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嫡子李相(2 / 2)

“是,主公。”夏侯博答道。

而刘备想了想,又接着说道。

“还有,将适才张子布过来所说之言都记述下来送去给子坤过目,张子布此人是重用,暂用,还是弃之不用,让子坤自行衡量就是了。”

“是,主公。”

夏侯博一边应着,一边眼神不禁流露出几分对张昭的同情之色。

如此暗中挑拨主公与子坤先生的关系,莫看主公似乎不动声色,恐怕暗中已是在主公心中上了一个黑名单。

即便子坤先生丝毫不介怀此事,恐怕今后也不可能得到主公的重用了。

而当李基收到这一份记述了张昭言语之时,不禁哑然失笑。

原本李基还想着张昭如此细问探查,会是基于何等用意与立场,不想居然是为了争权。

不过,李基倒是想得比刘备更深一层。

张昭作为原轨迹之中孙权的老师,孙权的“制衡”之道说不得就是深受张昭的影响。

如此一来,张昭的目的也就是一目了然了。

张昭并非是不了解刘备与李基的私交甚好,且也明白刘备心怀汉室。

因此张昭以己度人,所判断的便是认为刘备知晓李基对汉室不敬且掌管大权的情况下,会产生再扶植一亲信与李基相互制衡。

典型的东吴做派,只能说张昭不愧是原轨迹中孙权的老师了。

‘只可惜,地是东吴的地,人是蜀汉的人……’

李基暗中地道了一句,却也没有刻意去追究张昭的意思。

正值用人之际,张昭还能用,那就再用用。

大不了,张昭如此喜欢制衡之道,那以后便送他去一些适合玩这一套的地方去便是了。

而张昭之才,也确是毋庸置疑的。

在张昭的协作之下,不仅仅是离开了顾雍的府衙依然照常平稳运转,且关于官府的诸多借贷也是一一确认推行了下去。

一开始诸多刚刚在吴郡安定的流民还是颇为不明所以,但最终在得知此后三年所有税都无须缴纳,只需按户每年偿还吴郡官府四百钱到五百钱不等后,几乎每个流民都对刘备歌功颂德起来。

毕竟,与大汉所规定的赋税相比,所需要给吴郡官府的钱粮几乎少了一半以上。

原本让刘备本就在吴郡极高的声望,再度提升了一大截。

而在吴郡百姓几乎真正进入安居乐业的阶段,甘夫人与蔡昭姬腹中之子于七月同一日产下,均是男婴。

此事令刘备直乐呵了足足半月,不仅仅是为有后而乐,更是为与李基之间的这种巧合与缘分而来,多次感慨道。

“此生未能与子坤同年同月同日生,但你我嫡子却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天定兄弟无疑。”

由于甘夫人产子前曾做一梦仰吞北斗,刘备依然给自己的嫡子起了个小名“阿斗”,且兴致勃勃地主动为李基的儿子起名为“李相”,言及以李基之才,其子亦当有丞相之姿。

对于刘备的厚望,李基也只能是笑而受之。

事实上,对于自己的嫡子期望,李基认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为祸百姓,那也便是足够了。

假如刘备最终取得天下,那么只要李基能够安享晚年,子孙后代保底也是个富贵无忧,根本就无须奋斗。

相反,一门双丞相,有时候反而很容易引起忌惮。

所以,李基往往觉得自己的儿子当个废物似乎也不是不行,能成材就成材,不能成材就躺平罢了。

而刘备也是不忘依照过去所约定那般,在双方嫡子百日之时,让刘阿斗与李相结为兄弟,期许他们二人相互扶持一生,情同手足。

由于李相早出生了一个时辰,因此反倒是李相为兄,阿斗为弟。

不过相对于倾注了大量喜爱在这两个幼童之上的刘备,李基的注意力反倒是更多都放在夷洲以及瀛洲之上。

夷洲的发展,正如此前所预料的那般。

在关羽以及顾雍的通力合作之下,近小半年下,已然以着营寨为雏形在夷洲建立了一个小城,与夷洲遗民的接触也是相当的顺利,并没有发生什么大摩擦。

相反,关羽那奇特且威严的形象让夷洲遗民大受震撼,几乎是视关羽如天神下凡一般崇拜。

除此之外,那便是贾诩耗费了漫长时间所伪造的徐福东渡记录,也快到了可以出土的时候。

而随着吴郡秋收结束,大量的粮食几乎是堆满了吴郡粮仓,且吴郡也厉兵秣马了大半年的时间,足可堪是“兵精粮足”四个字。

再兼之甘宁“锦帆贼”的名声越传越广之下,吴郡也是理所应当地借故大肆扩张水军。

如今,吴郡仅仅是水军便已然高达一万五千余。

这让一直都在刻意忍耐着的李基,甚至萌生了几分迫不及待的感觉。

在大汉正式进入乱世之前,先将瀛洲踢出棋盘,且平定乱世也需要用到瀛洲之中的大量金银矿物。

如此岂非是一举两得,双喜临门?(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