿,也都被提拔成了宰相。这也是一种表态,代表着新朝愿意接纳太宗和成祖旧臣,仍旧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到了四月,皇后和一众妃嫔并皇子以及洛阳的部分官员抵达长安,一同到达长安的还有右武卫大将军朱德裕,左武卫大将军张坚,以及左右武卫的精兵。
至于天策诸军和齐王护军,早就在先帝病逝之前,就已经入驻宫禁了。
长安城内,关中府军诸卫尚在河北,之前洛阳霸府的各军却成了城中多数兵马。
八月,进慕容无忌为刑部尚书,并下令所有死刑必须复议三次才能执行,以避免冤狱。
十月,重新对天下州郡进行了划定。
大魏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增加了不少州郡,但慕容鲜卑建立大燕之后,因为仰慕强汉雄风,将天下恢复了大汉时候地理划分。
大唐立国之后,为了避免地方做大,分割了不少大州大郡,如荆州一分为三,兖州、豫州一分为二,扬州一分为三。
但新拿下的河北和河东,并州、幽州、冀州还是太大了,需要继续分割。
虽然有些州还没后世的一個省大,但这年代的行政体系和治理水平和后世比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三级行政制度还是要维持,但要根据现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地理单元划定。
以李淳风为钦天监,于智宁为太常寺卿,赵炯为鸿胪寺卿,窦羡君为太常寺卿,郑善道为大理寺卿,窦奉节为卫尉卿。
十一月,礼部和钦天监选定进献新年号,议定为“兴明”。
对于这个年号,李元徽一开始下意识的就想换一个,但仔细一想自己麾下的这些江淮武人们,看来这是老天冥冥之中给他们的一个交待吧?
就这样吧。兴明就兴明吧。
兴明元年,新年新气象。
李元徽命常雁衡为征北大将军,卢龙道行军大总管,李承道、张镇恶为副总管,率三万骑出师北伐突厥。原北汉将领苏定边、薛安都、杨侃皆随行。
大军越过燕山山脉,一路连战连捷,追突厥主力于桑干河,大破之。俘虏突厥特勤、叶护十数人,以及斛律金父子等北汉大臣。
而突厥突利可汗及北汉皇帝刘承佑,在附离武士和百保大汉的保护下居然再次逃脱,一并逃脱的还有韦孝矩。
突利可汗看着眼前辽阔的北海,心里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里已经是漠北极境,唐军应该过不来了。
突利可汗是始毕可汗之子,吉利可汗的侄子,在吉利可汗在高平之战被唐军生擒之后,他就被推举为新的可汗。
不过他这个可汗当得是谨小慎微,他的父亲在大唐和北汉手里那都是吃过大亏的,他叔叔当可汗的时候,自以为是开始北汉交好,动员了十几万铁骑去伐唐,还说什么要一战灭唐,打进长安。
长安确实是进去了,不过不是打进去的,是被人抓进去了。还被封为什么“归义王”,据说每逢长安城里有庆典,都是载歌载舞的
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一直不敢跟大唐对抗,也没有跟北汉起冲突。不过北汉皇帝出塞的时候,投奔突厥王帐,突利可汗突然膨胀了,要知道他爹当年可是没少被刘玄机打啊,这北汉皇帝居然投奔自己?这也太长脸了。
并且刘承佑还十分恭顺的表示,愿意称臣,只要突厥愿意借兵给他复国,将来可以把晋阳以北全都割给突厥。
突利可汗虽然膨胀了,但到底是知道他叔叔是怎么成了大唐归义王的。是因为长安繁华气候宜人?要是打得过我用你割让?
所以对于称臣是接受了,还封刘承佑为定李可汗。但借兵和南下的事,仅限于口嗨。
不过刘承佑自己出塞的时候,也带了不少部曲,其中就包括了一千多人的百保大汉和两千多禁军骑兵,都是深受刘玄机厚恩的亲兵,又由大将张世武和刘芝统领,即便是到了塞外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另外还有斛律家的骑兵近万人。
所以大唐打过来的时候,突利可汗不是没动过卖队友的想法,但一来是大唐打到了草原,是他的主场,二来这队友也是挺能打的。且防备挺深,所以就有了桑干河之战。
打起来之后,他就后悔了,唐军的骁勇让他想起,在武德年间跟父亲始毕可汗入侵关中,却在在子午岭被唐军骑兵打的四散奔逃。那是被大唐太宗支配的恐惧。
不敌之后,就是玩了命跑,一路跑到了苏武牧羊之地,北海。
跟他一起跑过来的还有刘承佑和他的那些打起仗来很猛的亲兵,两边加起来也有个四千多人。
但谁能想到,唐军居然能追到这里来?
大唐代王李承道带着蓝誉、段绍、王弼、张一仙、席君买、张谨等率三千骑兵,一人双马穷追不舍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北海边上追到了突利可汗和北汉皇帝刘承佑一行人。
两人看到大唐军旗映入眼帘的时候,心里是十分崩溃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带队伍迎战。
李承道看着突厥和北汉联军的军阵,大笑道:“将士们,你们都是大唐的好男儿,我们已经到了汉苏武牧羊的北海之地,前面突厥可汗突利,北汉伪帝刘承佑,他们都在前面,现在我要你们跟我一起,生擒此二酋,建立不世之功!”
“杀。”
说罢,手持长槊一马当先,向着敌阵冲了过去。
身后的唐军将士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有些疲惫不堪,但仍旧义无反顾随着他们的主帅发起了冲锋。
因为皇帝的儿子,那个只有二十岁的少年跟他们一样走了上千里,风餐露宿,宵衣旰食。
他冲在第一个,谁也没有不燃烧自己的理由。
全军出击,势若奔雷。
北海之战,追击千里的唐军一战功成,生擒突利可汗并北汉皇帝刘承佑。
此战,大唐主将是皇帝李元徽之子,代王李承道。风头一时无两,一战擒两万,真正意义上灭突厥北汉。
李承道带着一众俘虏于七月,经由并州回返关中。
李元徽带着百官迎接立下大功的次子,并且封其为燕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且献俘太庙,祭告祖宗。
原本李元徽想封他为秦王,但这个封号那是二哥的,封自己家老二为秦王.还是算了吧。
一来是怕二哥家的几个小子心怀不满,二来是怕这小子飘了。
至于燕王就没所谓了,如果封长子为燕王,那可能会让人浮想翩翩,但次子母家是广陵张家,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桑干河以及北海之战后,对于大唐来说不单单是意味着再次灭掉了突厥,生擒了两个君主。
甚至整个草原都没有强大的对手了,大唐基本解决了北境威胁。并且这两仗打完了大唐缴获的马匹牛羊数以百万计。这代表着从此不再缺马了。
于是李元徽决定在北境设立军镇,以都护府、都督府监管诸部。
并借着自己家这老二带来的军事成功的红利,对卫府军进行重新的整编和整顿。
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其中的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十二卫遥领天下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
十六卫另外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十二卫府兵大将军如下:左卫大将军,朱德裕。
右卫大将军,张坚。
左骁卫大将军,于仲亨。
右骁卫大将军,徐乾德。
左武卫大将军,李长恭。
右武卫大将军,谢叔方。
左威卫大将军,张谨。
右威卫大将军,程知节。
左领军卫大将军,宇文萧。
右领军卫大将军,薛安都。
左金吾卫大将军,窦琮。
右金吾卫大将军,李珩。
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四名大将军仍旧是韩全、王佛保、段武达、尉迟敬德四人。
从而保证自己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
又设置六大都护府,西域、岭南、陇右、辽东、北庭、安西。
以岭南豪族首领冯盎任岭南大都护,薛万彻为陇右大都护,李药师为辽东大都护,李肃为安西大都护,李沧为北庭大都护,罗士襄为西域大都护。
又将天策府裁撤,诸军皆隶属于北衙,保留“神策”“天武”“背嵬”“神武”“骁果”“捧日”六个军号,共三万人。设统军总管,位比大将军,北衙禁军。
神策军总管张琼,天武军总管傅惟学,背嵬军总管王杰,骁果军总管裴行严,捧日军总管羊献果,神武军总管娄浚。
以慕容三藏为西兖州都督,李大目为青州都督,黄君汉为荆州都督,李承安为扬州都督,李延宗为夏州都督,薛仁美为东兖州都督。侯浚为北豫州都督。
兴明二年,改封蜀王李承乾为秦王,封太宗子李承治为蜀王,世祖子李承泽为晋王。并高祖之子六人,皆为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