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上课第一天(1 / 1)

1月1日,周六,晴。

今天是上课的第一天,我是下午的课,所以上午又重新备了专题一的课。我主要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微调,更多是优化ppt,并打印了教学五件套(教学大纲、教案、教材、点名册和教学进度表。

紧张地上午备课结束后,下午1点半,正式上课了。我提前2分钟到了教室,当时许多研究生已经到了。我看到一个同学长得比较老成,以为他也是老师,连忙问同学是不是我教的那门课。同学说是,我才放下心来,没走错教室。

刚开始上课,我面对同学们,竟然有些紧张,感觉都有点儿语无伦次了。我简单介绍了课程的性质、内容,我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告诫同学们要跟以前的学习不同了。一方面是课程不同,这门课既跟本科生的课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本科生的课程相对来说主要是基础性课程,研究生就必须强调专业性。所以,研究生的课程论证更加严紧,语言更加精练,理解的难度当然也更加大,我上课当然也更累。研究生跟本科生还一个不同之处,就在于本科生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成长成才成人,所以学习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义务,因为他学习主要是为了自己。研究生就不同,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有能力照顾家人,为社会做贡献,所以研究生的责任更大,不光是为自己,而且也是为别人。因此,研究生应该有一个工作的态度,学习和科研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那么是心里不痛快,该干也得干,就像上班一样。

后面我开始第一讲导言。我讲到了科学性,讲到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讲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口沫横飞地连讲了三个小时,讲得嗓子都有点哑了。后面给他们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提纲挈领,是引领这门课最重要的问题。我问同学们,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然而人是主体,可以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吗?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有什么资格研究别人,把人当成对象,当成解剖的工具进行研究?我觉得这个问题发人深省,告诉同学们,希望他们能够用3年的时间,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个问题确实提的不错,有一个心理学的学生过来问我。她说,心理学在观察别人的时候,有时候尽量不打扰他,比如可以在高空中挂一个热气球,然后在热气球中观察路上行人的姿态。观察发现,男女朋友在走路的时候,姿态是不同的。男生主要是往前看,而女生往往左顾右盼,这反映了男女不同的心理特点。这种不影响观察对象的研究,难道不可以吗?于是,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得知自己被别人观察的时候,你心里舒服吗?这个女同学还要辩解,她说,我们做这种研究时,都是研究对象志愿的,所以,人也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我则说,这些志愿者实际上是自愿作为对象来被你研究,他可不会自愿作为主体来被你研究。因为当他作为主体时,他不能被动,也就是不能听你的指令来行动。这种情况下,如何作为研究对象呢?所以,我跟她说,这个问题是很难的,我自己实际上也没有答案,希望你们在3年的研究生生涯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下课时已经4点4时,我讲了差不多三个多小时,嗓子有点哑了。稍微等了一会儿时间,跟老婆一起去老妈那儿吃了晚饭。饭后回来小憩了一会,我想把昨天没有解决的问题给它解决了,经过计算却发现,怎么结果却成为平均主义?这把我气的,显然问题没有解决,还需要另找其它思路,这场攻坚战怕是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