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贪墨误事(1 / 2)

果不出所料,东魏军在首日失利之后,开始了利用多处大范围的登陆,来转移燕军的视线。

而燕军则是按照军令,固守营垒,坐视魏军大规模上岸。

曹元静见状很是诧异,因为他没见到燕军的骑兵,半晌才反应过来。燕军应该是看透他们的目的了,不过即使是如此,曹元静和东魏军还是非常担心,燕军的骑兵突然朝他们就杀过来,把他们赶下大江。

所以他们登岸之后第一步,不是集结起来去攻打燕军的营垒,而是在岸边往内陆延伸,挖掘深坑和壕沟,并用南岸的运过来木桩直接架设拒马。以防备燕军铁骑突袭。

事实上燕军五营骑兵之中,有四营一大早就被李元徽下令往濡须山方向转移,立营。眼下并不在濡须口战场。

只有常雁衡的怀远营李元徽留在濡须坞内驻军,以备不时之需。

魏军没想到这一日登岸居然如此顺利,燕军的骑兵并没有出动,于是迅速在大江沿岸完成了立营。

距离燕军最近的营寨,不过数里之遥。远的有十几二十里。

本来是为了让燕军突袭而分散登陆,各处立营,等到营垒起来之后,曹元静才发现问题。

那就是各营不相连,无法互相形成呼应,最近的也有几里远。

主要是他们也没想过这么容易,最初做的打算是要顶着燕军骑兵的压力立营,所以提前要求了各部要迅速挖沟布置拒马设施。

做的准备是即便有几处登陆被燕军赶下大江,但更多地方还是能够利用友军被驱逐的时间,完成对骑兵的防御布置。

却没想到燕军骑兵没有出动,各部的登陆的安营地点又不能相互呼应。

不过眼下木已成舟,又不能让各部放弃已经布置好的防御阵地而后互相靠拢。

而实际上因为背靠大江,他们还是可以通过水路而互相连通,并进行支援的。

在此期间,燕军则未出一兵一卒,对魏军进行阻拦。

所以在登岸后的第二日,魏军开始出营,在北岸进行集结。

并随后开始列阵,向燕军所在偃月城和联营方向进发,开始攻打偃月城和濡须水两岸的燕军营垒。

第一步,自然是负土填壕。

数不清的魏军士卒开始拿着木盾,用篓筐背着土往燕军营垒前的沟里运。

而这一过程,则是充满了艰险的。

燕军在战前,每营都大量装配了弓弩,并且在了解东魏军的披甲率之后,还打造数目很多,但造价很低的竹箭。

这些竹箭的制作方式极为简单,没有箭翎,准头、射程、杀伤力都不如制式箭矢。

但就一点好,便宜。而且对付没有甲胄的魏军杂兵,十几步的距离足够杀人了。

甚至有的竹箭甚至在近距离命中之后,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但他会让中箭的魏军杂兵丧失行动能力,并且躺在地上惨叫。

这种惨状对于魏军士卒来说,是对他们士气的极大打击,很多士卒在填土的时候都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从而导致本来就不快的填壕进程,更是遥遥无期。

至于偃月城这里,李元徽中军、中垒、虎步三营,共装备三千具强弩,甚至城内还架设了数十架投石机.当然,在魏军填壕的时候,轮不到动用这些,光是弓手抽冷子射的箭就让写负土的魏军胆战心惊。

连着填了三天,负土填壕的进程就让魏军的将领明白,这么个填法,明年开春也别想打下燕军占据的濡须坞和河边营垒。

魏军各级的将校也是发了狠,最后让督战队拿着刀催促着各部的辅兵杂兵去填壕。

两难之下,魏军差点哗变了。砍了几十颗脑袋才把事情平息了。

不过士气也变得一场低落。

本来辅兵杂兵就都是流民组成的,东魏又缺少足够的装备和粮草把所有人都武装起来。

所以才形成了以精锐驱使杂兵的作战方式。

对于精锐嫡系,自然是待遇优厚,用做好的兵器,穿最好的甲胄,至于杂兵,可以说是饭都未必吃得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