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2 / 2)

“区区倭人,敢杀吾?吾之脖子就在此处,有本事就斩下吾的头颅,汉人不惧死,只要尔等倭人敢承受杀害汉使之名,即可动刀。”

随着高句丽以着卑微的语气将这句话翻译出来,整个正殿之中的倭人脸色均是一变,但又无人敢开口。

一队汉人士卒失踪,已是可大可小的问题。

可罗斌一旦丧命于邪马台国,那可就彻底没了回旋之地。

罗斌却是不等那些瞻前顾后的倭人做出决定,仰天大笑三声,大踏步便朝着挡在面前的兵刃撞去。

那两个原本持着兵刃挡着罗斌的倭人士卒见状,几乎是本能地收回兵刃,眼睁睁地看着罗斌将双手背在身后,进出邪马台国王宫如入无人之地般直接离开。

而在罗斌离开之后,正殿之中的倭人均是四目相顾,心有憋屈与怒气,却又是不敢主动开口将罗斌留下。

坐于珍珠帘子之后的卑弥呼,一时心中畅快之余,不免得也生出几分踌蹰担忧,然后加紧派遣人手寻找失踪汉人士卒。

有一言,罗斌并没有说错。

以着汉人士卒那明显的辨识度,不可能会无缘无故失踪且寻找不到。

要么便是邪马台国之中有权势之人所为,要么便是……

……

而当罗斌出使的结果,传回到此刻正在九州岛之时,自是激起了群情汹涌。

大汉秉承仁德之念,有意为倭国与邪马台国说和,使两国重归友好。

可结果却是汉使罗斌受辱,甚至还有一队汉军士卒在邪马台国内失踪,这在诸多汉军士卒看来,简直就是邪马台国蹬鼻子上脸的行为。

甚至,在李基有意的宣传之下,卑弥呼那一句“大汉之剑再利,还能挥到瀛洲不成?”更是传遍三军,让汉军将士由上而下均是怒不可遏。

至于那一句让李基亲至邪马台国的话语,亦是让诸多尊崇李基的将领胸中怒火横生。

尊李基为师的孙策听闻此言,屡屡请战愿为先锋,踏平邪马台国,将那大言不惭的国主卑弥呼押到李基面前。

而李基再一次将前来请战的孙策安抚了一番,让他离开之后。

坐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品着茶的贾诩,语气之中颇有几分感慨地开口道。

“此无中生有之计,子坤到底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来的?”

李基默默地品着茶,半垂着眼眸,看着屋外开始降下的白雪,并没有吭声说话。

此计归根到底就不是李基想出来的,大抵只能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良久过后,李基方才悠悠地说道。

“文和可勿要乱说,哪里存在无中生有?”

“史书只会如实地记载护倭将军麾下大军前往瀛洲寻到了倭国后人,后被邪马台国暗害了一队士卒,主帅李基为维护大汉威严以及相助倭国后人重建倭国,遵循大义,只得出兵平定了邪马台国。”

“可怜那一队为义捐躯的汉军士卒无故殒命于异国他乡,吾之过也,该记其名,厚恤之,且或还会在史书上留其详细姓名,以向后人证邪马台国之无道。”

对此,贾诩学着李基的习惯,朝着李基竖起了一根拇指,以称赞佩服李基的脸皮之厚,内心之黑。

那一队所谓失踪殒命的士卒姓名,还是贾诩亲自提供的名单。

当然,这个名单上所记录的本该是这段时间以来在瀛洲或因感染疾病,或因意外亡故而死的士卒。

只是这个名单在李基的手中一转,便是成了护卫罗斌前往邪马台国失踪的士卒名单。

且经过此事的酝酿,让原本直接协助倭国出兵邪马台国还有些不太合适的汉军,直接就有了出兵的大义与理由。

仅一条邪马台国国主卑弥呼对大汉无礼,叫嚣大汉之剑斩不到她,以及为那一队失踪殒命的汉军士卒报仇就足够了。

“只是子坤就不怕真相暴露出来,最后反倒坏了子坤留于后世的名声。”贾诩提醒道。

毕竟,李基此计或称得上巧妙,但绝非是完美。

起码知道真相之人并不少,除了李基与贾诩之外,前往邪马台国的罗斌以及诸多随行人员几乎都是知情人。

且贾诩发现李基对于自己人似乎总会特别的仁慈,除了下令让罗斌以及那些随行人员不得外传此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

这在贾诩看来,无疑是一个弱点。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