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房多钱多(1 / 2)

重返1977 镶黄旗 10634 字 10个月前

既然对职工做出了许诺,那接下来的岗位考核和调整,就将会是个大动作了。

这成了水清下一阶段要亲手来抓的主要任务。

如果再考虑到天气转凉,音乐茶座很快就会结束营业的话。

那么,到时候恐怕得把音乐茶座的人安置到餐厅去工作,才算是一举两得。

所以洪衍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再招聘培训新的职工了。

多弄几十号人来,实在是不划算的一件事。

餐厅开业,其实没必要着急,不如往后推迟一下。

至于明年,到时候再说呗。

这样一来,洪衍武的脑子就又有了空闲。

于是他的思路一下转移到“是不是该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古建队”上了。

这事儿要说起来呢,其实他早就在琢磨了,并不是突然冒出这个想法的。

因为自打修了老宅之后,他对单先生带领的这些能工巧匠的本事就彻底服气了。

他是搞房地产的,不是没接触过古建行。

实话实话,他上辈子,认识的那些真靠古建发家的那些人。

几乎心思全放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上了,而真正的本事却没多少。

跟这帮老匠人一比,不是差的一点半点,是云泥之别。

这让他不能不产生一种隐忧。

那就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后。

等单先生老了,这帮老匠人们干不动了,他的祖宅还有人能照原样给修好吗?

他可不是杞人忧天啊。

别忘了,即便是有单先生在,有这些老工匠们在。

洪家老宅里那个石头小洋楼,不也因为建材缺少和工艺难关没修成吗?

后来呢,因为单先生要出书,这件事就更是遥遥无期的耽误下去了。

当然,单先生也没撂挑子。

老先生专门答应他,会让他那故宫建筑队上班的女儿单香筠继续负责这件事。

但是呢,偏偏实际情况却又不允许。

因为单香筠也得上班儿啊。

故宫的事儿其实挺多的,这殿那殿的老得修,经常加班。

这一遇着事儿忙起来,人家自然也就顾不上他这头儿了。

而且洪家的老宅修完,并不是房子往那儿一摆就没事了。

想想就知道,风吹日晒的,有所破损难免。

因此像每年立夏之后,都要对房屋进行岁修。

抹顶子,刷清灰水,铺砖补瓦,还要对墙缝补漏。

而洪家的房又确实不一般,大宅门啊。

不提那个“金丝楠”的楼阁,也都是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的样式。

一般人实在弄不来,还必须得专业人士出马,这又给单香筠添了不少麻烦。

这么算一算,她哪儿还会有什么工夫去忙和石头小楼的事儿啊。

实际上,虽然她自己一直记挂在心里。

可几年下来,也就规划好了七成的方案。

真要到具体施工的时候,还不知得等多久呢。

想想吧,这样的状况下,洪衍武的忧虑能不加重吗?

所以说,其实很早之前,他就想过要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古建队了。

因为这样,既能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还能外头去承揽工程。又有多么好呢?

特别是这一行可是欣欣向荣啊。

除了四合院方面的私房业务可以做,像公园扩建和文物保护等项目都可以接啊。

发展前景大得很。

只是当时要成立古建队的话,却又面临种种难题,有些不太现实。

别忘了,改革开放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政策上就是一关,远没有到允许私人开办公司的程度。

洪衍武曾经特意为此事问了宋国甫。

但得到的答复是,“个体户就是个体户,不具备法人资格。”

不能开公司,你还怎么雇人啊?

没有一个法律承认的正式经营载体,你又怎么签订合同,承揽工程啊?

而且洪衍武要碰这一行,他最终目的可不是搂钱。

他真的需要,技术远胜于盈利。

所以他就少不了像单先生,或是他女儿这样的真正行家帮忙掌舵才行。

可这年头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啊?

赚点外快就已经算是离经叛道,出圈儿的不得了。

别说单先生父女了,就是老工匠们。

真让人家扔了专职工作,去下海扑腾,也没几个人愿意迈出这一步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单家又是什么样的家庭啊?

重精神文明,远甚于物质财富。

对于古建行,人家是有着崇高理想和事业追求的。

那是为了全体的华夏子孙在保护老祖宗的文化遗产。

面对这样的人,洪衍武觉着自己俗气至极,颇有自惭形秽之感。

他相信哪怕不惜重金相请,可人家也是绝不会为了私利而动心的。

所以这事儿呢,左想右想的,他也没好意思张口,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他惦记的是,等几年,国家允许私人公司存在了。

他跟单先生父女也近乎点了,再提这事,成功率可能还高点。

可现在呢,偏偏情况又有所不同了,真有点逼得洪衍武不能不把这个念头提前实施了。

敢情他手里的房子和钱,是越来越多了,简直都成了一种负担了。

先说房子。

别忘了,洪衍武当初通过政策弄回来的,可不光洪家老宅,还有他母亲娘家的宅邸呢。

而完颜家的“半亩园”,那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知名院落啊。

据王蕴琳所言,那是清初造园家李渔设计的精品杰作。

园内垒石成山,引水为沼,平台曲室,有幽有旷。

结构曲折、陈设古雅,富丽而不失书卷气,雅致至极。

而且完颜家好戏,又有钱。

几代人下来,家里不惜花费重金,还修了个不亚于王府样式的戏台。

那藻井、彩画更是堪称巧夺天工,漂亮极了。

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不知多少梨园名角儿,都在上面唱过堂会。

像这样的宅邸,那不用多说,必须得交由真正的行家里手来修整呀。

否则别说重现昔日胜景了,恐怕就得糟践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