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媒体也进行了转发报道,“罗纳德-诺兰被解雇,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即将更换负责人!”
“参谋团成员遭遇网络喷子,一号决策人替手下出头,果断解雇罗纳德-诺兰!”
“罗纳德-诺兰,竟然成了被殃及的池鱼……”
“罗纳德-诺兰被解雇的原因找到了,莱德利-帕森斯成为了最终杀-手……”
一大堆的报道,一大堆的信息。
好多的网友都去给莱德利-帕森斯留言,惊叹于他喷了弗罗斯-托尔几句话,竟然会引发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负责人下台的重大后果。
莱德利-帕森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浑身上下只写上了‘害怕’二字,脑子里也在思考一个可怕的问题,“和我讨论问题的,不会是决策人先生吧?或许他只是借用弗罗斯的账号?”
“我竟然把决策人骂了?”
“他一生气就解雇了诺兰……然后,会不会派人把我抓走?”帕森斯越想就害怕。他蹲在门后面朝着外面看,唯恐忽然有警-察出现。
后来,他干脆裹着被子走了出去,他一直走到了街边,和几个流浪汉挤在一起。
手里的面包被抢走了。
帕森斯左右看了一下,朝着抢自己面包的家伙笑了下,却感到非常的安心,处在这种环境之中……
警-察也找不到自己了吧!
这下安全了!
……
罗纳德-诺兰不是政-府的直接雇员,但格鲁姆湖计划是政-府科研支持赞助的项目,一号决策人自然有权更换负责人。
一纸命令,就足以让罗纳德-诺兰离开了。
这对于罗纳德-诺兰来说有些不能接受,他对于自己的离开是有
.
心理准备的,但绝不是以被决策人‘解雇’的方式。
那和上一任的伽莫夫-沙普利有什么区别!
伽莫夫-沙普利被认为是‘带领项目走向错误道路的失败者’,而罗纳德-诺兰则是成功引导项目组制造出了强湮灭力场,还包括磁化铁材料、提炼出了一阶铁,等等。
当然了。
其中运用了从种花家交换的技术,但主导着研究项目从无到有的制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罗纳德-诺兰还是离开了。
但不像是伽莫夫-沙普利那样默默离开,临走前,他以交接工作的名义,召集项目组人员开了个会议。
在会议上,罗纳德-诺兰直白的说道,“所有人都知道我被解雇了,他们说是因为莱德利-帕森斯,当然,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们的技术和王浩团队的差距太大,他们甚至制造出了17倍率以上的湮灭力场,而我们对此连概念都没有。”
“他们有了a、β、β减,好多种新型的元素、材料,超高湮灭力场肯定会让他们有很多新的科学发现。”
“我们没有,什么也没有。”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一步,最重要的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短时间追赶上……”
“但那是不可能的!”
“我做不到,其他人也做不到!”
“白房子和军-方总是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带领项目组研发接近王浩团队的技术,甚至是一下子超越他们的技术……”
“但是,谁能做到呢?所以我敢肯定,未来任何负责项目的人,最终都只会面临和我一样的结果……”
“被解雇!只能是被解雇!”
“也许下一个是恩波利-库博,或是其他什么人,但记住我的话,最后只能被解雇,除非,你觉得自己比的上王浩……”
罗纳德-诺兰说完就离开了。
但是,他说的每一句话全程被会议摄像记录,听到内容的人,仔细回想着都觉得非常有道理。
谁来担任项目负责人,也不敢说能带领团队研发赶超王浩团队的技术!
所以无论是谁,担任项目负责人,最终的结果都是被解雇。
罗纳德-诺兰确实被解雇了,但他留下的话就像是个‘对职位的诅咒’一样,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
核聚变工程建造基地。
中心反应装置的建造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部设施的建造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就是完善外部生设施、加固安全装置,并建造临时辅助的排热、制冷等设备和装置。
这些辅助设备是临时建造的,目的就只是为了配合中心装置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在中心反应装置建造好以后,第一步就是点火中心的核聚变,并尽力让反应在可控的环境下维持下去。
只有确定了中心装置能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才会再进入下一步去建造热转电力的大型发电设施,建造出真正的核聚变发电站。
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中心装置的核聚变反应试验,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
王浩特别让F射线实验组的刘云利带队过来,专门负责小型F射线发生设备来进行精准的点火。
另外,他还让向乾生来项目组,专门负责监控内部的直流反重力和强湮灭力薄层情况。
核聚变点火前,需要注意一系列的情况。
包括内部场力、材料问题、螺旋磁场分布等等,每一项都和控制核聚变直接相关,而点火也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完成的。
在准备中心装置的核聚变点火实验前,基地内的所有人都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核聚变点火,就关系到项目是否能成功了。
如果能成功完成点火,并对核聚变反应进行控制,项目自然就是一帆风顺,后续再碰到问题也是小问题。
反之。
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压力。
汤建军也感到非常紧张,但他反倒是安慰起了王浩,“王院士,不要紧张,这种可是核聚变反应,第一次点火失败也正常。”
“点火,再到控制,只是两个步骤,但也是最关键的,我觉得我们不能把目标顶的太高。”
“如果一年内能成功点火,就已经可以接受了。”
“至于控制……”
“三年?这个时间已经可以了,如果能做到,五年、六年,我们就能完成这个项目!”
他说着满是期待。
王浩听的用力扯起了嘴角,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汤建军的‘安慰’非常有效果。
这可是核聚变控制!
即便是在实验基地里,多数人都没想一次成功,他们甚至觉得几年能成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还有什么可紧张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