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产线改造完成(2 / 2)

不管是规格设定还是编码设计、不管是布局规划还是版图验证,甚至生产过程的各项操作,都要为AI的训练提供数据,还要利用AI的判定来改善设计。

这对于华为的EDA团队来说,还是头一回。

不过“灵犀”工具用着是真爽——尤其是卷耳智能科技内部使用的完全体“灵犀”——那简直就像一个完全不知疲倦可以随意压榨的“高级程序员”,而且一个顶一百个。

……

华为的EDA团队和赵东赫这边带领的卷耳智能科技的研发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自的工作。

宏图微电子这边的产线改造却是遇到了一些麻烦。

纪弘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

鼎佳半导体这家公司,虽然在改造尼康光刻机这一块非常专业,但是也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次这样的改造。

各类传感器、自动工具层出不穷,有且甚至根本就不是生产过程用得上的——他们的技术人员甚至闻所未闻,更不用说下手改造了。

好在,纪弘还有两个超级的免费劳动力——刘向东和王华新。

俩人一个是从事控制科学研究的科学院院士,一个是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技术专家、工程院院士。

鼎佳半导体束手无策的问题,俩人一合计,再发动发动同事,方案也就有了。

再加上鼎佳半导体对尼康光刻机确实无比熟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光拆掉然后重组这个过程都搞过不下百十来次了。

双方放在一起,那完全是如鱼得水。

不过鼎佳半导体原本是过来改造光刻机的,到最后搞成科学院和工程院联合设计,他们负责动手实施的模式了。

倒也相得益彰。

……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等纪弘再次来到宏图微电子的时候,这里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

经过了半个月保密培训的员工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留下来的每个人都多了一分沉稳和内敛。

两条产线也都已经按照纪弘的要求进行了改造,可以说,这里已经是他的地盘,完全变成了他的模样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最后验收完成的时候,鼎佳半导体这边坚持不收费用,说是学了很多东西,就当抵学费了。

纪弘当然不会同意——不收钱就要欠人情,而且鼎佳半导体这完全是冲着俩院士去的,虽然鼎佳半导体并不知道刘向东和王华新的来路,但一看这水平就不可能是简单人物,估计是想着外聘个顾问啥的吧。

但这肯定不可能,而且自己也做不了主,俩院士完全是好奇自己在做什么,也想验证一下类思维AI究竟能不能救得了光电所的光刻机,所以是一边在这考察,一边被自己拉来“打短工”了,又不真是自己的员工。

“那这样吧,”鼎佳半导体的实施负责人最后看实在拗不过,也是说道:“方案是你们自己出的,我们也就干个苦力,收一半吧。”

这倒合理,纪弘安排陈继业去对接,自己则是带着俩院士去了产线那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