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2 / 2)

只能够让李来仪陪着他走这一趟了,毕竟总不能让小姑娘日后见不得人吧?

……

李来仪和李靖紧赶慢赶,等他们终于赶到千鹤院的时候,李二郎李九思已经被下人从着火的院子里救(拉)了出来了。

别看李靖刚刚在书房被李九思气得吹胡子瞪眼,这会儿在千鹤院外见到自己的二孙子,第一时间就连忙上上下下地打量他,看他有没有哪儿受伤了。

虽然李靖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李九思却明白自己祖父的意思,主动对他道:“阿翁你放心,我没受伤。”

李来仪好奇地看了李九思一眼,说实在话,要不是他脸上还有被熏黑的痕迹,她都怀疑他刚刚是不是真的被人从着火的院子里救出来了。

因为他的神色实在是太淡然自若了,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了解自己二孙子是什么性子的李靖倒不怀疑这个,他闻言,心下当即松了一口气,但是面上却冲着李九思就“哼”了一声:“谁关心你有没有受伤了?”

李靖这话是在口是心非吗?

当然是了。

一旁的李来仪都听出来了,但是李九思却没有,听到李靖这么说,他看了他一眼,带着三分疑惑和七分不解地问道:“不是阿翁你吗?”

李九思这话是在故意找打吗?

当然不是了。

李来仪听得出来,他是诚心发问的,所以小姑娘对又想吹胡子瞪眼的李靖说了一句“卫公,对不住了”之后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来仪只知道李九思是李靖的二孙子,但是却不知道他竟然是这样一个性子。

因为敬佩李靖,所以李来仪对他的家庭情况挺了解的——

李靖这辈子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德謇,他和太子的关系较好,根据萧慧所说,上辈子太子谋反一事还牵连了他,使得李德謇被流放岭南。

众所周知,时下的岭南和后世的不一样,流放此地的人大多容易因为水土不服而丧命,而李德謇因为其父李靖的原因,后来不仅徙至吴郡,在李靖去世之后甚至承袭了他的爵位,成为新一任的卫国公。

而二儿子则叫李德奖,他和兄长李德謇不一样,李德奖生来就有一颗不安于室的心。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官二代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受父辈的余荫而被封官,走上仕途,但是李德奖偏不,刚成年就直接留下一封信拍拍屁股就去浪迹天涯了。

李来仪据闻当年李靖被气到在家大骂二儿子三天三夜。

别人都是父母在,不远游,李德奖倒好,父母在,可劲游。

据李来仪所知,李德奖出去浪迹天涯之后,中间只回来过一次,然后又继续出去浪迹天涯了,至今都没有回来。

至于李德奖中间为什么回来过一次呢?

是想家了?还是盘缠不够了?

都不是,李德奖中间回来的那一次就是为了把儿子送回来,交给家中的老父亲和兄长帮忙照顾。

李来仪又一次据闻当年李靖和李德謇父子两人被气到在家中大骂二儿子/弟弟三天三夜。

而李德奖送回来的儿子,就是面前的这个李九思。

关于李九思的事情,李来仪知道的并不多,其实别说是她了,就连在长安长大的房遗爱等人对李九思都不太熟,原因很简单,因为李九思就跟那些大家闺秀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平时就很少出门。

别说李来仪没见过他了,只怕就连房遗爱他们都不一定还认得李九思长什么模样。

所以在见到李九思之前,李来仪以为他是一个和他父亲李德奖完全不一样的人,但是没想到见面之后却发现他和他父亲还是有几分相似之处。

那就是挺会气人的。

李靖:“……???”

她还好意思说别人?

本来李靖就被自己二孙子的反问给噎得不轻了,没想到李来仪还在一旁火上浇油,也就是因为这孩子不是自己家的,要不然李靖也忍不住想要对她吹胡子瞪眼了。

俩倒霉孩子,太会气人了!

虽然都是李靖口中的“倒霉孩子”,但是李来仪显然要比李九思要没那么“倒霉”,因为她至少可以分辨得出来李靖有没有生气,以及为什么生气。

所以小姑娘很快就不笑了,并且安慰李靖道:“卫公,人没事就好,我看火势已经被扑灭了,那么想来烧得也不严重,以后注意些就好了。”

这个道理李靖当然懂了,碍于李来仪在场,李靖不好就李九思明知道院子起火却不愿意离开一事训斥他,但是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千鹤院好端端的为什么会起火?”

李靖原本也就是那么一问,哪里想到自己的二孙子一听,立马激动地道:“阿翁,是玻璃的功劳。”

李靖:“……???”

都着火了,还能被称之为功劳吗?

还有……

这又关玻璃什么事?

是啊,千鹤院着火关玻璃什么事?

不止李靖好奇,就连李来仪也好奇得很,两人看向李九思,就见他眉飞色舞地道:“我偶尔发现透明的琉璃瓶盛上清水之后,竟然能够将字体放大……”

这个发现让李九思惊讶极了,也好奇极了,他

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琉璃瓶盛上清水之后都有这个效果,于是他就做了一个实验——

将所有的琉璃瓶都取了出来,盛上清水之后架在写满字的纸下面,通过实验后他发现只有透明的琉璃瓶才能将字体放大。

⑵本作者冬沙提醒您《[唐]穿成太宗家的崽》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⑵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又想搞清楚标准大小的字体能放大,那非标准大小的字体也能放大吗?

于是李九思转身就回屋打算亲自写一张蝇头小字,但是他哪里想到自己就回屋写字这一点时间,院子竟然就着火了,而着火的原因竟然是盛有清水的琉璃瓶聚集了日光,然后点燃了琉璃瓶下面的纸张。

大概是一阵风吹来,将燃烧着的纸张吹到了草丛里,然后火势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⑴。”李九思道,“这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有关于冰透镜的描述,没想到琉璃瓶加上清水之后竟然也有同样的作用,这要是搞清楚原理是什么的话,那么日后在天晴的时候,想要生火就可以直接借日光即可了。”

李九思这么一说,就连李来仪都知道为什么院子着火了他都不愿意离开了,敢情他之前是想要搞清楚纸张是怎么烧起来的?

不过……

李来仪的脑子里突然蹦出了“放大镜”这三个字,然后对李九思道:“你说透明的琉璃瓶盛上清水后可以让字体放大,它的原理是基于凸透镜的特殊形状和光的折射。”

“凸透镜?”李九思看向李来仪。

李来仪大概跟李九思解释了一下,然后又道:“我记得广陵王刘荆生前就有一枚用水晶打磨的凸镜片。”

广陵王刘荆?

那不是光武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的第九子吗?

他死于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7年,而现在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也就是说那是五百多年前的人和事了,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是五百多年前的人和事,李来仪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殿下见过广陵王的那枚水晶凸镜片?”李靖开口问,他觉得这可能是最能够解释的理由了。

“没有。”李来仪摇摇头,她说,“那枚水晶凸镜片还在广陵王的墓里呢。”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枚水晶凸镜片是直到1980年前后才会出土。

等等!

1980年?

李来仪突然愣了一下。

同样愣住的人还有李靖,李来仪回答得太过轻描淡写了,以至于他都忍不住怀疑究竟是不是他太过大惊小怪了?

但是奇怪的是她和几百年前的广陵王无亲无故的,既然无亲无故,她又怎么会知道人家墓里都有什么陪葬品?

和李靖不一样,李九思并不好奇李来仪为什么会知道广陵王的墓里有一枚水晶凸镜片,他只好奇一件事,那就是:“你知道广陵王的墓在哪儿吗?”

李来仪:“……???”

李靖:“……!!!”!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