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武怀玉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骂他,
但也肯定会有无数天下富户商贾感激他,终于不用再被一茬茬的割了。
而武怀玉借着这次机会,想要再次扩大户部钱庄的规模,把青苗贷等的本钱增加,
他还想要请旨成立一家新的工商钱庄,以面向大唐工商群体,提供一些借款等支持,助力工商发展。
若是能够顺便出台些相关的正式法规条令,规范一下大唐如今的金融行来,诸如典当铺、金银铺、钱庄银行这些从事放贷、典当等等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武家也早涉及相关的行业,也希望能够有更正规的管理,而不是野蛮生长,那样泥沙俱下,时间长了只会把整个行业给搞坏。
正事谈完,李世民问起小兕子在武家住的如何。
“公主与臣的儿女们相处的很好,每天都玩的很开心。”
李世民点头,“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看看小兕子。”
“对了,寒灾也算是过去了,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虽有所回落,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
贞观三四年时大丰,斗米二三钱,现在这斗米十二钱,相当于翻了好几倍,当然,相比起贞观一二年时,或是武德年间,如今的粮价,其实仍是相对比较低的,
开国初,天下未定,粮价居高不下,甚至匹绢易斗米。
“陛下,等到夏收之后,粮价肯定能再有所回落的。”
经历这次大寒灾,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今年春耕受到影响,夏收也肯定受影响,
关中虽富庶,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
今年关中会减产,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
而斗米十二钱,也还好,百姓是还能承受的。
“有司正在从关东山南等地调运粮食入京,很快就会有大批粮食陆续抵京,到时只要常平仓开仓平价放粮,那么粮价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这事你全权负责,认真抓紧,尽快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李世民再三交待。
本章完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诸司都不缺钱,那为何还要置捉钱令史,拿公廨钱去放贷?而富户商贾百姓也不愿意借这高利贷。”
现在这个捉钱之制,十分扰民害民,那朝廷就当直接废止。”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步,
细细思量一番,好像真是如此,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现在经武怀玉点透,对啊,既然不缺钱,那为何非要拿公廨钱放贷?
说到底还是那些官本位思想所致,不管当初为何设的公廨钱放贷,这些年有这么一笔放贷利息收入,哪怕如今财政好转,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这笔收入。
“现在朝廷两税新法,有折钱代役法,有摊丁入亩法,也还有火耗归公重新分配法,再有就是税赋三分法,
地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的多,就是京司诸衙,现在也比以前宽裕许多,
所以朝廷有司衙门,根本就没必要自己再置捉钱令史去放高利贷了,这于朝廷于陛下,都名声不好。”
“是时候掀开新篇章了。”
如今各司衙门把着这公廨钱放贷不放,说到底不还是想多捞点钱,尤其是弄的钱还是进衙门小金库,使起来也方便。
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一切步入正轨,哪还能一直这样呢。
“就说放贷这事,朝廷近些年也一直强调禁止放高利贷,对以往寺庙质铺借贷也是全面取缔,民间高利借贷也是严厉打击,
现在朝廷若继续自己公廨钱放贷,一年利息是本钱一倍,那是妥妥的高利贷了,尤其是强行借给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商贾,这完全就是害民。”
“朝廷这些年也是有许多善法良政,比如说常平仓和户部钱庄以及青苗贷等,给予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借款等支持,利息也相对较低,这才是良政善政。”
有些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旦捅破,就完全清晰明了。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确实如此。
当初朝廷设立户部钱庄、常平仓,发行青苗贷等,还是武怀玉为计相时发起的,经过多年下来,也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本钱越来越多,分号也越来越多,
每年因此获利也越来越多,
武怀玉看过历年的报表,发现这些项目,虽然放的贷款利息比公廨钱低太多,可数量较大,累积下来,其实获利不少,甚至是超过公廨钱放贷的。
公廨钱放贷,说白了,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收富人税。
而青苗贷等借款,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也是百姓承受的起,能够帮到大家的,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
朝廷还不如把原本各衙门放贷的这个公廨本钱,投到朝廷的户部钱庄、常平仓等项目里去做个本钱,然后协定利息。
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获利也是不错的。
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也还不错。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武怀玉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骂他,
但也肯定会有无数天下富户商贾感激他,终于不用再被一茬茬的割了。
而武怀玉借着这次机会,想要再次扩大户部钱庄的规模,把青苗贷等的本钱增加,
他还想要请旨成立一家新的工商钱庄,以面向大唐工商群体,提供一些借款等支持,助力工商发展。
若是能够顺便出台些相关的正式法规条令,规范一下大唐如今的金融行来,诸如典当铺、金银铺、钱庄银行这些从事放贷、典当等等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武家也早涉及相关的行业,也希望能够有更正规的管理,而不是野蛮生长,那样泥沙俱下,时间长了只会把整个行业给搞坏。
正事谈完,李世民问起小兕子在武家住的如何。
“公主与臣的儿女们相处的很好,每天都玩的很开心。”
李世民点头,“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看看小兕子。”
“对了,寒灾也算是过去了,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虽有所回落,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
贞观三四年时大丰,斗米二三钱,现在这斗米十二钱,相当于翻了好几倍,当然,相比起贞观一二年时,或是武德年间,如今的粮价,其实仍是相对比较低的,
开国初,天下未定,粮价居高不下,甚至匹绢易斗米。
“陛下,等到夏收之后,粮价肯定能再有所回落的。”
经历这次大寒灾,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今年春耕受到影响,夏收也肯定受影响,
关中虽富庶,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
今年关中会减产,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
而斗米十二钱,也还好,百姓是还能承受的。
“有司正在从关东山南等地调运粮食入京,很快就会有大批粮食陆续抵京,到时只要常平仓开仓平价放粮,那么粮价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这事你全权负责,认真抓紧,尽快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李世民再三交待。
本章完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诸司都不缺钱,那为何还要置捉钱令史,拿公廨钱去放贷?而富户商贾百姓也不愿意借这高利贷。”
现在这个捉钱之制,十分扰民害民,那朝廷就当直接废止。”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步,
细细思量一番,好像真是如此,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现在经武怀玉点透,对啊,既然不缺钱,那为何非要拿公廨钱放贷?
说到底还是那些官本位思想所致,不管当初为何设的公廨钱放贷,这些年有这么一笔放贷利息收入,哪怕如今财政好转,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这笔收入。
“现在朝廷两税新法,有折钱代役法,有摊丁入亩法,也还有火耗归公重新分配法,再有就是税赋三分法,
地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的多,就是京司诸衙,现在也比以前宽裕许多,
所以朝廷有司衙门,根本就没必要自己再置捉钱令史去放高利贷了,这于朝廷于陛下,都名声不好。”
“是时候掀开新篇章了。”
如今各司衙门把着这公廨钱放贷不放,说到底不还是想多捞点钱,尤其是弄的钱还是进衙门小金库,使起来也方便。
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一切步入正轨,哪还能一直这样呢。
“就说放贷这事,朝廷近些年也一直强调禁止放高利贷,对以往寺庙质铺借贷也是全面取缔,民间高利借贷也是严厉打击,
现在朝廷若继续自己公廨钱放贷,一年利息是本钱一倍,那是妥妥的高利贷了,尤其是强行借给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商贾,这完全就是害民。”
“朝廷这些年也是有许多善法良政,比如说常平仓和户部钱庄以及青苗贷等,给予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借款等支持,利息也相对较低,这才是良政善政。”
有些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旦捅破,就完全清晰明了。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确实如此。
当初朝廷设立户部钱庄、常平仓,发行青苗贷等,还是武怀玉为计相时发起的,经过多年下来,也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本钱越来越多,分号也越来越多,
每年因此获利也越来越多,
武怀玉看过历年的报表,发现这些项目,虽然放的贷款利息比公廨钱低太多,可数量较大,累积下来,其实获利不少,甚至是超过公廨钱放贷的。
公廨钱放贷,说白了,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收富人税。
而青苗贷等借款,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也是百姓承受的起,能够帮到大家的,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
朝廷还不如把原本各衙门放贷的这个公廨本钱,投到朝廷的户部钱庄、常平仓等项目里去做个本钱,然后协定利息。
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获利也是不错的。
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也还不错。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武怀玉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骂他,
但也肯定会有无数天下富户商贾感激他,终于不用再被一茬茬的割了。
而武怀玉借着这次机会,想要再次扩大户部钱庄的规模,把青苗贷等的本钱增加,
他还想要请旨成立一家新的工商钱庄,以面向大唐工商群体,提供一些借款等支持,助力工商发展。
若是能够顺便出台些相关的正式法规条令,规范一下大唐如今的金融行来,诸如典当铺、金银铺、钱庄银行这些从事放贷、典当等等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武家也早涉及相关的行业,也希望能够有更正规的管理,而不是野蛮生长,那样泥沙俱下,时间长了只会把整个行业给搞坏。
正事谈完,李世民问起小兕子在武家住的如何。
“公主与臣的儿女们相处的很好,每天都玩的很开心。”
李世民点头,“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看看小兕子。”
“对了,寒灾也算是过去了,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虽有所回落,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
贞观三四年时大丰,斗米二三钱,现在这斗米十二钱,相当于翻了好几倍,当然,相比起贞观一二年时,或是武德年间,如今的粮价,其实仍是相对比较低的,
开国初,天下未定,粮价居高不下,甚至匹绢易斗米。
“陛下,等到夏收之后,粮价肯定能再有所回落的。”
经历这次大寒灾,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今年春耕受到影响,夏收也肯定受影响,
关中虽富庶,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
今年关中会减产,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
而斗米十二钱,也还好,百姓是还能承受的。
“有司正在从关东山南等地调运粮食入京,很快就会有大批粮食陆续抵京,到时只要常平仓开仓平价放粮,那么粮价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这事你全权负责,认真抓紧,尽快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李世民再三交待。
本章完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诸司都不缺钱,那为何还要置捉钱令史,拿公廨钱去放贷?而富户商贾百姓也不愿意借这高利贷。”
现在这个捉钱之制,十分扰民害民,那朝廷就当直接废止。”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步,
细细思量一番,好像真是如此,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现在经武怀玉点透,对啊,既然不缺钱,那为何非要拿公廨钱放贷?
说到底还是那些官本位思想所致,不管当初为何设的公廨钱放贷,这些年有这么一笔放贷利息收入,哪怕如今财政好转,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这笔收入。
“现在朝廷两税新法,有折钱代役法,有摊丁入亩法,也还有火耗归公重新分配法,再有就是税赋三分法,
地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的多,就是京司诸衙,现在也比以前宽裕许多,
所以朝廷有司衙门,根本就没必要自己再置捉钱令史去放高利贷了,这于朝廷于陛下,都名声不好。”
“是时候掀开新篇章了。”
如今各司衙门把着这公廨钱放贷不放,说到底不还是想多捞点钱,尤其是弄的钱还是进衙门小金库,使起来也方便。
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一切步入正轨,哪还能一直这样呢。
“就说放贷这事,朝廷近些年也一直强调禁止放高利贷,对以往寺庙质铺借贷也是全面取缔,民间高利借贷也是严厉打击,
现在朝廷若继续自己公廨钱放贷,一年利息是本钱一倍,那是妥妥的高利贷了,尤其是强行借给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商贾,这完全就是害民。”
“朝廷这些年也是有许多善法良政,比如说常平仓和户部钱庄以及青苗贷等,给予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借款等支持,利息也相对较低,这才是良政善政。”
有些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旦捅破,就完全清晰明了。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确实如此。
当初朝廷设立户部钱庄、常平仓,发行青苗贷等,还是武怀玉为计相时发起的,经过多年下来,也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本钱越来越多,分号也越来越多,
每年因此获利也越来越多,
武怀玉看过历年的报表,发现这些项目,虽然放的贷款利息比公廨钱低太多,可数量较大,累积下来,其实获利不少,甚至是超过公廨钱放贷的。
公廨钱放贷,说白了,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收富人税。
而青苗贷等借款,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也是百姓承受的起,能够帮到大家的,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
朝廷还不如把原本各衙门放贷的这个公廨本钱,投到朝廷的户部钱庄、常平仓等项目里去做个本钱,然后协定利息。
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获利也是不错的。
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也还不错。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武怀玉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骂他,
但也肯定会有无数天下富户商贾感激他,终于不用再被一茬茬的割了。
而武怀玉借着这次机会,想要再次扩大户部钱庄的规模,把青苗贷等的本钱增加,
他还想要请旨成立一家新的工商钱庄,以面向大唐工商群体,提供一些借款等支持,助力工商发展。
若是能够顺便出台些相关的正式法规条令,规范一下大唐如今的金融行来,诸如典当铺、金银铺、钱庄银行这些从事放贷、典当等等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武家也早涉及相关的行业,也希望能够有更正规的管理,而不是野蛮生长,那样泥沙俱下,时间长了只会把整个行业给搞坏。
正事谈完,李世民问起小兕子在武家住的如何。
“公主与臣的儿女们相处的很好,每天都玩的很开心。”
李世民点头,“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看看小兕子。”
“对了,寒灾也算是过去了,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虽有所回落,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
贞观三四年时大丰,斗米二三钱,现在这斗米十二钱,相当于翻了好几倍,当然,相比起贞观一二年时,或是武德年间,如今的粮价,其实仍是相对比较低的,
开国初,天下未定,粮价居高不下,甚至匹绢易斗米。
“陛下,等到夏收之后,粮价肯定能再有所回落的。”
经历这次大寒灾,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今年春耕受到影响,夏收也肯定受影响,
关中虽富庶,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
今年关中会减产,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
而斗米十二钱,也还好,百姓是还能承受的。
“有司正在从关东山南等地调运粮食入京,很快就会有大批粮食陆续抵京,到时只要常平仓开仓平价放粮,那么粮价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这事你全权负责,认真抓紧,尽快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李世民再三交待。
本章完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诸司都不缺钱,那为何还要置捉钱令史,拿公廨钱去放贷?而富户商贾百姓也不愿意借这高利贷。”
现在这个捉钱之制,十分扰民害民,那朝廷就当直接废止。”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步,
细细思量一番,好像真是如此,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现在经武怀玉点透,对啊,既然不缺钱,那为何非要拿公廨钱放贷?
说到底还是那些官本位思想所致,不管当初为何设的公廨钱放贷,这些年有这么一笔放贷利息收入,哪怕如今财政好转,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这笔收入。
“现在朝廷两税新法,有折钱代役法,有摊丁入亩法,也还有火耗归公重新分配法,再有就是税赋三分法,
地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的多,就是京司诸衙,现在也比以前宽裕许多,
所以朝廷有司衙门,根本就没必要自己再置捉钱令史去放高利贷了,这于朝廷于陛下,都名声不好。”
“是时候掀开新篇章了。”
如今各司衙门把着这公廨钱放贷不放,说到底不还是想多捞点钱,尤其是弄的钱还是进衙门小金库,使起来也方便。
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一切步入正轨,哪还能一直这样呢。
“就说放贷这事,朝廷近些年也一直强调禁止放高利贷,对以往寺庙质铺借贷也是全面取缔,民间高利借贷也是严厉打击,
现在朝廷若继续自己公廨钱放贷,一年利息是本钱一倍,那是妥妥的高利贷了,尤其是强行借给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商贾,这完全就是害民。”
“朝廷这些年也是有许多善法良政,比如说常平仓和户部钱庄以及青苗贷等,给予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借款等支持,利息也相对较低,这才是良政善政。”
有些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旦捅破,就完全清晰明了。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确实如此。
当初朝廷设立户部钱庄、常平仓,发行青苗贷等,还是武怀玉为计相时发起的,经过多年下来,也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本钱越来越多,分号也越来越多,
每年因此获利也越来越多,
武怀玉看过历年的报表,发现这些项目,虽然放的贷款利息比公廨钱低太多,可数量较大,累积下来,其实获利不少,甚至是超过公廨钱放贷的。
公廨钱放贷,说白了,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收富人税。
而青苗贷等借款,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也是百姓承受的起,能够帮到大家的,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
朝廷还不如把原本各衙门放贷的这个公廨本钱,投到朝廷的户部钱庄、常平仓等项目里去做个本钱,然后协定利息。
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获利也是不错的。
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也还不错。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武怀玉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骂他,
但也肯定会有无数天下富户商贾感激他,终于不用再被一茬茬的割了。
而武怀玉借着这次机会,想要再次扩大户部钱庄的规模,把青苗贷等的本钱增加,
他还想要请旨成立一家新的工商钱庄,以面向大唐工商群体,提供一些借款等支持,助力工商发展。
若是能够顺便出台些相关的正式法规条令,规范一下大唐如今的金融行来,诸如典当铺、金银铺、钱庄银行这些从事放贷、典当等等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武家也早涉及相关的行业,也希望能够有更正规的管理,而不是野蛮生长,那样泥沙俱下,时间长了只会把整个行业给搞坏。
正事谈完,李世民问起小兕子在武家住的如何。
“公主与臣的儿女们相处的很好,每天都玩的很开心。”
李世民点头,“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看看小兕子。”
“对了,寒灾也算是过去了,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虽有所回落,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
贞观三四年时大丰,斗米二三钱,现在这斗米十二钱,相当于翻了好几倍,当然,相比起贞观一二年时,或是武德年间,如今的粮价,其实仍是相对比较低的,
开国初,天下未定,粮价居高不下,甚至匹绢易斗米。
“陛下,等到夏收之后,粮价肯定能再有所回落的。”
经历这次大寒灾,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今年春耕受到影响,夏收也肯定受影响,
关中虽富庶,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
今年关中会减产,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
而斗米十二钱,也还好,百姓是还能承受的。
“有司正在从关东山南等地调运粮食入京,很快就会有大批粮食陆续抵京,到时只要常平仓开仓平价放粮,那么粮价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这事你全权负责,认真抓紧,尽快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李世民再三交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