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杀之始(2 / 2)

朱元璋缓缓坐直身体,悠悠道:“我们都是从刀光剑影中一路拼杀过来,同当患难,同享富贵。”

“但妹子,咱怕啊。”

他缓缓起身,走到殿门仰望天空。

“前朝那些实权派大臣,他们在掌权时说一不二。”

“风头甚至盖过皇位上坐着的那个人。”

“丞相因为权力过大就有可能干预到皇帝的意愿,甚至威胁到皇权。”

“就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样。”

马皇后沉声道:

“所以,你就想废了相位?”

朱元璋坦然道:

“有想法,没体系,天幕不提咱还真要想想。”

马皇后起身急走到老朱身边,她太了解他了。

“重八,你想没想过这期间会造成多少冤假错案!”

“该杀和不该杀的人,都会被大肆诛杀!”

“这会让国家陷入动荡的!”

朱元璋头也不回,背负双手冷声道:“那也是必要的牺牲。”

“天下军户尽在朕手。”

“一群措大掀不起风浪。”

“重八!”

老朱回头看着焦急的皇后,笑着道:“知道知道,不滥杀吗。”

“咱会的,你放心!”

“只诛首恶,绝不牵连!”

马皇后看着一脸赔笑的朱元璋只能暗生闷气。

倔驴!

犟种!

“你心里有数就好。”

……

天幕上。

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的朱元璋看向殿内大臣。

“皇帝深居宫中,能够知晓万里之外的事。”

“这主要是因为兼听广览,了解民情。”

“胡元之世,政令都出自中书省,大小事务都要先关报中书,然后才奏闻给皇帝。”

“元朝又多昏君,才导致民情不通,以至于天下大乱。”

“朕要引以为鉴。”

……

【公元1379年九月,位于大明西南边陲的占城国来使进贡。】

【按照外交程序,中书省应该在接到这种外交大事的第一时间上报皇帝。】

【但朱元璋没有从中书省或是礼部那里得到的消息。】

【消息是出宫办事的宦官带回来的】

【由于无人接待,占城国使者连宫门都没有摸到。】

【由于语言不通,外邦使者只好流落街头。】

【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传唤胡惟庸和汪广洋】

【胡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将罪过归咎于礼部】

【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

【礼部与中书省当着皇帝的面踢皮球,这让朱元璋更加恼火。】

【他接连下了几道敕书,将礼部负责接待外宾的相关人员全部下狱,同时让检校暗中调查。】

……

大汉·宣帝时期“汪广洋,扶不起的阿斗。”

刘病已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想要制衡一下。

但没想到这人这么烂泥扶不上墙。

“胡惟庸,鼠目寸光。”

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直往火坑里跳。

“朱元璋……诡谲莫测。”

这人的手段属实让人心惊。

拿国家当工具……

“奇怪,李世民也不这样啊?”

许平君摸索着手臂,天幕里展现的马上皇帝就那几个。

怎么就这个这么阴森森的?刘病已也想不通。

“也许是经历的缘由?”

许平君好奇的看着他。

“那你也没这样啊。”

皇帝眉头一跳。

也就是你,别人这话说出指定是人头落地!

“咳,这事一出,老朱也该收网了。”

“事关国体,不能拖了。”

……

【公元1380年正月初二,御史中丞涂节突然告发胡惟庸涉嫌毒杀刘基,并意图谋反。】

【毒杀刘基这事并无实据,但洪武八年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

【御医开了药方,照单抓药后身体不适病死也是事实。】

【真相不确定,但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不需要真相】

……

大明。

“你等会!”

“刘基死了?!”

本来还一副智珠在握的老朱突然变了颜色。

马皇后看着天幕,叹了口气。

“重八,你这……”

刘基死的蹊跷。

……

【接到涂节的报告后,朱元璋立即批转司法部门连夜突审】

【具体细节早已不得而知,一些罪名也南辕北辙。】

【只知结果是胡惟庸谋反案坐实,不可不杀。】

【与此同时,御使中丞涂节和御史大夫陈宁作为胡党嫡系也难辞其咎】

【因为有官员禀告,涂节也参与了谋反,见事情败露才站出来检举胡惟庸。】

【此案由朱元璋“自临问之”】

【自正月初二,廷臣审录,到初六结案】

【胡惟庸为首的一大批人及其家族被全部处死。】

【处死宰相是非同寻常的,朝堂内外为之震骇。】

【朱元璋趁势颁布了一系列诏书,以平息人心躁动。】

【第一道诏书,革去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第二道诏书,他要大肆清算胡惟庸等人的罪状】

【洪武大逃杀开始初显端倪,但此时的风暴还在地平线下。】

【因为有人不想朱元璋这么大搞牵连。】

【她也限制住了皇帝一开始的杀心。】

【这个人就是马皇后。】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