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宰相的工作,和学士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某某学士”只是用来标志他们的身份。
第二层的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非常非常清望的职位,只有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进士高科的才会有机会任职。
所在的翰林学士院处于宫中,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给皇帝写诏书。
因为挨着皇帝近,所以升迁得也非常快。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翰林学士都会做给皇帝起草诏书的工作,也有些带着这个官称,任他职的。
不过一般而言,都只有重臣才能带翰林学士官称。
第三、四层的诸殿阁学士。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重要的大臣才能领任的。殿阁学士并不需要在京城诸殿阁待着,他们的学士官称只是贴在原有的官职上,表示皇帝的宠信。
此次,为了引导格物学进一步发展,赵祯在大内中又兴建了一座格物院。
格物院就靠在那翰林院旁边,建筑规格和翰林院是也是一致。
这种布局,也向世人彰显了格物院的地位。
“谢官家!”毕昇欢喜地应道。
在赵祯的规划中,这座格物院将是整个大宋格物学的最高殿堂。
每一个获封为格物院学士的人,都将朝廷的栋梁之才,是某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其地位待遇如翰林学士一般。
从现在开始,赵祯要将格物学的地位,真正地抬起来。
在建立格物院的同时,赵祯也全面梳理了大宋的格物学教育体系。
格物院高高在上,是知识的高塔,是所有格物学学子最为向往的地方。
格物院之下,就是以东京格物学院为首的一批学院。
这里的教授,传授格物知识的同时,还有研究格物知识。若有重大研究发现,就能飞升到格物院。
地位就如同后世的大学。
东京格物学院,是一座非常成熟的学院。但是在赵祯看来,一座格物学院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大宋学子的需要了。
于是,赵祯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一批传授通识知识的学院。
例如鄂州张鹏远建立的东山学院,明州郑扬建立的四海学院,还有那扬州的天问学院。
这些办得不错的学院,赵祯直接加强了对其的物资投入,并从格物学院派遣了大量的人员支援,将其变成了如东京格物学院一般的研究教学一体的机构。
可以说是升级了。
至于那些办得不怎么样的传播通识知识的学院,赵祯直接将其改为了中学堂。
不准再使用“学院”之名。
在格物学教育体系中,学院下面就是中学堂。
中学堂的作用,就是给学子普及通识知识,并将其中优秀的学子选拔到学院中去。
中学堂之下,就是小学堂,这是教授初学格物学的人的。
格物院——学院——中学堂——小学堂,赵祯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格物学教研体系。
当然,如此大踏步地往前走,自然也是遭到了非议。
但是这些年格物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冲淡了人们的不少疑虑。
印刷、玻璃、火炮……诸多新奇物品,已经让格物学得到了一定认可。
并且,赵祯也没有将传统儒学给断掉。
大宋的年轻人想要做官,还是要去学四书五经。
儒学,依旧是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