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百万大军的装备,各地武装守备,百姓农耕开荒,都离不开铁具,某种意义上,铁器关乎着朝廷的国力。
冶铁量仍无提升,或许,会有一批官员会被带到京城治罪。
朱标看着朱榑,道:“冶铁数额上不去,更不能去冶铁所胡闹,要是耽搁了进度,是会死人的。”
为何穿越者喜欢冶铁,不论是制糖、雪花盐还是文抄,都只是锦上添花。
承载在生产力最低层的是,铁。
它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是解决宝钞贬值的最根本政策!
“兄长不带我去,我便每日来东宫一趟,找遍六宫,也吃不到东宫这么好的点心了!”
………
此时奉天殿中,朱元璋今日穿着黄色常服,挺直胸膛,坐在御案前,冷冷地看着朱标。
“太子离京做什么?”
“回禀父皇,今日看到奏本,十三座铁冶所,增设冶炼铁官后,数额仍不见有所增,空印之后,地方官员缺额,儿臣身为储君,在京城不能明察,想到江西进贤巡访。”
朱元璋曾经将自己治国的四字真言,传给了朱标。
四字中的一字,便是“明”。
“明”才不会被奸佞蒙蔽。
朱元璋正为此事所虑,他也知道朱标为何而来,放下奏疏,“你应该去。”
“我想带上五弟和七弟,儿臣做兄长,平日忙于政事,正好这次正好可以教导他们。”
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得意外,头也不抬,“去吧,三五,你随太子出行。”
叫上朱橚,是朱榑的主意。
朱榑知道,他这位五哥一直想到远点的地方,采点草药。
回到东宫,朱标吩咐仪鸾司准备车驾。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
朱榑来到午门,车撵停在下马碑前,撩开门帘,朱标伸出左手,朱橚伸出右手,一起把朱榑拉了上去。
“七弟啊,你去哪了?”
“我拿了一些糕点和牛肉。”
朱橚很高兴,“兄长,我终于可以离开京城了啊!”
“路上不可胡闹。”
朱标故意板着脸,看着两个顽劣的弟弟。
一到休息,朱橚便循着路上山,美其名曰出恭,实则是寻找药草。
他是真的痴迷于此,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比待在马车里更精神。
马车里的“野草”越堆越多,连温和的朱标都有意见了。
如果没有锦帛内饰,还真像百姓拉草的牛车。
官道上,很少能看到过路百姓,因为出行要凭借路引,除了商贾,百姓通常是不流动的。
“五弟,七弟,你们看这田地,尚且还在江南省,便如此贫瘠了。”
朱标撩起马车帘,望着窗外,怅然一叹。
这个时候,明朝的布政使司,分守道,按察使司,分巡道等机构都还没有设立,地方政府基本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只是改称为府。
制度还不完善。
地方监管力量薄弱,一个地方知府兼任市长、公安局长、司法检查长、城建局局长等等多个职位。
所以,根本管不过来。
没有朝廷提醒,大多数百姓不知道耕种的时令,他们真的就是这般无知。
只知道天黑天亮,晴天雨天,到了一年中哪个时令,他们是不知道的。
朝廷便设置一个职务,叫做司农官。
马车到进贤县,又行进一段路,终于停下来,可以看到弥漫在山林间的白烟。
朱标下了马车,掏出两张手帕,递给两个弟弟,自己也捂着口鼻。
朱榑咧嘴一笑,他对这股味道很熟悉。
新上任的冶铁官赵立,看着车撵仪驾近了。
他抱手躬身,沉声道:“臣冶所大使,赵立,见过太子,见过二位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