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衡知道穆云海看中的是最后的奖项争夺,来之前已经做了准备,看了一下笔记本上的表格,快速说道:“目前排名第一的是《美丽人生》9.4分。
第二是我们《海滨之城》,9.3分。
第三是《永恒一日》9.1分。
第四竟然韩国导演洪尚秀的《夏夏夏》8.8分。第五是《探戈》8.6分!
还有一部也是8.6分,不过他的排名被排在第六,《家宴》。”
等下,我把这些片子都记下来,咱们回头挨个去看。”
穆云海拿出了本子照着顾衡笔记本电脑上的名单就是一顿抄。
接着穆云海问道:“他这个评分不是固定的对吧?也是观众给出打分然后上下浮动的那种?还是说影评人给的专业评分?”
“影评人一部分,观众一部分。影评人的权重多一些……”顾衡说完,外面一阵脚步声。
贝蒂尼推门进来,后面跟着孙传和和王思骢,王思骢简直把自己当成剧组正式成员了,什么事都不落下。
顾衡知道自己现在需要做什么,捧着电脑轻咳了一声:“咳咳,那我来汇报一下成绩。首先是分数,刚才我已经和许导说过了,我们目前是在所有入围影片的第二名。”
一抹喜色跃上所有人的心头。
“咱们的评分人数,包括影评人在内,也是所有电影中人数也是第二,共有四十七位影评人和三百七十二名观众给出了9.3的评分。
排名第一的是开幕影片英国影片《将军》共有六十三位影评人,八百零六位观众给出了8.3分的平均值。
评分最高的《美丽人生》只有十七位影评人,和七十二名观众给出了9.4的高分。因为人数太少,所以平均值给得挺高的。虽然说明影片质量没问题,但……有可能这个分数在未来几天内会下降……这也是趋势,所以我们有可能冲击第一。”
“耶!”王思骢激动地跳了起来。
“那我来念几篇影评……咱们的影评在威尼斯官网上一共算上短评有一百四十条。其中除了四十七位影评人都给的长评外,剩下的剩下的九十三位观众评论里,有7篇超过400个单词的长评,三十一位篇超过百个单词的中评,余下的都是诸如“好看的电影、让人耳目一新、我喜欢这部电影”之类的。这里我就不念了,一会儿各位可以自己看。”
说着,他操作了一下电脑,继续说道:“我已经把所有长评发到了上影厂里让人翻译,所以这里我节选一下……戛纳电影节被认为最公正,同时也是最权威的影评人,蒂加纳的长评节选……我觉得这一段他的形容对咱们来讲是最公平的。”
深呼吸了一口气,他缓缓念诵:“穆导,这位来自华国的年轻电影俊杰,给我们带来了一部令人震撼心灵的作品,从《海滨之城》中可以看出,有张一谋、黑泽明、弗兰克·杜拉邦特、吕松·贝克四位大师的影子,但他不是单纯的模仿,他把四位大师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不知何时起,我觉得电影行业出现了一种怪圈。导演们拼了命地想要在电影里加入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试图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左右观众的思绪。
让电影不再需要按照观众内心的认知,反倒变成了必须要按照导演的思路来行进,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独特性的奇特现象。
这是有违背艺术的核心观念的。
所以,这几年我越来越不喜欢年轻导演的作品……这里其实他踩了一脚《必要的杀戮》,认为《必要的杀戮》这个电影拿阿富汗战争来当题材,是纯粹为了得奖而得奖的作品。意思就是很不喜欢导演这么做,偏偏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导演喜欢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作品扣上人权的帽子来……塑造金身。”
美丽国人喜欢拍种族歧视,喜欢拍性别歧视,喜欢拍个人英雄主义。
欧洲人喜欢拍二战被法西斯迫害,喜欢拍动物保护,喜欢拍女权主义。
亚洲人喜欢拍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挣扎,喜欢拍制度对人性的覆灭。
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为了得奖翻来覆去的炒冷饭,当观众看得都吐了的时候,你所宣扬的东西,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近几年,我们没有了《肖申克的救赎》,没有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没有了《千与千寻》,没有了《辛德勒的名单》。”
我以为世界电影没落了,好在在这一届戛纳上出现了《海滨之城》,出现了这个只有十九岁来自东方的云海·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