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早上干下来,两个男人忙到没空喝水,嘴巴干到起皮。
乔露上午改了十五件衣服,送过来的时候看见眼前的人山人海,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
好不容易挤进去,李红军赶紧把她手里的衣服抢过来:“呀,嫂子来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咱这儿货快没了,雪中送炭啊你这是!”
十五条裙子一哄而抢,二十分钟就卖空了。
望着空空如也的店铺,乔露懵了,过后哭笑不得。
因为活动力度很大,所以参加了拉人头活动的顾客都得不到赠品饰品和包包,大家也没什么意见,毕竟比起这些赠品,钱才是真的。
“好了好了,各位!上午的活动就先到这里,库存不足,我和我们老板回去拉货吃个饭。下午!下午一点半,咱再继续搞活动好不?”
能说不好嘛,货都没了总不能买西北风去吧?
“行行行,那我们先回家吃饭,你们多拿点货过来哈。”
“行,没问题!”
这次拉人头活动力度是真的大,虽然会少赚了一点,但服装利润高啊,就算每个人减掉五块钱再打九折,也完全不亏,且现在量跟上来了,一天就把一个月的量卖了出去,再便宜也亏不了!
“乔露,你在这里守一会儿,我和红军回去拿货。”
“哎——”乔露忙拉住徐海州:“家里夏装没多少了,我刚看还有好多人没买呢,你说那些能够吗?”
“有多少先拿多少吧,秋装也带上,下午的量肯定是够的,不够到时候再想办法。”
“行吧。”
乔露简直又喜又愁,她哪里能想倒,后世烂大街的营销方法,放在八十年代会有如此“轰动”的效果。
趁着热度就该多卖点,可黎安拿不到货,去特区又要花至少三天的时间,再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啊!
……
下午把囤货一售而空,也就不过四点钟的样子。
卖完提早收工,几人心里还有点后悔来着,后悔之前为什么没有多囤点货!
可惜万事没有早知道,只能说一切都是命定的安排吧……
商贩们见鬼一样看着空空如也的徐家小铺。
今天回家轻松,拎两只空麻袋就走了。
夕阳如血,泛旧的光如水般从上往下倒,一栋栋居民房笼罩在橘红色的光里,红得像火焰。
今儿个回家,身后不远不近地跟了好些人,要是放在严打前,某些人说不定就直接上来抢包,好在最近严打,治安紧,大街上随时能瞧见巡逻的公安……
徐海州和李红军没回家,径直去了银行,这么大把钱,只有存进银行才能安心。
短短一天,整整赚了六百!一天六百啊!这是何等的概念!
普通工薪族一整年的工资!他们一天就赚到了!
悲惨的是,存货一滴也没有了……
……
徐海州赶回家吃了顿晚饭,饭后一刻也不停地上县城找杨立冬,万幸的是他的库存多,支了一半给他救急。
回来的时候满头汗水,身上却是凉的,解开货绳,一大包麻袋扛进了屋。
乔露赶紧上前把门关严实,风刮过脸,凉飕飕的。
乔露为了舒服,在屋里只穿一件背心,这么一吹,打了个喷嚏:“嘶——看来最近真要降温了啊,你和红军这回少带点夏装,多带点秋装和冬装回来吧。”
“嗯,争取多囤点货,免得再跑一趟。”上特区进一次货是身和心上的疲惫,尤其是那巴车,坐到骨头都快散架了。
乔露想了想,叮嘱道:“也别囤太多,这活动就图个新鲜,真要长期发展,天天搞活动也不现实,别压库存。”
新衣服毕竟不是刚需,很多人占一次便宜也就差不多了,再占一次,那占便宜的钱也得从自己口袋里掏啊。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买立省100%。
大家都不是傻子,不会为了占点小便宜把所有的存款都搭里边,就算全家人都来买衣服,按照这年头的物质水平,顶多一人一件,多了不可能。
所以这活动最多能持续一周的沸腾,后面再这么大力度搞下去,零零散散来几个顾客其实是不划算的。
徐海州在杨立冬那边拿了正常情况下一周或者四五天的量,那时候徐海州和李红军也差不多返程了。
两个人这一去,生意的事就只能交给乔露。
临走前叮嘱他路上小心,甚至来不及温存,一大早天蒙蒙亮,帮乔露把货送到店里,便赶最早的一班车走了。
乔露想地没错,白云街几乎所有卖衣服的小商贩们,都十分“默契”地用上了昨天徐海州那套营销手段,昨天在徐海州摊位上没占到便宜的,今天全跑其他摊子去了。
乔露这边偏僻,顾客被引走,人流量骤减,好在昨天打响了名声,今天怎么样也能喝点肉汤。
杨立冬的品味不错,不愧是干了四五年的老服装人,紧跟潮流,进的衣服质量和款式都拿得出手,况且乔露这里有其他老板都没有的试衣间,一天下来也挣了不少。
早上赚了六十,下午赚了四十,总共到手一百,抛去成本有七八十左右的利润。
再看占据地理优势的服装店老板,数钱已经数到手抽筋,店里服装也卖得七七八八,不比他们昨天差。
商家们沾沾自喜,收工后大肆商议最近要囤多少多少货。
乔露听着,只觉得好笑。
囤吧,多囤点,把现金全部换成货,看你们多久才能赚回本。
午饭是在附近买来吃的,今天因为要出去很久,把乔安也带来了,小家伙不乖不闹,有客人的时候就规规矩矩坐在一边不吭声,要么写写字,要么看看书。
等乔露这边不忙了,才像牛皮糖一样地缠着妈妈讲故事。
徐海州这人心真的挺细,分明昨天回来吃了顿饭就上县城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找了候才军一趟,下午收摊的时候候才军过来帮她拉货,说是徐海州的嘱托。
乔露万分感激。
这是自喜宴以后,第一次见到候才军。
面容瞧着比之前要沧桑一些,看来严打对他的打击挺重,不过之前攒到的钱也足够让他过得滋润,偏生他不是个能安生的主儿,思虑一多,难免焦虑。
“行,弟妹,就给你送到这儿了,我走了,明天早上八点过来接你。”解开货绳,把货给她拎进屋,抹了把汗便潇洒离去。
乔露喊住人:“侯大哥!进来喝口水再走吧。”
扛着一大包货骑行一个小时够累的,都到家了连口水都不给人喝,那多不好意思。
候才军毫不在意地摆摆手,揉了揉乔安的脑袋,长腿一迈,便跨上自行车走了。
“不喝了,家里有事儿!”他走得急,给乔露劝说的时间也不留。
“安安,快跟叔叔说再见。”
“叔叔再见!叔叔慢走!叔叔路上注意安全!”这小不点,还会举一反三
侯才军单手握车把手,另一只抬起来挥了挥,没一会儿的工夫便驶离了紫苑街。
牵着儿子往屋里走,小家伙忽然扬起脑袋,来了句:“妈妈,叔叔是谁呀?”
乔露哭笑不得,人都喊完了结果这家伙还不知道刚刚在跟谁打招呼。
“你忘啦?他就是上回喝喜酒见到的叔叔呀,是爸爸的朋友。”
“我忘记了。”乔安挠挠头,又问:“妈妈,爸爸呢,爸爸今天又不回家吗?”
“爸爸去进货了呀,过几天就回来了。”走进厨房系围裙,准备做碗饭了。
菜是早上在白云街买的,那块街区靠近郊区,时常有挑着扁担进城卖菜的农民。
“那好吧,我会想他的。”
徐海州不在,乔露懒得出门买肉,晚上简单地炒了一叠莴笋丝,加一叠韭芽炒蛋,难得没有肉,乔安仍然吃得有滋有味。
吃完饭还不到六点钟,小孩子们早早地就徘徊在徐家屋门口了。
吴桂芳的女儿胡方霞是内院里年纪最大的孩子,看得懂时针分针,眼睛时刻紧盯徐家堂屋墙壁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六点钟一到,立马提醒道:“乔安!六点钟到了!”
乔安一个激灵,咚咚咚跑进屋找乔露:“妈妈!六点到啦!我们可以开电视机吗!”
伏案在缝纫机前做衣服的乔露抬头,笑道:“可以啊,你知道怎么开吗?”
小家伙摇头,“我不会。”
放下手里活计,乔露给他演示了一遍,又让他自己试了一遍。
“会了吗?”
乔安重重点头:“嗯!妈妈我会了,很简单的!”
电视机打开后,院儿里的小孩子们一窝蜂地端着小板凳冲进来,大人们不落其后,紧跟其上。
“呀,乔露,还在做衣裳呢,电视马上开始了,快过来看呀!”陈婶儿招呼她道。
乔露头也没抬地笑了一下:“不用了,你们看吧,我做会儿衣服。”
黑白的老电视剧乔露真没什么兴趣,不如做衣服来得有趣。
内院下至三四岁的孩子,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也就是刘晓红的婆婆,全都到齐了,聚精会神地望着电视机屏幕,生怕错过一分一秒的画面。
嘻嘻哈哈,好不热闹,也就这时候大伙儿的心是齐的,你道一句我说一下,气氛正正好。
临走时热情地冲乔露招手,感谢她。
“蹭你们家电视怪不好意思的。”吴桂芳端着板凳,说了一句。
“没什么,一个人看也是看,一群人看还是看。”再说了,现在的电视又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播放,也就傍晚这点时间,看完人家就走了,这有什么大不了。
况且人多还热闹,大家一块儿讨论剧情不也挺有意思的吗,看看自家儿子脸上的笑容,乔露是真一点也不介意大家来家里蹭电视看。
昨天晚上小家伙还跟她说,因为邀请了小朋友们来家里看电视而感到骄傲呢。
……
今天晚上乔安又可以和妈妈睡觉,兴奋到九点钟都没有困意,问妈她还能不能讲故事。
乔露无奈,干脆给他唱歌,慢悠悠的舒缓小调,终于把这小祖宗哄睡着了。
翌日,候才军八点准时到达大杂院,帮她把一大堆货物驮到白云街后,又急匆匆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