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这次真的是卫星武器了(1 / 2)

控制核聚变实验公开成果,引发的舆论以及学术热度持续火爆。

这是因为控制核聚变的影响太大了。

控制核聚变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也被认为是未来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主要是因为其优势实在太大了。

比如,核聚变所需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含量非常丰富,尤其是氘元素,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比如,核聚变发电是能源密集型发电,发电效率会非常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使用需求。

比如,核聚变的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

另外,核聚变还有安全优势,与原子裂变不同,聚变不会产生任何长寿命的放射性核废料。

等等。

如此高效、可靠的清洁能源,自然会受到广泛的关注,也必定会对于人类科技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现在核聚变工程总公司宣布实现控制核聚变,而且是控制对于环境需求更高的氘氘聚变,绝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不可思议!

国际学术领域已经沸腾了。

核聚变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参与研究的学者是很多的,好多学者从技术角度去讨论,看法主要围绕‘控制氘氘聚变的难度’。

氘氚聚变相对要低一个档次高,但控制氘氚聚变已经非常困难了。

最受限制的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材料问题,一个就是反应速度的控制,后者相对还容易一些,只要控制住内部温度,就可以对于反应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前者,才是最大的难点。

人类科技史发展来讲,材料发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很多的技术方向的研究,究其根本还是材料性能不同。

如果有材料能经受住百万摄氏度高温,自然什么问题都能够轻松解决,根本不需要研究什么控制技术。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核聚变控制的研究上,才有各种各样的设计,托卡马克装置也只是其中之一,是被认为‘最可行的’。

托卡马克装置的问题在于‘太过于理想化’,只要装置的一个环节出现小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装置的运转进而变成大问题。

另外,托马卡克装置也没有解决所有问题。

比如,a粒子。

a粒子,是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氦-4,是轻核聚变的产物,其速度每秒可达两万公里,并带有正电荷。

当a粒子在介质中运行,迅速失去能量后,并不能穿透很远,一张薄纸就能够直接阻挡,处在生物体外部并不构成危险。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a粒子是轻核聚变的产物,不论是氘氘聚变还是氘氚聚变,都会不断产生a粒子,a粒子就成为了影响聚变反应的‘杂质’,大量堆积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到反应进行。

托马卡克装置无法解决a粒子问题,换句话说,即便是制造出完善的托卡马克装置,内部反应也无法持续进行。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现在公开的成果信息,说明‘反应持续进行了一个月以上’,就说明相关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这实在令学术界感到震惊。

“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不可能只是利用湮灭力场技术,就能解决这么多不相关的问题吧?”

“难道他们做了全新的设计?”

“怎么设计?”

“我太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了……”

“……”

国际学术界都在讨论相关的事情,不止是那些研究核聚变的科学家,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忍不住参与讨论。

但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公开的信息。

一则是因为,如此重大的工程性实验成功,公开造假的可能性太低了,二则是因为有王浩参与,又加入湮灭力场这项科学新技术。

《环球报》围绕控制核聚变成果做报道,认为‘人类科技即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并会快速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之前也有很多新兴的科技,新兴的材料,包括升阶材料、超导技术等等,但大多数并没有普及到民用领域。

民用领域接触最多的还是一阶锂,也就是磁化锂材料制造的锂电池。

国内市场上,高端锂电池汽车迎来热卖,还附带发展到其他领域,包括电动自行车、高端电动摩托车等。

国际市场上,反应相对延迟一下。

但是,国内的车企交付国外的升阶锂电池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快速占领了一部分高端市场。

这主要还是因为成本。

磁化锂材料制造的锂电池,性能能够轻松实现翻倍,但成本可不止翻了一倍,也就让制造出的产品变得有些昂贵。

电能成本也是个问题。

随着电动交通工具的大规模普及,国内电价都连续上涨了两次,充电设施的使用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一些传统的发达国家,用电成本比用油还要贵一些,再加上升阶锂电池本身的高成本,面对普通人的销量自然就会差一些。

高端领域则不同。

比如,像是一些国际著名的车企,会专门制造速度快的高端跑车,使用升阶锂电池能加大输出功率,让跑车的加速更快,再加上提升一倍以上的续航能力,自然就受到了著名汽车品牌的青睐。

《环球报》就用‘升阶锂电池’举例,并分析认为‘科技升级已经开始’,“在实现了控制核聚变技术后,高效、稳定的核聚变发电设施,会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电能。”

“未来能源将不会再是问题,就会影响到科技的方方面面,并进一步覆盖影响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类的生活也将产生巨大的改变……”

……

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国际能源署。

国际能源署是能源有关的国际组织,他们有一个分支机构叫做核聚变中心,每一年都会举行聚变项目协调委员会大型会议。

今年的会议在珐国首都举行。

本来会议内容是很受期待的,因为核聚变中心会分配工作任务,协调各个成员机构进行实验合作,但尴尬的事情在于,种花家的核聚变工程项目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这种背景下,所谓的‘聚变项目协调’就变得没意义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于会议非常期待,因为届时会有种花家科学院聚变物理研究团队参加。

聚变物理研究团队的带队人,名字叫做张林,是一名核聚变的物理专家,曾经参与过人造太阳项目。

但是,张林并没有参加核聚变工程项目,他只是作为代表参加会议,主打的还是两个字--

宣传!

在会议开始之前,就有很多学者向张林了解情况,他也说了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说,“我们实现的是氘氘聚变控制,依靠最先进的湮灭力场技术结合托卡马克装置做了全新的设计……”

“现在没有到应用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未来可能会,等技术成熟以后。”

“加入到研究中?种花家一直欢迎各种人才,但是,是否能加入项目……这个,我决定不了……”

张林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